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战时日本媒体的法西斯化过程

学术   2024-11-08 17:24   上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79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抗法西斯主义、维护人类尊严和正义的历史性胜利。日本媒体通过广泛的传播力、强大的引导力和配合国家意志的宣传活动,逐渐成为战争的宣传工具,走向法西斯化。尽管这些手段已成过去,其警示意义却历久弥新。孙继强教授著《统制与谎言: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研究(1931—1945)》正式出版。该书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学术分析,揭示了战时日本媒体的运作机制及其走向法西斯化的过程,为我们深入理解战时日本的媒体控制和宣传手段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社会木铎到宣传机器
该书详细分析了1931—1945年间,日本媒体在日本当局的操控下,如何从以“社会木铎”为从业精神的独立新闻机构逐步演变为国家的宣传机器。从整体上看,全书根据战时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的进程,分为四篇展开论述。
第一篇介绍了战前日本媒体的发展及其生态,具体涵盖了报纸、杂志、出版等纸质媒体的发展及广播、电影等新媒体的兴起。这一部分还详细阐述了战前日本的新闻出版政策和广播政策的背景,揭示了媒体如何逐渐法西斯化。第二篇重点论述了战时日本传播立法的法西斯化,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当局如何通过立法强化言论统制,为战时体制服务。第三篇探讨了战时日本传播机构的法西斯化,涵盖了政府系统、军部系统及体制外舆论统制机构的相互关系与运作。第四篇则聚焦于战时日本言论政策的法西斯化及媒体的应对,深入讨论了报纸、出版、广播及电影等各类媒体在法西斯化政策下的表现与自我调整。结语总结了战时日本传播网络链条上的“三要素”,并介绍了传播网络的“双通道”构建模式,探讨了媒体的战争责任及战后日本媒体对战争责任的反思。
这一过程复杂且令人警醒。在日本政府和军队的高压统制下,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等媒体均被纳入战时体制,成为服务于侵略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工具。日本媒体不仅利用新闻报道和社论等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还通过歪曲事实、制造仇恨为侵略战争提供辩护。通过这些手段,日本媒体彻底丧失了原本的独立性,沦为法西斯宣传的工具。
从被动统制到自我规制
该书深入探讨了媒体与政治权力的纠缠关系,揭示了日本当局如何通过操控媒体来制造公众舆论,塑造侵略战争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逐步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使其最终沦为法西斯宣传的工具。书中详细描绘了当时日本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巨大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如何最终导致媒体的全面法西斯化。通过这些分析,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时日本政府对媒体的强大控制力,以及这种控制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历史还原,不仅为战时日本的媒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当代社会中如何甄别媒体运作和舆论操控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书中进一步探讨了法律框架在媒体法西斯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例如,在《治安维持法》和《出版法》的压力下,《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不仅主动调整报道内容,还配合政府引导舆论。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剖析,作者展示了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媒体如何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批判性与独立性,逐渐演变为政府政策的传播者,成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宣传机器。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法律对媒体人职业操守和伦理观念的深远影响。法律的高压政策不仅改变了媒体机构的运作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在法律的威慑下,许多记者和编辑逐渐接受并内化了政府的宣传要求,将宣传当局政策和战争意图视为自己的职责。这种职业伦理的转变极大地加速了媒体法西斯化的进程,使得整个媒体行业在战时背景下变得高度统一并彻底官方化。作者的分析不仅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法律与媒体操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为研究战时日本媒体法西斯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战时报道实践与战后责任反思
该书通过大量实例揭示了战时日本媒体的具体操作实践。作者选取了许多战时日本报刊的新闻报道,逐一分析其内容、手法和效果。这些报道来自不同的媒体,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媒体在不同阶段如何对新闻进行加工和处理。例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的系列报道详细揭示了媒体如何通过歪曲事实和制造谣言,为侵略行为辩护和美化。这些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媒体在战时如何被操控和利用。
书中不仅揭示了报道的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其使用的具体手法。例如,作者分析了日本媒体如何通过选择性报道、夸大事实和断章取义等手段制造恐慌、煽动仇恨。特别是在卢沟桥事变期间,日本媒体通过渲染敌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推动战争进一步升级。分析这些手法,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时媒体如何影响舆论和战争进程。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媒体在战时宣传中的角色,尤其是如何成为国家意志的传声筒。例如,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媒体通过淡化和掩盖日军暴行,甚至进行虚假报道,试图塑造日本军队的正面形象。通过将这些报道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书中揭示了媒体如何影响日本的国内舆论和政治决策,推动战争机器运转。
除了对战时媒体操作的深入剖析,书中还探讨了战后日本媒体对战争责任的反思与态度。作者指出,战后日本媒体在处理战争责任问题上态度复杂,有些媒体试图逃避责任,有些则开始反思自身在战争中的作用。这种态度的分化,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在面对战争历史时的矛盾与挣扎。正如书中所指出的,战后初期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认知实际上是战时宣传体制的延续。正是这一部分内容,使得全书不仅是对战时日本媒体的揭露,更是对整个战后日本社会如何面对历史、反思历史的深刻分析。
当然,该书尚存在一些可进一步完善之处,如尽管该书创新性地定义了日本媒体法西斯化构建的两条路径,但自下而上的路径研究,即日本媒体对传播政策的对应等研究相对偏弱。此外,由于战时各媒体形态的发展阶段、性质特点等均不一致,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的原因是极为困难的,该成果在此方面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媒体角色和责任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应以史为鉴,警惕现代海外媒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对未来信息社会的应对能力,以此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作者龚娜系天津社会科学院亚太合作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欢迎关注日研中心微信号:SJSC-SPAFFC

上海日研中心
关注日研中心小帐号,会议通知、活动咨询、学术动态及时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