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与性命双修,“长筋腾膜、敛气人骨”

体娱   2024-11-18 22:27   吉林  

自古丹道分南北二宗,南派讲究“先命后性”,而北派走的是“先性后命”的路子。

内家拳是“性命双修”,在这一点上,从张义善和胡海牙等对于太极拳的高度评价中就能够看出。胡海牙先生的《仙学指南》有云:“内家拳注重锻炼腰肾,其实元气(命)之所在;注意培养动静,其实元神(性)之所在。故拳道之学,实即性命双修之学。”由此可知,参禅修道之人不能对内家拳小觑。

一、内家拳修炼源于丹道理论

内家拳修炼的宗旨是由后天返先天,后天是有为,先天是无为,丹道的命功是有为,而性功是无为,即从后天有为的命功返还到先天无为的性功。得道之真人由此而总结出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系列完整的修炼方法。

从钟吕派为内丹学奠定的基本思想开始,正宗的丹道学均以“性命双修”为重。吕洞宾的《敲爻歌》有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邵康节则明确地说:“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著功夫。”

因此历史上陈抟老祖曾创拳法修命,张三丰也有内家拳传世(非今之太极拳)。近代仙学家陈撄宁及其弟子胡海牙均以“太极拳”辅助内丹的修炼。

后天之命功在内丹学形成之前就是道家养炼之法门,如春秋和秦汉时期的“吐纳导引”及华佗的“五禽戏”之类,当然也有各种拳法和剑术等。

近代随着内家拳体系的完善,学者发现内家拳是内丹修炼的一种很好的筑基方法。而内家拳的修为欲臻登峰造极之境,则有赖于拳道合一,丹道功夫的修炼又是使内家拳境界升华的关键。

过去一些前辈将行拳走架当做“命功”修炼,而把站桩和打坐作为“性功”修炼的法门,两者相结合而形成“性命双修”。近代随着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普及,人们发现太极拳和八卦掌功夫练至虚空境界,亦是性命双修之丹道功夫。其动如静、其静如动,动静不二、性命归一。

二、命功如何练

拳道合一,是要先练“命功”,以“调息”人手,平衡内五行,调节身法,求得外六合的统一。其实所有内外家功夫,都要以“调息”为先,也就是过去老先生说的要先学会“气口”,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练了一辈子拳,还没打完一趟就气喘吁吁了,尤其是“练通背”和“翻子”的,这种没得真传的练家,练得越多寿命就越短。那么调息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丹道家说是心息相依,而佛家则日:“心风得自在。”

我在小河沿练了十多年,常春先生和本萍先生自然是每周都要过来指点我。我那个场子里基本上都是练家中的高人,像善德先生、铁森先生、郝明志先生,还有一位王桂泉先生。他原来是大东区的政法委书记,因病而随陈云玥先生习太极拳。每天早晨一趟拳,拳架子不很好看,但却一直没患过病。酷暑时,打完拳身上才出点微汗,而呼吸却极悠长。每每看到陈明洁先生的其他弟子练完心意拳套路或打过戳脚翻子后气喘吁吁时,就会对我说:“你看都练成这样了,还能不得病!”我练功的那个场子里的高手,大多都在十多年间仙逝了,余者像桂泉先生这样一点病都没有的,很少!总之,调息之法非常之重要。

调息功夫的至高境界是“胎息”,有孙氏门人说:孙禄堂前辈能把口鼻堵住练习形意拳。孙先生如果真有这样的功夫一定会享很高的寿禄,因为我知道的两位练成胎息的气功师现在都已年近百岁了!希望这不是孙氏门人对孙老先生的又一次捧杀。

窃以为内家拳的调身应该遵循太极拳的“身法八要”,更广泛地说:内外家功夫都可以用太极拳的“身法八要”做为“调身”的准则。把“身法八要”练成,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改变生理弯曲,这样才能“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低头猫腰者肯定是学艺不高,而像山西祁县自称是戴魁先生传人的练家,仰着头“蹲毛猴”则毛病更大。

能调息、调身了,再练习“抻筋拔骨”。这里有一个问题,内家拳讲究以“松柔”人手,那么修炼“抻筋拔骨”是否需要用力呢?我师伯傅伟中先生在其著作中有一段话值得思考:可先照阳刚、拔抻,刚硬的要领练习,但忌僵拙劲力。然后再将阳刚、拔抻、刚硬大力过渡到阴柔、缓舒、松静。若不如此,初练者在身体筋短肌僵的状态下,即练放松,不但不能松而致静,长久如此,反而练成僵劲、拙劲、短劲、滞劲或懈劲。相反,如经过拔筋易骨的阶段,动功中松的问题很易解决,大力阳刚气劲也很容易转换成内力阴柔气劲。人传统杨家太极拳门,先要修习八段锦,见陈炎林著《太极拳剑杆散手合编》一书。

戴家心意拳以“猩猩出洞”和一种俗称“扯断筋”的动功作为抻筋拔骨的方法。而真传八卦掌的修炼程度是要先站桩,“夹马式”和“盘龙式”都是以静态修炼“抻筋拔骨”的好功夫。这些所谓“不传之秘”的真东西都不是以“松柔”人手的,而是强调先要“对挣拔长”

我个人的修炼体悟是:正宗的“三体式”是练习抻筋拔骨的最好功法。“三体式”是在戴家心意拳原传“猩猩出洞”之定式——“三才式”的基础上,由戴隆邦创编的,经李洛能、刘奇兰、宋世荣等前辈完善发展定型的,后被称之为形意拳的母拳。但今天的练家多迷失了原传“三才”的本意,“三才”在体喻之为上、中、下三个丹田,相应的还有三个窍要。如果不得三才的真传,你学到的只能是皮毛了,这又是闲话。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松”了,其实没经过“抻筋拔骨”的修炼过程,一上手就想“松柔”,那是假松、假柔,你就练吧!一辈子也别想“长筋腾膜、敛气人骨”。所以很多练太极拳的人只长肉、不长筋,大腹便便的还非说是内气充盈,自欺欺人罢了。

命功有成者的效验很简单,除了身体强健无病外,练心意或形意者能劲力完整地打完五趟闸势。练传统太极者,能在两分钟内完整地练下来原传架子,又称飞架,收势时:气不短促、面不改色者,可谓其命功初成。

三、性功如保修

性功只能“修”,而不能“练”!(明空版主曰:真谛!“性功”修炼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炼。)朱云阳注《周易参同契》时说:“盖还丹妙用,彻始彻终,只此金水二物。”

内家拳以秘传的“内转四象、外运五行,”来修炼的是命功,以。肾气始,以混元大成为终,所以属水。而性功属金,此金非有形有象之物,“性者,先天一点灵光,真空之体也”。《周易参同契》上说:“金复其故性”,把“命功”练到后天的妄念都停止了,就归到“性”的修为上了。真能把身体练到“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睡”,才应该有资格人了“性功”的门径。(明空版主曰:把“命功”练好了,那时的“性功”修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功”!——《楞严经》中“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也)

禅宗的开悟要“见性”,这个“性”跟“性命双修”的性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性”确在每个人的身上,云门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但我们却很难把握住“它”,所以临济祖师就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如果我们能把这个“无形之物”找到,让它与肉体结合,真就可能修炼成不生不灭的神仙。可惜禅宗发展到了“参话头”阶段,竞出现了很多“口头禅”,不修定慧、人云亦云,身体没有任何变化,却硬说自己“开悟了”,这种“见性”又有何用! (明空版主曰:注意啊!)

“性功”也并非无迹可修,《脉望》中说:“脑为上田,元神所居之宫,人能把握元神,栖于本宫,则金气自升,真息i自定,所谓一窍开而百窍齐开,大关通则百关尽通也。”但这种修法是“先性后命”,非有慧根者不能“把握元神”,不适于普通人修炼。窃以为还是以先练“命功”,待身体康健和谐后,再修“性”。功,则安全可靠,水到渠成。当然,自古以来也有参禅修道之人,一练内家拳就不同凡响,但那些都是个案。

我提到的那位王桂泉先生,每天早晨一趟拳,二十多年后行功走架能自然入静,心里清清楚楚,就是一点杂念也没有,外界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直至达到了边缘不入、内心无攀想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性功”修炼。而恍兮惚兮、如醉如痴的境界,也只能算做是“命功”向“性功”过渡的阶段。修“性功”必须要达到“无我”,然后空到“物我二忘”,不知是拳在打我,还是我在打拳。

有人认为“性功就是静功”,于是拼命站桩,求松、求静,其实修“性功”最是要做到动静如一,其动如静、其静如动,而求松、求静都不是真松、真静!“动中得静”才是“真定”。所以我很推崇太极拳修身养性的功能,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没得到太极的真谛!

《传统武术精粹》精选内容合集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喜欢的,转走!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算法改变,不再完全按照发布时间推送到各位的微信中,所以有大量粉丝无法及时查看《传统武术精粹》的每日推送,解决办法如下:
 
1. 进入《传统武术精粹》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这样就会准时呈现,一劳永逸。
2. 点击每篇推文右下角的“在看”,这样系统就会认为你喜欢《传统武术精粹》公众号,也可以优先推荐阅读。



进武术群,请加群主



传统武术精粹
传统武术精粹:分享精选传统武术内容。传承武术,推广武术,发扬武术,重塑国人尚武精神! 曾用名:武搏正气 。 近期也会加入中医养生、国学文化类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