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汉第一个发现兵马俑,获1角3分钱奖励,却也背负了20年骂名

文摘   2024-11-01 07:01   安徽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其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超过200位国家元首及要员前来参观。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的最初发现者并非考古学家,而是一位名叫杨志发的农民。
对于杨志发而言,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他或许并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因为,这个称号虽然让他声名大噪,但也彻底改变了他接下来二十多年的平静生活。
原本应是功臣的他,却因这个发现被村民责骂了整整20年。

#1

subtitle
1974年初春,中国西部的八百里秦川遭遇了严重干旱,西杨村也未能幸免,情况甚至更为严峻。
相传,秦始皇陵在封土时,士兵们将陵宫周围的泥土用铁锅翻炒成了熟土,导致西杨村的土地一直贫瘠。
加上大旱,土地只能长树不长庄稼,村民们面临颗粒无收的困境。    
祈祷上天已无望,村民们只能自救。
西杨村生产队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决定,带领村民挖井取水。两人奔走了一下午,最终选定了挖井地点。
站在柿树园一角的西崖畔上,杨培彦挥起锄头,在石滩上随意画了一个圈。
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圈将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它将给世界带来多大的震撼。
挖井工作开始后,杨志发、杨新满等6名青壮年自告奋勇,加入了挖井队伍。
他们按照杨培彦画的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然而,挖掘并不顺利。
挖到1米多深时,他们发现土壤变硬,颜色也变成了红色。
尽管土壤颜色异常,但他们并未停下,继续用钢钎凿穿土层往下挖。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直径4米的大井已挖到四五米深。    
突然,又一锄头下去, 只听“咚”的一声,火星四溅,但锄头被红土挡住了。
这是一层约30厘米厚的黏合状红土,类似烧窑的盖顶,极难挖掘。
天色渐晚,几人决定回去休息,打算第二天再来挖穿这层红土。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第二天,即1974年3月29日,对西杨村的农民来说,将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天,村民杨志发一锄头下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便出土了。
这一掘,后来被称为“千年一掘”。
看着眼前的残破陶俑、铜弩机、铜箭头,一人惊叫道:“瓦爷!”(“瓦爷”是当地人对“神”的称呼。)
原来,他们挖出了一个陶制俑头,头顶长角,怒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翘卷着两撮八字胡。    
几人认为这是庙里供奉的神像,但杨志发觉得不同。
他看到陶俑脚下有箭头,认为这些陶俑与秦陵有关。
不过,大家还是决定不能让它们耽误挖井的大事。
随着锄头不断翻动,更多的陶俑头、残腿断臂、俑片被挖出,甚至还有一个无头人俑。
这些发现,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大家合力将它们扔到了石滩上。
有人传言,杨志发他们挖到了庙里的神像,可能会走霉运。
但杨志发不以为意,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且一直认为这些陶俑与秦陵有关。
于是,他决定趁着挖井间歇,将这些东西送去县文化馆鉴别。
由于残片太多,杨志发一人无法运走,便叫了几个妇女帮忙,拉着三辆架子车,载着兵马俑的身子、头和瓦块,走了三十里路到临潼县文化馆。    
馆长赵康民看到后非常重视,告诉杨志发这是秦代人俑。
他亲自前往挖井现场进行考察,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座秦代的陪葬坑。
他认为,这可能是重大发现,因为不远处便是中国首位封建帝王秦始皇的陵墓。
随后,赵康民耗费三天三夜,将残片逐一拼接,成功复原了两个身高1.78米的秦朝武士俑。
这些武士俑面容英俊,身着战袍,腰间束带,威武不凡。
赵康民迅速上报此事,不久,一群考古专家赶赴西杨村,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由此被发现。

#2

subtitle

杨志发作为第一发现人,获得了文物部门30元的奖励。
他对此非常高兴,更看重的是,能为国家文物事业做出贡献。
后来,杨志发主动将30元奖金交给了大队,大队则给了他多半天工分,折合为一毛三分钱。
然而,他未曾料到,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他的生活。
兵马俑发现后不久,临潼博物馆派来了考古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勘察。    
大片土地被圈围起来,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围圈范围不断扩大。为
确保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村里不少人的土地受到影响,包括庄稼地和种树的地方。文物部门决定,让西杨村的村民集体搬迁。
由于老一辈人讲究叶落归根,且在此地居住了一辈子,村民们不愿搬迁。
因此,杨志发遭受了村民的白眼和怨恨,被指责为了30块钱而出卖了祖宗。
搬迁当天,许多人来到他家门口指责他多管闲事,甚至有人向他家扔石头。
为远离纷争,杨志发一家搬到了村子偏僻处居住,从此与村民渐行渐远。
他深感委屈,自己只是想保护文物,从未想过要荣誉和奖励。
无论杨志发如何解释,村民们仍不愿听取。他只能寄希望于时间,能逐渐平息众人的怒气。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1998年6月26日,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杨志发的命运——此人便是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    
克林顿受邀参观兵马俑,过程中他突然提出想见一见兵马俑的发现者,认为这位发现者极其伟大。
尽管众多外国元首曾到访兵马俑,但明确要求会见发现者的,克林顿还是第一人。
于是,杨志发被安排与克林顿会面。
杨志发并未觉得克林顿特别亲切,但克林顿却十分热情,激动地与他握手,并请求杨志发签名。
然而,杨志发并不会写字,心中焦急,担心在克林顿面前丢脸。情急之下,他在签名本上画了三个圈。
克林顿虽看不懂,但仍郑重地收了起来。
这次会面后,杨志发的地位变得不凡。
考古界,看到了他作为“兵马俑发现第一人”的宣传价值。    
很快,杨志发被聘请为兵马俑名誉馆长,每月有了数千元的收入,生活得到改善。
随后,众多记者上门采访,杨志发频繁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成为了名人。
兵马俑景点,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生计,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对杨志发的态度也从怨恨转为客气。
至此,杨志发心中的结终于解开。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