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读书越来越没用了,知识分子在“骗”人

文摘   2024-09-17 14:02   重庆  

大家都在说读书好,人要多读书,但其实在我看来,现代社会,读书越来越没用了。

我们可能都被知识分子给骗了,被传统教育模式给骗了。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句话说得对,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很多有用的信息都被藏起来了,然后有人给出了大量不重要的冗杂信息,配合几个大V鼓吹,让无数人把时间精力耗费在上面。

网上很多文章和内容,在我的角度看,就是批量生产的文字垃圾

他们为了所谓的流量,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点和口号。

就像在一些不新鲜的饭菜上强行撒上一大撮味精之类的调料,来掩盖食材本身的腐烂。

我发现有的人根本不懂啊,天天被人鼓吹说做自媒体流量多重要,流量是重要,但不能变现的流量有什么意义?精准流量才重要。

包括很多公司的老板和小领导也不懂,还在那纳闷,为什么有流量了没办法挣钱呢?然后一通乱整,把账号的标签搞歪了,但又没能力输出内容扳回来。

当然,有的人觉得,现在找工作的人那么多,随便找几个人来输出内容扳回来不就行了吗?

其他行当我不太懂,但自媒体这行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有能力做这个事情的人,没必要打工,难度系数这么大的事情,人家一眼看穿也不会来的。

自媒体做好了,差距是数量级的。

很多老板总是想着以小博大,你给我卖命,我给你几千万把块钱,做起来了我美滋滋挣几百万上千万。

除非你提供成熟的账号,合理的商业模式,以及核心资源。不然人家大概率是不会来的。

退一万步讲,哪怕你提供了这几个东西,但招来的人,大概率还是不懂行的。因为真正能把内容做好,帮你策划好的人,至少是千里挑一。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包装自己忽悠你呢?

我们这一行至少60%的人连基本的行文通顺都做不到,不是说写五千字不通顺啊,他写六百字就开始不通顺了。

不要看什么学历和履历,不是说这些东西没用,而是你不能以一个简单标签来做判断。我就见过啊,什么985 211,海外名校啊,水平一个比一个菜,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靠学历向上管理,忽悠老板,然后搞内斗。

我之前就见过,有老板招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985,欢欣鼓舞,结果发现水平太菜,六个月后又把他开了,这样做是何必呢?时间成本不是成本吗?

说回读书无用。

我是觉得我有一定资格说这个话的,从业这五年,为了写好内容,看了很多书和论文。

我有得到和微信读书双会员,上面至少看了几百本吧。

然后我在多抓鱼买实体书买了400本左右,花了将近八千,此外我电脑里还有几十个G以上的电子书,没事就打开读一读。

说实话,身为商科的学生,我反而不是很喜欢看那种心灵鸡汤。所以我不止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故事》,我也看《信息论》、《概率论》和《经济数学》。

为了帮助消化书籍内容,我还手写了大约1000张A4纸的读书笔记。

书籍的种类和数量,我觉得大致算覆盖了吧?

然后我结论就是,大多数书,其实没用,读不读都无所谓。

说实话,我自己都写过书,也写过课,当然是帮朋友写的。所以我非常清楚那些68888元的韭菜大师课是什么成色,也知道要把课写好,花费的成本有多高。

许多文科的书,就是一两个核心观点,然后注水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故事和素材,比如《HBO的内容战略》和《子弹笔记》这种,好点的就是《影响力》和《专注力》这些。

他们的内容,其实800字的文章就能解释清楚,但非要东拉西扯一大堆。

更多的时候还是例子的复用。

有时候你觉得某个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好。但你读书读多了会发现,大家举来举去就这几个例子,语序都不换一下。

比如讲概率和广告的例子,绝大多数都会说这个,就是超市会把纸尿裤和啤酒放在一起,因为男人去超市买纸尿裤的时候,就会顺便买啤酒,这样就增加了组合商品的销量。

我至少在二十本书里面看到过这个例子,一旦你的阅读量上来了,然后自己写过书,你就会发现这帮人水平很低,很多书其实不值得看。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书的问题在于,大家也是低水平的互相抄袭,也就是比自媒体领域好一点而已,毕竟出版还是有个合规流程。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书的信息量非常低,就是凑字数,根本不值得看。

这点说下亲身经历,之前有个朋友要出一本书,里面差了三章,因为这块他不是特别了解,同时事有点多吧,就委托我操作一下。

然后给了我几个大概的思路,甚至都不是观点,让我看着办。

一章怎么也有个三五千字吧,三章合在一起怎么也是一万多字吧,你总不可能几句话就讲完了吧?所以我反复找了一堆素材,然后反复地重复观点,总算以一个看得过去的姿态,把内容灌水完了。

就这么写出来的,里面真正值得看的就是那五百字观点的精要解析。

有时候一本书看完,我发现就那么几句话有用,但是这几句话你不看完整本书,你就不知道在哪。

我现在查资料看内容,经常要看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古董书籍,明显当时比现在写得好。现在只是所谓的技术发达一点,但人心太浮躁了。

我现在看书就是这样,我一次性多抓鱼买一箱书,然后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一小时看一本,周末一天可以看十本左右。筛一下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已

可能很多人觉得就文科是这样,理工科不一样。

但我觉得理工科的书bug也很多,我也看了一堆,因为那些书只教你了一些具体工具的步骤,但它从不告诉你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区别是什么。把你的视野限定到一个非常狭隘的工具人领域。

比如数据分析、知识图谱,包括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算法。

就说数据分析吧,你觉得数据分析最核心的是什么?是那些工具吗?比如SPSS,R语言和Python吗?

其实不是的,工具其实都不太重要,我一开始不会用编程和AI的时候,我是Excel人肉手动统计,效果一样很好。

数据分析的核心是数据思维,你要围绕你的核心目标搜集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框架,确定数据关键指标。至于具体的工具和编程,其实无所谓,只是说你慢一点而已。

可你买十本数据分析的书,里面九本都在给你介绍工具,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很阴险。

那有没有系统介绍数据思维的书呢?那你得慢慢找了,大多数情况下,是某个外国人的英文材料,这就是你的门槛,你的信息被锁住了。

很多书看起来完整,但其实并不系统,经常是这本书里就某个话题,提了几句有用信息,然后另外一本书里又提了几句。你要用主题阅读的方式,看个一二十本,才知道他们到底要说什么。

所以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观其大略,真的有用。

不要死磕细节,写的人估计也不懂。

我看书看多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时候,大道理就那么几个,理论性和原理性东西,其实很少。

就像《孙子兵法》说的一样,阴谋诡计就那么几招,你要打胜仗,还是要老老实实排兵布阵,练兵演习。

而且很多理论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换了名字。

《孙子兵法》计篇写的: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不就是SWOT分析法,市场调研吗?分析竞争对手和自己的状况。

我们常说的吃小亏,人磨砺后变得成熟。

这不就是塔勒布说的“反脆弱”吗?

然后反脆弱的思想是,通过汲取经验教训修正我们的判断,这不就是贝叶斯算法在信息校正中的落地吗?

桐城派散文要求的词句练达、意蕴丰富现代作文要求的语言精炼西方写作推崇的清晰简洁,这不就是香农《信息论》中说的信息编码下信息熵最大化吗?

这些乱七糟八的事情,归拢起来不就是一回事吗?

我现在是觉得,董仲舒说的:

天不变,道亦不变

非常有道理。

有时候也会体会到《水浒传》中鲁智深的那句偈语: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一种开悟的喜悦。

付兄的心事
短视频内容行业编导/文案/策划。曾打造亿级流量,单月变现销量破百万。孵化多个百万级IP,执笔多个百万级账号内容策划写作。单篇原创内容上过抖音热搜。未来愿为各行各业专业人士,有志于打造个人IP的创业者赋能。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再赢一次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