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至,蕉岭的沃土上,挖掘机、推土机正在作业,将田与田之间隆起的田埂推平。一块块小而分散的耕地,在机器的作业之下,变成了一整片大而精的耕地。“现在都在用机器翻土,等田地整理好之后,就可以让企业‘入田’耕作了。”看着忙碌的场景,新铺镇副镇长林若文很是欣慰。
小田并大田,闲地变宝地。近年来,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前规划、强化保障、全域推进,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农村带来了新面貌。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在推进全域土地整治的过程之中,蕉岭县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本,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模式,将整治好的田地承包给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实现了“农民有收益、村集体经济有增加、第三方有效益”的基本局面。截至目前,蕉岭已实现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耕地3.48万亩,流转率39%,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实现新增耕地1679.53亩。
规划先行 明确《方案》稳步推进
驱车前往蓝坊镇石中村,只见一台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工人们操作着吊臂,将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整理成平坦宽阔的模样;土地的一旁,水泥做的水渠已然成型,待土地平整完成,便可通水灌溉。
在蓝坊镇石中村挖掘机正将原本坑洼不平且零碎的土地整理成平坦宽阔的模样。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镇域内土地实施碎片化整治,将原有300多块碎田连片集中整理成60块大田。建设完成之后,种植大户就会利用好土地,进行烟稻轮作,只需要一年这块土地就能够‘生金’。”蓝坊镇党委副书记王征霖说,“我们通过村集体收储发包的形式,既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又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荒土地’变‘金良田’。”
蓝坊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镇域内土地实施碎片化整治。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据了解,蓝坊镇正围绕省道S334线对峰口、蓝坊、石湖、石中四村主干道沿线田地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小块田地变大块良田,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工程,打造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千亩方”示范区。项目全面完成后,蓝坊镇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37.13亩,规模化种植农田面积达到1200亩,有效解决耕地破碎化、利用低效能等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专项行动正在蕉岭铺开。通过谋划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区建设,曾经分散的田地正被聚拢起来,变身成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实现小田并大田。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田是根本。随着“三农”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也在加快,农田也需要“变身”才能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目前,蕉岭的土地存在着细碎化、种地人不多、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蕉岭的地理条件并不优渥,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全县大部分耕地又小又散,严重影响耕种效率。
耕地面积不大,耕种效率低,种地不挣钱,这就使得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高。“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的现象在蕉岭并不鲜见。
“因此,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就变得很关键。”上述负责人说。走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益迫在眉睫。
整治土地,规划先行。自202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梅州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便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整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组织编制《蕉岭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从蕉岭的地理特点和土地现状出发,对零散的农用地进行连片集中打造,并于今年9月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是全市首个全县实施的整治方案。“我们计划在各镇多点开花,大力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区建设,全力打造若干个‘千亩方’。”上述负责人说。
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为调动“小田并大田”积极性,蕉岭紧抓省级第二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机遇,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等耕地整治模式,健全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化利益共享机制,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方式将承包地交予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再由村集体引入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种植,最终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等多种收益。
此外,为解决原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好、土地肥力差等问题,当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改造成为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收益,让“差田变好田”。“我们还积极推广农机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新技术,持续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上述负责人说。
全民参与 村集体积极担当获村民支持
“小田并大田”改变了原有田块分割的状态,打破了原来一家一户一块地的种植模式。如何调动村集体积极性,获得农民支持成为关键。
“以前只要提到推掉田埂集中流转,村民就说难度大,没法实施。”新铺镇下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淼还清楚记得改革开始时碰的钉子。“村民主要存在的疑虑是怕推掉田埂,分不清哪块田是谁家的,怕将来恢复时,自家田块面积会减少,担心土地集中流转后,拿不到流转费,过去自给自足种菜的地方没有了,还有些种粮大户想自己种地。”
要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打消他们的顾虑。
下南村面积大、人口多,有着良好的耕地条件。“下南村耕地平坦开阔,基础条件好;村子内的耕地与附近几个村的耕地,加起来约有1000亩。”林金淼介绍。
全域土地推进之初,大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对此,镇村干部积极担当,引进国企全流程合作,依托“EPC+O”模式先行从村民手上完成流转,再通过土地平整、国企运营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让村民按照股份获得流转金或土地经营收入分红。
“一户一块田”,即一户村民拥有一块农田。下南村通过整合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在原亩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小块田凑在一起变成大块田。“确权登记颁证后,各家田地信息都清清楚楚。”林金淼说,为推行改革,村里多次召开大会,村干部与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向村民解释土地确权承包政策。如今,承包协议在手,村民的担心也消失了。
广福镇石峰村的村民尝到了“一户一块田”的甜头。石峰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主导作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引导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鼓励撂荒农户无偿退出经营权,期限为5年,统一交由合作社托管。通过股权或份额量化,将分散在每家每户的耕地经营权“化零为整”,实现股权到人、股份合作、集体运营。目前,石峰村已流转土地1600亩。
石峰村委将整理后的连片耕地集约起来,大力引进水稻制种产业,大力扶持困难户和村民推广早季种植烤烟、晚季水稻制种产业,走出了一条“上季种烟、下季制种”的产业发展特色增收路。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企业全程技术指导参与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质量有保障,产品不愁销。“我们计算过,发展制种产业可让每户每亩纯收入比种植水稻多1500元左右,带动村民增收225万多元。”石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景维说。
不仅如此,石峰村现在还是梅州市最大的村级烟草基地和梅州烟草核心产区。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提高石峰村烟叶产量和质量。“一开始,大家都奔着到外面去打工,认为工资高一些。加上大家并不太懂种烟技术,担心效益不好,导致种植烟叶积极性并不高。好在村里有一批党员干部先带头种起来,大家看到成果后便渐渐加入进来。现在烟农的日子可美了!”一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有个同村的亲戚自家种了22亩,亩产干烟约280斤,总产值能达到近10万元,这不比打工强吗?”
“烟稻连作,实现了稳粮与增收双赢。”钟景维说,抓住效益导向这把“金钥匙”,村民们看到了收益,其余工作也就能顺利推进。
蕉岭县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小田并大田“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通过承包权不动、经营权交换等方式,蕉岭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变“一户多块田”为“一户一块田”。在整村并田基础上,以“一村一块田”方式整村流转,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益。
产业导入 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
在有效保护、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蕉岭也推动农业产业形态提升和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了种粮大户、农民、村集体、政府多方获益。
随着农田标准提高,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企业愿意多包田、加大投入。
行走在三圳招福村的田间地头,集中成片种植的一垄垄芥菜肥硕翠绿、长势喜人。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娴熟地为芥菜浇水施肥。而来到另一边的现代化咸菜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成百上千的泥瓮,从门口到墙尾有序排列。村民们正忙着将芥菜进行打包……一派忙碌的景象。
行走在三圳镇招福村的田间地头,集中连片种植的一垄垄芥菜肥硕翠绿、长势喜人。受访者供图
三圳镇富民强村公司将这一片田地里的芥菜承包了下来,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式”种植,并发动招福、福北、九岭、芳心等多村参与。“种植芥菜周期短,我们发动招福村六七十户农户种植芥菜,并且以订单的方式向农户收购芥菜,亩产值约4000元,成本约2000元,亩产值纯利润有2000元左右。”招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永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直观地向记者展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村子带来的实在成效。
新鲜的芥菜苦中带鲜,但保质周期短,且产品附加值不高。为了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的价值。三圳镇发动富民强村公司联合三圳镇美丽乡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嘉优农业,投资2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咸菜加工厂,以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合力擦亮“三圳嘉”咸菜品牌,带动村集体实现增收。
“村集体以富民强村公司的名义入股到咸菜加工厂内,通过分红提高村集体经济。”钟永增告诉记者,“去年,芥菜亩产达到7000斤,制成酸菜成品率为70%,产量约有50万斤左右。加工厂也在与销售公司合作,他们负责销往珠三角地区。一年整体收益有100万元左右,强村公司可达到2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圳镇尝到了“甜头”。谈及下一步做法,钟永增充满了信心。“我们现在又集约了新一批土地,约200亩,届时村民的收入将进一步提升。”
三圳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持续巩固壮大香水柠檬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三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志雄表示,接下来,三圳镇将以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为契机,持续巩固壮大芥菜、香水柠檬、淮山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富民强村公司联农带农,发挥“产业村长”作用,探索建立“富民强村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持续增强镇村经济“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农村带来了新面貌,进一步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蕉岭落地见效。“我们将继续做好新铺试点示范提升。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 顾
通讯员:丘林强 廖静茹
记者:梁时禹
编辑:夏新颂
编审:钟琳瑜
终审:黄丹萍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矩阵▼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本号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请注明“来源:蕉岭融媒”,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