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2024年8月发表在AMJ上的论文《肮脏的英雄?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所经历的混合社会评价》。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医护人员迅速成为大众视角下的“抗疫英雄”,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得到了广泛赞扬。然而,矛盾的是,这些被称为“英雄”的医护人员同时也承受着社会污名化:由于他们在工作中与病毒和感染者直接接触,许多人将其视为“危险”的携带者,甚至在公共场所与他们保持距离。这种复杂的社会评价对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在疫情这一极端情境中,医护人员如何在正面与负面评价的交织中构建自我认知并作出情感应对。
作者采用了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该方法强调从数据出发构建理论,适用于探索性和归纳性研究。在数据收集方面,研究团队对9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涵盖护士、医生及医疗管理人员等多个群体,以确保数据的多样性。通过Zoom等平台远程访谈,研究者逐步提炼出医护人员的普遍性情绪反应、具体的案例和社会评价的双重性。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编码技术,研究人员独立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并在之后对编码结果进行讨论和比对,以确保一致性和数据的有效性。在初步编码过程中,研究者识别出“英雄”和“污名”两种主要社会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又逐步添加了评价的次级编码,如物理污名、社会污名和道德污名等。最终研究逐步形成了“肮脏的英雄”这一核心概念,并将其进一步归纳到理论框架中。
研究结论表明,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所经历的社会评价并非单一的正面或负面,而是相互交织的混合评价。一方面,他们被广泛赞誉为“英雄”,但另一方面却被视作潜在的病毒携带者,甚至被质疑是否在“夸大”疫情。在应对这些评价时,医护人员通常会根据评价者的“接近度”、“知情度”和“真诚度”对评价进行筛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这些评价。研究发现,尽管有“抗疫英雄”的称号,但这一赞誉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有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一种“英雄洗白”(hero-washing)的形式,体现了表面赞扬和实际支持之间的落差。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