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赋能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民生   2024-11-28 16:10   甘肃  

初冬微寒,人间草木,更添几分萧瑟。近日,记者走进木钵镇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却是绿意浓浓。圆润的甜瓜、翠绿的西瓜、诱人的西红柿挂满了枝头,还有零星的火龙果,红绿参半的坠在茎蔓间,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美妙的春色中。

“我种了8年火龙果了,今年6月开园后,已出果14茬,基本上15天开园一次,树上能同时生长5茬,开花的开花、生长的生长、成熟的成熟,预计到元旦还能再出一批果子。我们主要用的是羊粪进行有机土壤改良,一年10方左右,分三次施洒,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不生病虫害,果蔬长势喜人,挂果量也好。”木钵镇关营村火龙果种植户裴耀金说。

在大棚外一大片农田内,一垛垛玉米秸秆整齐地列在地上,等待着被打成草甸用于饲喂羊只,或者被粉碎发酵用于制作菌棒。在村民的记忆里,从裸种到双垄沟播,再到全膜种植,玉米秸秆的作用向来都是冬季饲喂牛羊或者被当做柴火用,甚至堆放在路边,而如今被用到“渣”都不剩,还是新鲜事儿。

“现在,村里有了蘑菇大棚,这些曾经没用的秸秆变成了宝,既改善了环境,又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关营村村民徐大爷说。

环县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县。境内种植业面积、畜牧业体量较大,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料丰富,加之气候相对冷凉,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基于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环县因地制宜提出了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食用菌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在木钵镇食用菌培育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搬运成熟的蘑菇,准备送往县城的农贸市场。“我们今年培育了8棚菇,单产在4000斤左右,主要销往本地,量大时也会销至兰州、西安等地。”金沅陇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良华告诉记者,他们菌包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出菇周期是15天出2茬菇或者3茬菇,出完菇的菌包会二次利用还田,或者打碎深加工后做赤松茸或鸡枞菌。

“我们关营村种植日光温室的历史近30年,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日光温室24座,钢架大棚297座,带动群众种植瓜菜140户400多亩,种植各类果树800亩以上,主要以瓜果蔬菜为主,肥料的主要来源是羊粪,实现了有机无公害管理,其他农作物秸秆像小麦、玉米等都作为生产菌棒的原料被充分利用了,‘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在我们关营村正在一步步实现。”木钵镇关营村党支部书记慕定堂说道。

近年来,环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巩固提升曲子五里桥、木钵关营高寨、虎洞高庙湾、芦家湾宋掌4处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新建了车道双庙村食用菌基地,现部分已投产盈利。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加快环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种-养-菌”一体化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有效解决了废弃秸秆、粪污回收利用的难题,实现了闭环管理、循环利用,赋能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带动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真正把资源潜力转化为了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效益,让农业废弃物在这三个产业之间高效转化利用,不仅使种植业更强、养殖业更优、食用菌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使农业成为绿色、生态、洁净、高效的产业,初步构建起了资源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环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过存如是说。

记者:王玉琴


总监制:文  璟
监   制:郭  锋  李  文 
责   编:刘吉富
编   辑:张  婷  张  
创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举报电话:0934-6456982
举报邮箱:632189706@qq.com
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址:http://www.gsjubao.cn

环县融媒
聚焦环州发展,服务广大百姓。这里为您分享环县融媒精彩节目,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关注本土民生民情,展现环江文化风情,讲述你我身边的故事。@环县融媒,让您随时随地听广播、看电视。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