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破浪,创新领航。创新是一条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之路;是一条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惠民黄河河务局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技术创新为着力点,着力推进黄委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以高技能人才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
碧水绕舍,匠心筑巢。
惠民黄河河务局黄委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坐落于惠民黄河河务局白龙湾管理段,由黄委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赵然然担任技术带头人。2024年11月,经过全面焕新打造,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涅槃重生。
走进工作室,一抹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会商室的一角,几件治黄工作的老物件静静地陈列着,诉说着惠民黄河创新工作的悠久历史。从过去只有几人的小工作室,到如今汇聚30名治黄业务骨干的大家庭,这里见证了惠民黄河治黄工作的蓬勃发展。
操作台上,各式各样的工器具琳琅满目,映射出一代又一代治黄人创新探索的身影。自筹备创建以来,工作室始终秉持着科学的态度,始终践行“‘赋’力创建,激发动能;‘赋’能创新,激发活力;‘集’智攻关,解决难题;‘集’才育人,共筑华章”的创新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运行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规定不断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作为黄河防汛抢险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工作室的提档升级,助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平台,必将助力惠民黄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立潮头,善思索,勤创新,求卓越。
在创新工作室的科技成果展示区,摆放着十几种已经推广的科技成果模型。“这些成果都是从实际工作中‘逼’出来的。”工作室带头人赵然然说,“过去打草作业只能依靠背负式打草机,职工要连续打一个多月,堤坡上斜着身子作业非常辛苦。现在有了堤坡草皮高效修剪车,打草工作一周就能完成,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未来,我们要从新的起点出发,好好琢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想办法创新解决,把创新工作室发展好、用到位!”
荣誉墙上,科技进步奖、科技火花奖、技术能手……一个个奖项熠熠生辉,每一项荣誉都凝聚着工作室成员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从解决实际难题的“点”,到成果涌现的“线”,再到各项技术推广应用扎扎实实连成“面”,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结合基层治黄工作实际,匠心独运,不断突破,研制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惠民黄河河务局研制创新项目69项,其中26项通过黄委“三新”认定,32项荣获山东黄河科技火花奖,7项获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2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9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新型堤坡割草机具、机械化柳石枕捆抛车、牵引式斜坡搂草机、自卸式抛石笼、涤纶石笼网兜……创新成果提升了黄河治理的效率与水平,更为惠民黄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内聚能量强根基,外塑形象展风华,品牌赋能拓价值。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创新工作室的资源,2024年11月7日,滨州黄河河道修防工实训基地揭牌运行,并正式推出了创新工作室的品牌——“慧聚匠心·绘河惠民”。
“慧聚匠心·绘河惠民”,这不仅是创新工作室的品牌,更是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信念与行动指南。自主设计的工作室Logo,上方橙色书本融入了帆船的元素,下方是蓝色波浪,寓意着科技潮涌,创新工作室在知识的海洋里正乘风破浪,不断利用数字科技助力河道治理,保护黄河安澜。
揭牌仪式上,该局局长郑明辉深情寄语:“我们要利用好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深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为黄河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高技能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摇篮,创新工作室肩负着治黄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放眼未来,工作室将持续落实“1+1+1+N”(即一个创新团队+一个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一个实训基地+N)的人才培养思路,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锻造新一代基层治黄事业“中流砥柱”。同时,作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加强“河地融合”,与高校合作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发挥工作室的“孵化器”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从根本上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升黄河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匠心独运技无双,黄河之畔创新扬,齐心协力创佳绩,共筑伟业谱华章。
高质量发展之路,既需翱翔天际的“创造力”之翼,亦离不开深耕厚植的“匠心力”之基。未来,工作室成员们将继续传承匠心,深化技术创新,以非凡之技书写不凡篇章,为惠民黄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杨子祺 刘 屹
编辑:孙文佳
审核:张 睿
↓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云上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