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言:“先莫先于修德。”人生在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就如没有双脚,在生活中寸步难行。
那些有德行的人,守住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夯实了自己生命的厚度,故而能得到幸福的人生。
农夫锄草,要除去对庄稼有害的东西;贤能的人,也要时时刻刻修养自己,除去对德行有害的杂草。修身养德,方能渐行渐远。
待人真诚,会使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能帮助你消除人生路上遇上的障碍,使得困境变为一片坦途。
有一个国王,早上正要出门去打猎呢,正巧来了一个比丘乞食。国王就对这个比丘说:“您先在这里等我一会,等我回来,就拿食物供养您啊。”
说完,就骑着马跑森林里打猎去了。可是这国王运气不好,不但没打到什么动物,还与自己的护卫走散了,自己跑到了一个深谷里面,碰到了一个恶鬼。
恶鬼看见国王很高兴,说:“嘿嘿,你是知道我饿了,跑来让我吃你的吗?”
国王看到恶鬼后,知道自己已经逃不掉了,就说:“既然你要吃我,也是我的业报现前。但是你是否能够晚些再吃我?
因为我早上出门时,曾答应一个出家人,说回去之后就供养他,我不能失信于人。你能不能先让我回去,供养了那个出家人,交代完后事,再回来让你吃我呢?”
恶鬼说:“你骗鬼呢?你以为我傻啊,我放了你,你还能回来吗?”
国王说:“我是个讲诚信的人,你看我都要死了,还记挂着对那个出家人的承诺,我又怎么会骗你呢?”
恶鬼想了想,也对,于是就让国王先回去了。国王回到皇宫之后,先准备了丰盛的食物,供养出家人,然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交代完后事,便又回到山谷之中。
国王在山谷见到了恶鬼,淡定地说:“我已经应约前来,该办的事情我都已经办完,现在你可以吃掉我了。”
恶鬼非常震惊,跟国王说:“我没想到你真的会这么守信,你以后一定会是了不起的修行人,我不能吃你,增长我的恶业,我要向你表示我的忏悔。”
我们现在很多的人,为了世俗的名利,往往把做人的诚信都给丢弃了。有的人,即便是学佛了,也经常喜欢用善巧方便等说辞作为借口,有意无意的欺骗别人。
我们知道,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而佛教徒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像佛陀一样的臻善臻美之人。
为此,佛陀也制定了条目繁多的戒律来规范佛教徒的言行。其中,他将不诚实、撒谎列为“十恶”之一,将“妄言戒”列为僧人的“第一戒”,犯戒者如“树根坏烂,不能复生”。
不仅僧人要严格持戒,居家修道者也当修持“不妄语”戒,做到“言必诚信”。在佛教思想中,诚信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不妄语及守信,还有“真言至诚”、“直心道场”等含义,都对提升自我品格、纠正当前世风,具有积极意义。
太虚大师也曾说过:“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
希望人人自律守法,诚实守信,共同打造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让诚信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保障、守护心灵的明灯。
学道的人首先要存有一个信的观念,而建立这个信念又必须出自真诚。人能存一片至诚于心中,以至诚之心待人,然后可以使众人无所惑。
自自己先已存有至信的观念,然后可以教别人无所欺。所以,唯有信与诚,无论对已对人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由此可知,做人要是不能一向保持真诚,那么,他的心就靠不住了。做人要是不能一向坚持信誉,那他所说的话就不能付诸实行。
古人曾说:“宁可失去衣食,也决不可以失去诚信。”因此作为善知识,应当本着诚信的做人原则去教化他人。况且存心要是不诚,处事没有信实,那又有什么资格称为善知识呢?
佛法讲正因正果,妄语的本质是不懂因果之法,希望通过捷径实现自己的私欲,但即使一时能够得逞,终究无法长久,甚至会得不偿失。
在人类社会中,诚信是我们立足世间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如法受持好不妄语,才能守护个人的信用,也能让我们轻安自在地生活,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