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子张篇(致道)

文摘   2024-11-21 11:49   辽宁  





主讲
恒宁(醍醐)



先来看第一段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注解里有讲,说这个「小道」是指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这个「小道」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世间「相」上的学问,就是「术」的层面。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深入钻研的话,都是智慧如海(智慧无量),但是很多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可以称之为「小道」。

「小道里,必有可观」。因为任何一门深入进去,智慧都是无边际的。「必有可观」,就是我们可能也会有所收获。但是「致远恐泥」,如果一直钻研「相」里的智慧的话,钻研得久了,你就陷在其中,拔不出来了……结果呢,可能使得你在「道」上有欠缺。因为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术」的层面的话,「道」上就无法兼顾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作取舍。子夏就说「是以君子不为也」。君子想要修得境界高一点儿,有的时候就要省掉一些时间和精力,不要把太多时间、精力都花在「术」的层面,要多花在「道」的层面,要有取舍。 

再看下一段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日知其所亡(这个「亡」通「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日知其所亡(wú)」,就是每天都学点儿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每天都要有所创新,在知识上、智慧上有所增加……每天都这样。

「月无忘其所能」,那么,一个月总结下来,基本上把学到的还都记住了,没忘多少,这样就算是好学了。
当年孔子带出来的这些好学生,很多也在带学生,所以子夏当时也是老师,他在教学生的时候讲的这些也是不错的。

也就是说,你每天都要学点儿东西,天天学,然后每个月作总结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学的这些知识都记住了吗?不要忘记啊。要防止忘记,就要经常复习、经常应用,不要忘记,这样日久天长,积攒一年,这学问也是大大的了,就算是好学了。
再看下一段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可能有人问子夏,说:老师,怎么样做到「仁爱」的「仁」呢?那么,子夏也跟孔子学因材施教,看着这个学生有点儿浮躁,在知识文化上下的功夫不够,他就侧重讲知识文化的重要性,就是说,你想做到仁爱,先好好学习,「博学」——广泛地学习,博览群书。

「笃志」,笃定志向,立好你的志向,瞄准你的目标,不要偏离方向。

「切问」,就是有任何的困惑,一定要把它拆解开,要破除一切的迷惑。

「近思」,尽可能地把所学应用在生活中。学到任何,多多地思考,多多地应用,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事物,在其中提取智慧。
这个学生可能浮躁,不爱学习,那么子夏就说:你一定要博学,要坚定志向,要破除疑惑,而且要多思考,在身边的人事物上长智慧……这样的话,仁爱自在其中。也就是说,你想做一个仁爱的人,没智慧是不行的;没有智慧的话,你的仁爱可能是愚昧的善良,有时候帮人反而帮倒忙了。因为《论语》中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看着是好事啊,你去协助、去帮忙;坏事,你别也去协助、帮忙,是吧?要成人之美啊,你想成人之美,你不得有智慧,你会选择吗?

所以,子夏讲得还是不错的,他也学会了因材施教了。

那么再看下一段: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是古代制作物品的小作坊。

各行各业的工匠,天天在自己的作坊里忙碌,因着勤奋和坚持,他们就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了。
那么,君子想要达到「道」的水准,想要有「道」在身,想要得道、证道,那么你一定要先学习,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什么是「道」啊,然后,怎么样得道啊,这些都要学;怎么样应用「道」啊,怎么样行「道」,这些都要学,甚至怎么样弘道都要学。

所以,君子,你的专业就是「致其道」,就是得道,用道,行道,弘道,这是君子的功课,你要勤奋。

然后再下面一段: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小人要是有了过失啊,他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过失,有的时候别人看到了,给他指出来,他还不服气,还不想承认,甚至说「你还不如我呢」……这是小人。

那么,我们知道,君子其实是「乐闻其过」的,君子有的时候交一些好朋友,都是能够直接地指出自己缺点的好朋友,君子很喜欢别人帮他挑毛病,他改了就变优秀了啊。君子喜欢完善自己,所以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和缺点也不会生气、不会难过,小人就相反了。

那么,我们力争做君子,我们就要天天反省自身,从自己的角度挑一挑自己有没有过失,有没有欠缺。另外呢,互相之间的指出错误(就是说,互相之间的批评)也是很重要的!

像我们昨天提前开总结会,我们互相之间批评或者自我批评,我们勇敢地把过失找出来,找出来才可能消灭它,对吧?你要是不找出来,你还藏着、掖着的话,那过失就会慢慢地滋长,小过失就变成大过失了。所以,要做君子呢,要乐闻其过,而且也愿意改过。  

今天这些话也都不错,子夏也算是一个(至少是一个)贤人(贤者)。我们从子夏身上也学到了不少。
稍微复习一下:  

第一段,就是世间「术」上的学问无穷尽,那么关于「道」的学问也不少。「术」和「道」哪个最重要呢?想要究竟解脱,还是得学「道」,所以我们要懂得取舍,尤其是自己还没有「得道」、还没有「证道」的时候,我们在「道」上花的时间就相对地要多一些!

如果你已经「得道」了,「证道」了,在「行道」的阶段,这个时候就好像是五地「难胜地」的圣者一样,你就要广学一切「术」的层面了,因为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多角度地利益众生。

那么第二段,就是「学习」的重要性。这句话也让我们想起汤王,我们知道,夏朝的桀帝不是一个暴君嘛,商汤的第一位国君不是汤帝嘛,他推翻了夏朝桀帝的暴虐统治……这个商汤,他其实也是一位贤人圣者,是一位明君。他曾经刻在铜镜上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说过,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个「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苟」就是「提起敬意,勉励自己一定要这样」的意思。

「苟日新」,就是一定要每天都学点儿新东西,一定让生命不能做简单的重复,每天我们要更新和创造,每天都要更新创造,要学新东西,这是「苟日新」。「日日新」,天天都要更新创造。「又日新」,永远都要更新创造。这是生命的美好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这是汤帝(一代明君)的名言。

子夏这里讲的这个,就很像汤帝讲的那个话,「日知其所亡wú)」,每天都知道我们欠缺什么,然后每天都要学新的东西,每天都要增加智慧,破除之前的那个无知状态,要「增加智慧、增加知识」。然后「月无忘其所能」。学过的,该复习的复习,该应用的应用,其实「应用」是最好的复习,这样算是好学的。那么,一天又一天累积下来,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了。

那么,再下面就是倡导大家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是「仁」的前提。「仁」不仅仅是傻里傻气的善良那么简单,不是说本性天真的善良;饱含着智慧的善良,才能够叫作「仁爱」,也算是慈悲。

再下一段:

就是说,你看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但是你仔细去调查一下这些状元,他是怎么由普通人变成状元?他一定是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的。那么,君子你要想成为得道者、证道者,你也是该下功夫要下功夫的,不能懒惰。

最后一段,就是我们争取乐闻己过,喜欢找出自己的过失,因为每一次找到过失,就是一次改正过失的机会,生命就得以完善了。
好,今天我们先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