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出海,NewCo会成为一种trend吗?

学术   2024-11-16 08:29   上海  

9月中,一笔高达3.7亿美元的融资,在生物制药行业引发热议。


根据报道,获得这笔巨款的Candid Therapeutic刚成立不久,却已手握两款进入临床开发的TCE双抗(CND106和CND261)。这无疑扩大市场对于TCE双抗的想象空间。

TCE双抗再掀“水花”的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出海形式,NewCo的话题也迅速在业内一再发酵——Candid两款候选新药,系通过收购Vignette Bio和TRC 2004获得,而这两家公司,均为中国biotech(嘉和生物、岸迈生物)今年参与成立的NewCo。

通过与Candid的交易,嘉和生物、岸迈生物将以现金和股权的形式获得首付款,以及未来可能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收入分成。此外,被收购的两款双抗产品后续的开发和商业化将由Candid负责,因此两家biotech也无需承担后续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

直接资本收益、潜在增值机会、相较低风险,这些听起来都令人艳羡,尤其是在国内创新药资本寒冬的当下。“出海”成为本土biotech的求生之路,对研究NewCo则是题中之义。

既然如此,为什么已在美国发展了二十来年的NewCo,到今年才在中国掀起水花?它将“昙花一现”还是热潮长存?以及更重要的,俨然“造富神话”的NewCo,适用于所有biotech吗?此外,NewCo了,然后呢?

带着这些问题,写意君采访了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

这位已在医疗创新资本运作领域耕耘20余年的投资人最近很忙,连线时,他正从上海赶往北京的途中。间或的杂音里,他告诉写意君,最近每天都有很多biotech创始人找他,寻求NewCo的可能性。

“做ADC、小分子、TCE、小核酸的……什么都有。TCE最多,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当红炸子鸡’。”




1
NewCo不new

缘何热度骤起

 
风投机构出钱、药企出管线,二者合作成立的新公司,就是NewCo(New Company)

本质上,这仍是一种对外授权。但与此前常规的BD授权不同,它融合了股权投资和许可交易——除了获得首付款、未来可能的里程碑付款外,药企还能借此获得新公司的股权、分享NewCo未来在资本市场上可能的增值。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NewCo较为理想的结局不外乎两种:或在美股上市,或被MNC收购。

而实际交易中,这方面涉及的管线往往又“少”又“早”。出于控制成本的考量,一家NewCo基本是最多只会运作两条管线;同时,这类管线的临床进展往往偏早。“一般来说,最早不过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最晚也晚不过临床II期”。

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投资回报(multiple)的考量。朱杰伦解释道:“一个投后估值一亿多美元的临床I期资产,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如果做出了比较好的成绩,那么以大几亿、10亿美元出售的问题通常不大,这样我的multiple是5到8倍。但如果是一个临床II期以后的资产,它交易的时候估计已经有6个亿美元甚至更高,两三年之后的交易价差不多也就30亿美元,回报比就没有那么高。”

“少”和“早”,还赋予biotech权益增值之外的额外优势。

一方面,NewCo将最大程度地投入管线开发,避免传统BD中因为MNC战略变化而发生的管线停滞、退货等问题;另一方面,药物临床试验的成本、难度、风险往往会随临床阶段的深入而发生指数级递增。将早期管线开发推进到价值高点后出售给MNC,也能够规避临床III期所面临的风险。

“BD只给你一个苹果,而NewCo是在原有苹果的基础上附加了一颗梨。”在朱杰伦看来,NewCo从设计上来讲就优于BD。

既然如此,为什么已在美国发展了二十年来的NewCo,到今年才在中国掀起水花?

目前,中国药企参与的NewCo交易中,除了艾力斯——它在2021年6月就与ArriVent达成海外独家授权合作协议,以伏美替尼的海外独家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权为对价,换得“款项+股权”的组合权益——其余的NewCo交易,大都发生在今年。

2024年5月,由恒瑞医药开始,康诺亚、岸迈生物、嘉和生物、维立志博等药企,都先后搭上NewCo的船。

缺钱、迫切寻找出海路径,只是背景。朱杰伦认为,NewCo近期爆火,有着更为重要的因素。

一来,已相继有biotech、上市药企验证这条通路的可行性,“一夜造富”令人心驰;二来,中国药企、biotech已经到达一个拐点,“在很多有临床概念验证的靶点、疗法的领域,通过生物工程学改造,中国人都能够做出有差异化的、更好的分子,这些在国际市场上是有交易价值的,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近几年BD授权的火热,能够部分印证朱杰伦的观察。据华夏时报报道,2023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数量为58次,首次反超license-in数量(45次)。2024年前9个月,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记录共有48项,成交金额数以百亿。

进一步来讲,NewCo是BD交易活跃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原因在于卖方话语权的增加。随着管线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仅做一个简单的BD交易已无法满足对资产利益最大化发掘的诉求时,就需要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更多权益。


2
决胜关键:踩中市场“审美雷达”
 
NewCo仍属于一种biotech。鉴于只有极少数biotech能够成长为big pharma,90%以上的理想终局是被收购,朱杰伦将NewCo交易比喻为时装秀:“从交易的角度来讲,NewCo中,几乎所有美元VC都自视为‘二传手’,最终目的就是把球传走,并且从中获利。”

从这个逻辑出发,biotech能否顺利借“NewCo”出海,一个几乎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它是否踩在资本的“审美雷达”上。

“审美雷达”现在长什么样?朱杰伦表示,要想捕捉“雷达”,最简单的方法是“追热点”。而现下比较热门的领域是双抗、代谢。

今年几起NewCo交易中,恒瑞医药出让的管线权益为代谢领域的GLP-1,其余各家管线均为TCE双抗——康诺亚的CM512和CM536、嘉和生物的GB261、岸迈生物的EMB-06、维立志博的LBL-051,均属此列。

GLP-1的火热已不必多说。至于TCE双抗,它的存在由来已久,早期应用开发主要集中在肿瘤方面。

4月,Nature刊发CD19/CD3双抗Blinatumomab成功治疗6名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TCE双抗在自免领域的治疗也随之开始得到重视。例如,今年下半年,默沙东就以7亿美元首付款、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买下同润生物的CD3xCD19双抗CN201;而前述达成NewCo交易的双抗管线,也都主要用于自免疗法的开发。

“假如biotech做出来的东西正好符合美元基金和MNC的口味,在此基础上,又拥有一些已被早期临床数据揭示出的特异性,那它就是美元VC想要找的标的,”朱杰伦总结道,“否则东西再好,我觉得交易的机会也很渺茫。”

那么,是否只有正好踩中“雷达”的biotech才可以考虑NewCo?倒也不是那么绝对。

朱杰伦的建议是:“如果手里有可以拿出来去做NewCo的资产,无论如何应该去试一试。得到正面的反馈当然最好,但负面的反馈对市场风向的把握、对资产的评估也非常有帮助的。花两个月时间去探一探市场的水温,是没有害处的。”

只不过,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复杂的,并非所有biotech都愿意拥抱NewCo。

拿出一部分资产参与成立新的公司,通常伴随着股权的重新分配,一些biotech的股东可能会纠结于股权比例被稀释而带来的控制权、收益权削减。在这方面,上市公司往往更为谨慎,毕竟NewCo决策可能将压力传导到二级市场,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资产剥离带来的估值降低,也是部分biotech不愿意NewCo的原因。对于像恒瑞医药这样手握多条管线的大厂来讲,出手几条管线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捉襟见肘的大部分biotech那里,每一条管线的剥离,都是对公司估值的减损。

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公式,来判断NewCo的必要性和成功率。这需要结合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决断。

“如果不差钱,那当然可以把管线都攥在自己手中,逐步推进开发、临床。但事实是现在大家都很难融到钱,对biotech来讲,自己没有钱开发的东西就是一个负担。”朱杰伦补充说。

谈及此,他觉得,保留最核心管线的同时,将其他管线抛到市场尝试NewCo,或许是平衡公司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将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办法。


3
热潮将持续

Hybrid或成团队组建趋势

 
NewCo的运作基本都是“项目制”:在三到五年时间内尽可能控制成本、专研管线,在价值高点将之出手。整个过程中,团队的眼光、专业能力、人脉资源都很重要,这关系到NewCo后续在美的临床开展、BD交易、融资等事项。

通常来讲,NewCo的团队通常由资方筹建,由具有投资、BD、临床等背景的美国职业经理人构成。

以9月引起广泛关注的Candid为例,该公司的一众高管,均在产品开发/商业化方面有成功经验。其CEO Ken Song曾创办核药公司RayzeBio,后者于今年以41亿美元的高价被BMS收购。此前,Ken Song还曾任Ariosa Diagnostics(被罗氏收购)CEO,以及Omniome(被PacBio收购)的董事会执行主席,等等。

朱杰伦指出,这类团队尽管在专业度上无可指摘,但却具有三个缺陷,一来“太贵”,其成本也许比华人团队高出5倍不止。而对于NewCo,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二来这种团队对管线的了解并不如biotech原本团队细致;三来,NewCo未来大概率会和出让管线的biotech有业务往来,出于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纯血”美国团队并不很利于后续沟通。

基于此,在未来,biotech出让“部分团队+管线”的模式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朱杰伦称之为Hybrid NewCo(混合型NewCo)

“至少拿了第一笔钱之后,将资产往前推的助力团队还是biotech原来的团队”,至于后续的在美临床、BD交易等,则可以通过“引入海外团队”来做短板补足。

这关乎那个更关键的问题:NewCo了,然后呢?

尽管NewCo交易正在陆续发生,但这一模式到底能够将多少管线成功卖给MNC,如何才能更成功地将管线卖给MNC,仍然需要时间去摸索、验证。

NewCo近期陡高的热度将会逐渐消褪,还是将作为一种趋势延续?朱杰伦认为,NewCo将会成为IPO、MA/BD之外的第三条主流退出路径。他甚至半玩笑地提出一种伞状构型:biotech可以基于所有管线各自“攒”一个NewCo,尽管这样无法上市,但“绝对既有现金流,又有未来的资本回报。”

面对当下融资上市困境的中国创新药公司,该如何把握中国创新药的下一个现象级风口?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期间,同写意与纽扣资本将在11 月30日举办为期一天的Newco专场研讨,届时深度参与Newco实操的十多位投资人和中介机构的专家将到场交流、分享,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泰”相聚,共寻生物科技的价值创造与医健产业的价值投资

• 第15届医博会合成生物学专场:“风口来袭---合成生物引领医健产业新发展”

• 第15届医博会AI专场:AI技术赋能医健产业

• 第15届医博会纳通生物专场:拥抱监管,掘金无创医美新蓝海

• 第15届医博会荣捷生物专场:胶原蛋白与GLP-1产业链交流会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深圳大健康产业联盟专场: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会

• 第15届医博会天择并购专场:生物医药并购/BD的机遇和挑战

• 第15届医博会核药专场:中国新药向“核”处去

• 第15届医博会医美专场:材料创新与轻医美发展

• 第15届医博会外泌体专场:外泌体用于抗衰与大健康

• 第15届医博会ADC专场:打造生物药创新生态链

• 第15届医博会书画展:飞龙写意书画展,墨香与医韵的交响

• 第15届医博会痤疮专场:痤疮治疗医健前沿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宠物药专场:宠物药创新与全球化市场开发

• 第15届医博会CGT专场:CGT-CMC总监之路

• 20场专题研讨!第十五届泰州医博览会促进跨界融合与产业生态构建

• 第15届医博会抗衰长寿专场:基于先进医疗的长寿医学

• 展位告急!300+展商名录抢先看!速速报名,错过再等一年!

• 第15届医博会新药思想专题:中国与美国的创新药逻辑
• 中国医药舌圈专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
• 秋日好礼,相约泰州!第十五届医博会报名即可领大奖啦
• 同写意策划丨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定档11月底!

往期链接
“小小疫苗”养成记 | 医药公司管线盘点 
人人学懂免疫学 人人学懂免疫学(语音版)   
综述文章解读 | 文献略读 | 医学科普 | 医药前沿笔记
PROTAC技术 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偶联-ADC
核酸疫苗 | CAR技术 化学生物学

温馨提示


医药速览公众号目前已经有近12个交流群(好学,有趣且奔波于医药圈人才聚集于此)。进群加作者微信(yiyaoxueshu666)或者扫描公众号二维码添加作者,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简单操作即可星标⭐️医药速览,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①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速览”  
②至右上角“...”  ③点击“设为星标

医药速览
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热点,紧跟新靶点,新技术以及新药研发进展,不仅有最好玩的大众科普,也有专业医药领域的文献解读以及对不同生命科学领域的总结与梳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