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韩戌:做川港青年交流互动的“穿针引线人”

时事   2024-12-27 10:33   四川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27年来,川港两地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港人在川、川人在港已渐渐成为常态,火锅、港式茶餐厅等已成为“川港一家亲”融入两地街头巷底的鲜活代表。

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蓉港青年交流协会监事长、香港四川同学会会长、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理事会理事,我一直从事川港青年互动交流暨教育合作工作,关心帮扶在川发展的香港青年,帮助他们从“蓉漂”转换为“新蜀人”,同时关注支持在港发展的四川青年,帮助他们从“港漂”转换为“新港人”。

取川港所长,育两地学生,是我开展两地青年工作的初心。2010年,我在成都参与创办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目前,学院已有全日制学生近1.8万人。自学院创办起,我就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联络香港优质资源,累计组织川港两地百所院校万名师生参与青年互动交流活动。在活动主题上,我提倡紧扣学生发展需求,围绕国情研习、专业与课程、公益环保等主题,策划“川港携手做公益,七箭连发庆回归”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互动交流团。

韩戌在香港警察子弟培育计划签署暨“曙光展翅4.0”交流团出行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供图

在组织互动交流活动中,我发现部分香港青年对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愿意来川发展,这成为我开展下一阶段青年工作的重点。自2013年起,我每年都组织香港青年到四川参加3045天的短期实习项目,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融入国家发展。2017年,我在成都发起成立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为香港青年提供“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累计吸引23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入驻。2020年,在我和多名省市政协委员的倡议下,川港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心成立,目前已开展创业沙龙、讲座等活动30余次。

人才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意识到推进川港两地人才流通将对香港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2023年,我联络香港都会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和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签署合同备忘录,首创内地职业院校学子赴港交流交换项目,并联系香港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就业工作。目前,已支持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多名学子赴港实习及以“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留港工作。

2022年,我有幸加入省政协这个大家庭。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在2023年发起成立了蓉港青年交流协会,邀请多名省政协委员担任荣誉会长,组织“蓉漂”“港漂”齐聚首,爱蓉爱港爱祖国——新蜀人新港人结对发展系列活动20余次,累计服务两地青年1000余人次。2023年至2024年,衔接推动香港警察子女访川交流活动,累计服务5个团组142名香港学子。前段时间,我带队和团员们参观四川省政协光辉历程陈列展和庆祝四川省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印象深刻”“备受鼓舞”是团员们的一致感受。作为一名法律界专业人士,我深入两地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推进川港法律专业人士强省建设的建议》等提案。

2010年到2024年,我从一名在港求学的四川学子成长为坚守爱国爱港事业的新港人。我所热爱的川港青年互动交流暨教育合作工作,也从1.0促进川港青年短期双向互动交流、2.0支持香港青年在川进行3045天的实习、3.0帮助香港青年留川创新创业、4.0搭建川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发展升级到5.0助四川学子赴港发展,工作内涵持续深化,工作成果逐渐显现。

为打开工作新空间,提供工作新动能,我正在参与蓉港青年创业港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该项目邻近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规划建设有川港青年互动交流中心、川港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川港合作实习实训中心等。我希望将该项目打造成高品质职业训练机构积聚地、香港职业与应用教育机构汇聚地、四川教育经香港走向国际链接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将继续扎根川港青年交流工作,倾听两地青年人的心声,聚焦两地青年发展,持续助推川港两地青年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更有成效,做好川港青年互动交流暨教育合作的“穿针引线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个人所长和国家所需紧密结合,为四川和香港的美好明天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见习记者 陈相龙 整理

来      源|《四川政协报》2024年12月27日第1版

编      辑|胡王可罕

校      检|朱 泳 旭

      编|张     聪

审      核|张     毅

喜欢就请点【在看】

四川政协报
创建于1986年,是四川省政协机关报,秉承“立足统战,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贯彻中央精神、传播政协声音、展示委员风采、讲好履职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