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时隔十个月 老杨搬新家了

政务   2024-11-12 08:42   青海  

“120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我们一家三口住。”11月初,深秋的太阳照暖了黄河岸边的三川大地,乡村场院里,收完的玉米棒在阳光下金灿灿的,等待脱粒。村民老杨一边忙着擦拭走廊里的玻璃窗,一边介绍着新家的基本情况。
老杨名叫杨长有,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人。十个月前,他住了半辈子的家被地震引发的砂涌灾害淹没,如今,他站在新家院子里,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老杨,新房子好不好?跟你之前那个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比怎么样?”民和县副县长、中川乡党委书记付彦龙和中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吉才在门口放完一挂鞭炮,进门就开始打趣老杨。
“乡长说笑了,新房子好得很。”老杨双手接过两人手里的东西,将他们请进客厅。
老杨口中的新房子,是位于金田新村的中川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统规统建的住房。地震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经前期大量评估研判,决定实施总投资9019万元,规划用地15.6公顷的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
期间,民和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址、集约用地、分类施策,严把质量监管和施工安全关,按照“政府补贴+群众自筹+自愿选房+公平分房”的原则,规划建设8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三种户型的住房,计划安置金田村、草滩村两村砂涌灾害淹没区和风险区的186户群众。
老杨的新家在金田新村最北面一排的正中间。黄棕色的暖色调外墙在阳光下别致美观,推开院门,120平方米的房子,室内空间宽敞透亮,房屋廊前做了阳光房隔断,天晴的时候,屋里的温度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几天前,老杨一家人用三轮车把桌子、被褥、水壶、电视等生活物件从安置板房里搬了过来。妻子王存梅把一件件家具精心摆放好位置,仔细扫干净掉在地面上的泥渣和灰尘。
“我前几个月就把尾款交清了,优先选上了新房。等地里的玉米一收完,我们一家子趁着最近天气还暖和,就赶紧搬过来了。”老杨告诉记者,因为自己选的是样板房,省去了装修的工序,房子里柜子、卫浴、墙面、瓷砖全部已经安装收拾好了,水电也通上了,一家人直接拎包入住就行。
临近中午,王存梅走进厨房开始张罗着做午饭,剁完鸡肉,切好配菜,打开煤气灶,油锅里下入葱姜蒜,“滋啦”一声,香味瞬间飘了出来,一时间院子里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这是在新家里正儿八经做的第一顿饭,儿子早上专门去市场宰了只活鸡,中午炒大盘鸡,新家的‘开火饭’要有仪式感嘛。”王存梅边炒边说。
屋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厨房里的水龙头一打开就有热水流出来,煤气灶用起来方便又干净,操作台下面打了一排柜子,里面依次摆放着菜板、碗筷和锅具。
“新房子条件比以前的老房子好。屋里亮堂又暖和,还通了上下水,住起来不比城里的楼房差,今年我们一家就能在新家里好好过个年了。”王存梅说,搬进新家,心就定下来了,以后的日子一家人就要自力更生,努力开始新生活了。
“等我搬家那天要麻烦你给门上写副对联”“一趟搬得完吗,需要帮忙喊一声”……院子外,“嗡嗡嗡”“叮叮当”的装修声音与人声交杂,各家各户正忙着装修和搬家,人来人往,邻居们吆喝着、打招呼着,新村里一幅热闹景象。
同样热闹的,是距离老杨家50米远的金田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一楼的办公区域提供政务咨询、民政、社保、农业等服务,各个窗口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柜台上摆放着房屋分配、房屋质量监督、矛盾调处、银行贷款咨询、以旧换新政策业务等指示桌签,时不时有群众前往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兼任金田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的罗吉才告诉记者,党群服务中心现已建起完整健全的组织架构,共有村两委及工作人员12名。
“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和要素服务保障,不折不扣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全力为群众选房装修、搬迁入住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罗吉才介绍道。
党群服务中心启用、污水管网入户、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超市便利实惠……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了金田新村的综合服务水平,也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透过航拍镜头,一栋栋整齐划一的集中安置重建房,一间间舒适温馨的整洁房屋,一张张入住新居的幸福笑脸……坚固温馨的新居,与昔日简陋的住所形成鲜明对比,一幕幕受灾群众搬新居、住新家、迎接新生活的火热场景实实在在展现在眼前。
午后阳光依旧明亮,老杨拿着小马扎背着手出了门,他要去家门口的广场上看县文化馆带来的眉户戏,太阳照得老杨身上暖烘烘的,心里也热乎乎的。

来   源:海东日报

责   编:杨   昕




海东之声
海东市网络舆情、网络安全事件举报电话:0972-8616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