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深圳海洋大学,近日又有新进展。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深圳海洋大学筹备办公室面向全球发“招贤令”,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将重点招聘以下6个研究方向的人才👇
海高院/深圳海洋大学(筹)重点招聘以下6个研究方向的人才:
海洋电子信息
海洋新能源
海洋新材料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洋交叉科学
海洋资源与环境
1.海洋电子信息:包括数据科学、通讯技术、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研发使用声波、激光、电磁波等手段发展水面、水下、海底跨域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开发卫星、岸基、基站、邻近空间、底基组网等技术。
2.海洋新能源:研发海洋新能源(风能、氢能、太阳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的开发、利用技术与评估,构建清洁、低碳/无碳、高效的海洋新能源体系。
3.海洋新材料:研发海洋/海水环境下高性能(抗腐蚀、抗高压、抗高温等极端环境)材料;海洋结构材料(金属材料、混凝土材料与复合材料等);海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高效过滤材料、电解材料等)及其应用技术。
4.海洋工程与技术:研发新型海上作业平台、水下潜航器、高性能船艇、地效飞行器、智能海洋捕捞装备等海洋高端装备;以及海岸工程、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移动浮岛、人工造岛、柔性管道、浮式隧道等海洋工程结构的技术。
5.海洋交叉科学:开展高水平、强交叉的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研究,为海洋发展与工程技术研发提供关键基础研究支撑。
6.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海洋减碳、海洋资源(包括生物与大健康资源、海底资源、能源资源等)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洋污染控制与治理等。
从此次对外发布的招聘方向来看,小编推测:这很有可能与即将到来的深圳海洋大学未来所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关。至于是本科层次还是研究生层次,则有待学校方面进一步官宣。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科大海高院”)作为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致力于高效开展南科大海洋领域有组织科研,统筹全校涉海学科、院系和科研团队等资源,谋划并承担重大战略任务,提升重大平台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新型研究型大学做出核心贡献。
海高院/深圳海洋大学筹备办公室牵头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三位一体”建设,培养急需拔尖人才,促进深圳“20+8”产业群,加快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海洋大学选址位于大鹏新区坝光片区,主校园于2023年7月20日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校园全面竣工。深圳海洋大学二期(海洋博物馆)与海洋大学三期(深海科考中心)正加快建设中。
2018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创办国际化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动国际知名海洋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
2018年12月28日,时任深圳市规土委(市海洋局)党组成员、海洋局副局长李喻春透露,为弥补海洋教育研究短板,深圳将选择与欧洲的著名海洋高校合作创办海洋大学。
2021年8月,南方科技大学校领导到大鹏新区调研深圳海洋大学筹建情况时,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林间就曾以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具体负责人身份亮相。
2022年1月25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海洋大学筹建方案的请示》。会议指出,高水平筹建海洋大学,对于我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4月20日,据“南方+”客户端消息,南方科技大学日前收到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复函,正式赋予海洋大学项目代码,这标志着海洋大学项目建议已批复,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
2022年11月11日,深圳海洋大学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招标公告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
招标文件显示,拟定海洋大学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在筹建阶段,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等共建单位,从2022年开始培养学生,之后逐步增加学生规模。
2023年7月20日,深圳海洋大学(一期)举行动工仪式,一期主校园面积达1000亩,投资60.5亿。二期将布局码头与科考船,三期将打造海洋博物馆。预计2025年7月一期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2026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23年12月9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做客深圳市南山区院士讲堂,表示学校计划在2025年一期校园建设完成后,正式独立招生办学。
高考直通车注:参照深圳理工大学首年招生盛况(共在广东省录取物理类考生120人,最高分664分,最低分624分,最低分超本科线182分),深圳海洋大学在其首年独立招生中,生源质量有望超越华南理工大学,直追中山大学。随着深圳经济势能的强劲攀升,传导到本地高校上,也会使深圳的高校备受家长与考生的青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海洋大学以高水平、创新型的明确定位,更是极具吸引力。
林间还介绍,学校工学、理学、其它学科分别占比60%、30%、10%,将下设12系、21专业,拥有在校生8000人,本硕博比例为2∶2∶1。
2024年11月18日,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与海洋产业分论坛中发表演讲👇
林间指出,海洋科学的突破与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都需要依托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海洋科学发展就慢。而且技术创新一定要转化,海洋产品要大众化。”林间强调,“我们要致力于打造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的新赛道,这需要战略布局、集体的力量。”
林间指出,引领下一代科技革命不能仅靠观测。“下一步突破还需要提升理论创新能力。在板块构造等重大原始理论创新方面,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还不够强。”
“但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他表示,“中国在海洋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许多国家。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研究提升到创新理论层面,这样才能突破天花板。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他指出,未来海洋科学一定朝着更深更远、更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
关于备受关注的深圳海洋大学建设,林间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深圳海洋大学正式进入全新的筹建阶段。”
他强调这所新建的海洋大学将与传统海洋院校有很大不同:“我们设定了'631'的学科结构,即60%做工程技术,30%做基础科学,10%做其他学科。这个方案是200多位院士专家通过多次论证得出的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介绍了这所大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把数理化、大数据、电子、计算机等基础打好,再加入海洋课程,培养海洋情怀,让学生到海洋中去实践。”
展望未来,林间建议:“大湾区各城市要加强合作,实现科考船队共享、码头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只有通过合力,才能形成全球最强的海洋竞争力。”
他特别提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正在推进与沙特、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机构的联合办学合作,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等国际项目,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高科技海洋时代,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引领的产业体系。”林间说。
深圳海洋大学的组建,被视为深圳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方面的一项努力。目前国内广东、山东、浙江、辽宁等沿海省份均成立了“海洋大学”,江苏则于2019年将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据高考直通车统计,目前内地共有6所“海洋大学”,均为公办本科院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
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为985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为双一流高校。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但近年来,凭借着强劲的经济实力,深圳的高等教育正迅猛发展。
今年高考,新增2校招生——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城市职业学院。10月8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有省教育厅公示将升本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普通高校或校区13所(本科10所、专科3所)。此前,还有多所曾报道过的拟建院校(个别已依托现有高校开展招生):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师范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