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人文】往事虽浅淡,并未逸如烟

时事   2024-12-27 15:38   河南  
  
1
ONE

国庆假期猫在办公室把凌乱无序的屋子收拾了一下,翻到一份打印规整、整整4页的《二月河(凌解放)同志生平简介》,近2000字的篇幅,高度概括凝练,精准评价了二月河先生73年的人生历程和辉煌成就。仔细阅读并再次珍藏起这份简介,想起了6年前那个阴云密布的冬天,想起了先生生前的灼灼成就,也想起了过往那些岁月里与先生交往的浅淡往事,一幕幕如电影蒙太奇般浮在脑海,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我虽然对文学也算有那么一点儿爱好,学生时代也曾写过那么几篇稚嫩的小诗小文,也曾怀有成为作家的梦想。参加工作以后,先在报社做采编工作,后来到宣传部门也一直从事新闻舆论管理服务等工作。随着先生呕心沥血相继创作出《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落霞三部曲”而声名鹊起,并陆续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在央视及海外一些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先生也因此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聚焦的南阳名人,中央媒体、海外媒体乃至外地的一些领导和客人来南阳要采访拜见先生,许多时候需要通过宣传部门来联系对接,自然就有了当好桥梁和纽带的责任,因此就存了先生的电话,有了与先生的沟通联系。说不上是交往,最多只能算是单向联系,而且多数时候总是抱有给先生添忙的歉意,需要了就联系不需要就搁置,随意浅淡纯粹自然,仅此而已。而且沟通联系总是一路绿灯简单顺畅。先生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读书思考写作为文上,敦厚朴实讷言少语,但一说到采访主题往往略加思考,便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思想深观点新见解实接地气,有条不紊层次清晰,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让人充满敬仰钦佩,也感到不怵不畏轻松不累!
2
先生依靠自己的勤奋执着矢志不移,依靠自己的学习思索日积月累,依靠自己博览群书谙熟掌握,依靠自己的孜孜不倦卓苦写作,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绽放,挣脱了思想观念的禁锢,勇敢地踏入了前人未曾涉足的帝王小说领域,相继创作推出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皇皇5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笔落惊风雨,书成撼山岳。先生的创作历程和取得的瞩目成就,无疑是其孜孜以求拼搏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潜心学习积累、注重精进创新,拼搏成就梦想,奋力构筑具有个人特点特色思想高地、精神山峰的奋斗史诗。曾有人说他是“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先生不认同这种投机取巧的说法,他说创作靠的不仅仅是才气,更是自己一点一滴坚韧不拔的笨力气。是呀,世界上哪有多少先知先觉聪明绝顶不劳而获之人,谁的收获不是日积月累勤奋执着的结果,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不沽名钓誉,不攀龙附凤,作家和学者就是靠自己的作品来说话来立身的。

横空出世清宫史,二月河畔听涛声。先生的作品既有历史之厚重,又有文学艺术之美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改编成电视剧后经久热播,三部曲经改编拍摄制作成电视连续剧后同样热播不停,受到读者和观众如潮好评。图书多次再版,台湾、香港等地还出版了中文繁体字版,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凡有华人处皆读二月河,实现了作品效应的有效延伸拓展和大众化传播。先生早年时期的熬夜写作,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但晚年仍然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结集为《二月河语》《密云不语》《佛像前的沉吟》《禅心禅语》《人间世》等,继续奔走在文学的路上,为读者和社会奉献有益的精神食粮。

面对成功和荣誉、鲜花和掌声,先生是清醒的、淡定的、自若的。他谦称这是人生的作料,不能把味精当饭吃;他笑谈自己是“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后夹着尾巴做人”。也是,进入创作状态后,沉醉在自我构筑的精神王国中恣意纵横,回到日常生活中时,则淡泊名利谦虚低调随和,如邻家大叔,穿草鞋摇蒲扇坐小木凳,街头巷尾买馍打饭常被偶遇。先生深深扎根于市井百姓之中,写出来的作品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读来更令人手不释卷。先生乐意提携扶持文学新人,多次指导年轻同志,为青年作家培训授课,不遗余力传递文学薪火。后来还担任过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担当育人使命,捐赠设立“二月河奖学金”,累计资助师生数百名。

当年,深圳特区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时,曾邀请到金庸和二月河,策划组织了“在历史的天空下——南北二侠金庸、二月河深圳对话”节目。金庸提到先生作品时,最喜欢的居然是在网络上被众多网友“口诛笔伐”的《雍正皇帝》。金庸先生文心铁胆,以卓越的文学能力、事业和胸襟,写尽江湖侠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二月河先生纵横史海,用心用情刻画清帝三部曲,一手写尽康雍乾。他们分别铸就了世界华文小说的两座高峰。两人在节目中谈古说今论剑天下,也成就了一段难以忘却的文坛佳话。
3
因为书写文学高峰的成就和享誉海内外的声誉,先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业内的高度评价,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文化名片”、“文学豫军”的领军人物,更为独领风骚的“南阳作家群”增添了夺目光彩。先生先后担任过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南阳文学院院长等。曾连续五次当选为全国党代会代表,连续三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这无疑是对先生作文为人的高度肯定和极大褒奖!

先生一度是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熠熠闪光的城市名片和形象大使,不管是赴京参加全国党代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安居南阳滨河大道旁的小院一隅,还是短暂旅居杭州等地,多年来一直都是媒体和社会关注聚焦的名人之一。一有需要联系先生、采访先生的任务安排时,生怕直接打电话打扰先生,总是先发短信,把来访人员的身份和需要采访的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讲清楚,往往很快就会收到先生简洁明了的“明白”“知道”等回复。从七一路卧龙区委院内的二层小楼,到白河之滨的南阳宾馆来访者的房间,从全国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河南代表团驻地河南大厦,到背靠背不远处的工作人员驻地陕西大厦……先生总是信守诺言,按时接受采访,从不爽约。有时担心来访者进入代表驻地手续麻烦,还主动出来接受访谈。个别时候临时有变或有其他安排,也会提前告知,给予极大的理解帮助和配合支持。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媒体记者受单位指派首次采访先生,开口就称先生为“二老师”,本想打断说明,先生挥挥手说道:叫“二老师”也不错。一来咱用的笔名是二月河,二月河开凌解放,既然用了这个笔名就允许人家喊二老师嘛;二来咱说话比较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喜欢穿靴戴帽,不喜欢拐弯迂回,也多少有点“二”的味道。先生一番自嘲自解的话语,很快就化尴尬为融洽。
4
先生虽然出生在山西昔阳,幼年生活在洛阳,但少年之后定居到南阳,就把生活成长工作成名之地南阳,当作了自己难以割舍的故乡和家乡,讲满口地道的南阳话,吃土色土味的南阳饭。一次南方一家媒体记者采访先生,问的问题很奇怪也很直接:假如由你自己选择,你愿意把哪座城市作为你的归结点?先生愣了好一阵子,才明白对方问的是自己最后欲身归何处。先生当时便把自己的“三阳”情结讲透彻了:“现在既在南阳已成定局,那就埋在南阳。”先生笑着解释:“我不答死在洛阳,潜意识里也许是怕他们挑刺,说想死葬洛阳,有沾帝王之水的嫌疑。我因为写了康雍乾这三个朝代的社会情态演变,有人把什么‘封建余孽’‘帝王情结’‘歌颂专制’‘美化地主阶级’等种种帽子都扣给了我,幸亏他们没有武器,不然早已崩了我。”其实面对“唯皇史观”的狭隘质疑和污水横泼,先生是清醒坚定的,不管对方是无意还是有意,先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追求,不动摇不飘摇:一切为了读者,读者自有评判。他的历史观价值观很鲜明唯物:历史当然是由人民书写的。一个人历史上不论他是什么出身,只要他对当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乾隆,还是太监蔡伦、郑和,还是黄道婆、毕昇,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对我们国家作出过贡献,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必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先生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南阳,积极为南阳发展鼓呼。参加全国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认真履职尽责参政建言,积极围绕国计民生和文化、社会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先后关注了取消农业税、全面降低书价、推广普通话、搞好水污染治理等议题,精心提交议案。他还积极为渠首水源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奔走。中央、省媒体多次刊发先生关于加大库区帮扶支持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书香社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先生生活简单朴素,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先后为南阳文学艺术奖励基金、希望工程、失学儿童、下岗工人、文化建设等捐资百万元。先生对南阳的深厚感情,已融进心底。那些年,面对媒体采访,他常常坦率直言:“我爱南阳,南阳是我家,须臾不能离!”他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走遍中国》《焦点访谈》《开讲了》等栏目,还在多次大型活动中积极讲述南阳故事、河南故事,向海内外展示了勤劳质朴、大气担当的新时代南阳人、河南人的良好形象。

12月初,在即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10周年前夕,我们到平顶山鲁山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渡槽研学参观,在赞叹当今世界最大的渡槽工程宏伟壮丽令人震撼的同时,也有幸看到了先生在渡槽旁竖立的责任碑上题写的16个大字:国之大策、责任如山、饮水思源、心灵呼唤。南水北调工程铸就了中华民族治水兴邦史上的巍峨丰碑,为强国复兴伟业注入了强大力量。那天,在冬日暖阳的笼罩之下,先生的一个个题字,像千里长渠中的清水那样飘逸流畅醇厚多姿,渠道之中静水深流光而不耀,水闸之下汩汩清水喷涌而出奔腾向北,苍穹之下人间天河如长虹卧波,纵横沃野驰骋千里,江山壮丽人民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棵棵小树,秀木成林。文化之力量正如南水北调千里长渠的湍湍清水那样,润泽万物滋养生命浸润心灵久久为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10周年、一渠清水源源不断持续北流的这个冬月,想起先生怀念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了几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在南阳这块丰饶的土地上铸就了文化的高峰,更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鲜亮厚重的印记和笔耕不辍的奋斗精神,这当是南阳文脉从古至今创新创造汤汤不息的一段难以忘却的史记。




· ENJOY ·
🎨 编辑 / 实习生 梁孟杰 
📋︎ 初审 / 刘  影
📝 终审 / 方  旭

广告合作:13503777100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优秀视频请关注“南阳晚报”视频号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报报点个“在看”吧




南阳晚报
南阳晚报官微——新闻快,资讯多,更权威,更贴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