汉口茶事

文摘   2024-10-25 08:32   北京  
----------
三百多年前,由中国的武夷山到俄国的圣彼得堡,有一条运输茶叶的道路,全长一万多公里,人称“万里茶路”。
俄国面积广大,但天气寒冷,不适合茶树种植。据说,沙皇第一次见到茶叶是在1636年,那是他派出的一支使团从北京带回来的。当侍者端上一杯香气四溢的绿茶时,他被彻底征服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饮茶品茗由此成为俄国社会的时尚。
中国境内,茶叶之路主要为晋商垄断,如大盛魁等。他们把在武夷山下梅村收购来的茶叶,经水陆联运到鄱阳湖,入长江后,逆水而上至汉口,转道汉江,经襄阳入唐河,在南阳赊店卸船,用骡马驮运,过雁门关至张家口,换成驼队,经张库大道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中俄边境城市买卖城。晋商在这里将茶叶卖给俄商,再由他们运到对面的恰克图,装上三套马车,一直向西运到圣彼得堡。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长江水路被阻断,晋商将目光移向洞庭湖地区,特别是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汉口由此成为茶叶之路的新起点,茶叶贸易的最大集散地。
   1861年,汉口开埠,俄国商人纷至沓来。最先踏上汉口地面的是李凡诺夫,一个来自喀山的小伙子。李凡诺夫创新务实,他在羊楼洞开办了顺丰砖茶厂,几年后迁到汉口,并在长江边儿建立了第一个茶栈码头。随后,又有巴诺夫等俄商进驻汉口。
在汉口洞庭街,我寻访到了李凡诺夫公馆旧址。公馆整体为斯拉夫别墅式建筑,一端建有八角型红瓦尖塔,为哥特式风格。经过修缮后的老房子,外貌焕然一新,临街的一面被辟为咖啡馆,一端为家政学校使用。门口,我遇到一位管理人员,她说,这栋房子是武汉市的文物,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寻访。

▲李凡诺夫公馆,建于1902年。
另一处旧址是坐落于鄱阳街拐角处的巴公房子”,即俄国茶商巴诺夫的住宅巴诺夫是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二世的表兄,曾任俄国驻汉口总领事。他创办的阜昌砖茶厂与新泰、顺丰并列汉口三大茶叶洋行。
巴公房子规模宏大,为当年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建造这座房子用了10年时间,花费15万两白银。如今它已成为居民楼,住有近百户人家,房顶加盖一层,昔日风采不再。

▲巴公房子,法兰西风格。
当年的巴公房子也是高档公寓。我有一位驴友,网名“懒着”,我们曾随中国国家地理科考队走访过滇越铁路全程,从昆明到越南海防。“懒着”对我说,她的一个远房表哥就出生在巴公房子。“懒着”的祖父周星堂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金融家、企业家,曾任汉口总商会会长。“周公馆”位于兰陵路58-2号,现为结核病防治所办公地。
20世纪初,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茶叶运输出现分流。与此同时,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市场兴起。1917年后,中俄茶叶贸易中断,晋商破产,俄商关门,李凡诺夫举家迁往美国,茶叶之路就此荒芜。
▲汉口茶叶市场,始建于1858年。
茶路不再,茶香犹存。作为九省通衢之地,今天的汉口茶叶市场依旧繁荣。离开巴公房子,我来到汉口茶市。市场内,聚集上百个商家,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化红茶、羊楼洞青砖茶,让人目不暇接。
在茶文化展示栏,看到这样一句话:“如今世界各国茶的读音,大多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中国茶叶的魅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而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条持续了二百余年的茶叶之路。
----------
作者:刘文军,网名“好望角”,户外爱好者,文史地理爱好者,游记作者(见“阅读原文”)。
----------

好望角寻访之旅
户外爱好者,出版《黑龙江纪行》(黑大出版社)等游记作品,现居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