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金的“谣”是辟了,担忧却未解

文摘   2024-08-26 18:24   广东  

关于房屋养老金个人会不会再交钱,今日被“辟谣”了,但担忧仍在。

住建部旗下《建筑杂志社》发文,和我昨天前文推想的大体一致。要点如下:

1)个人不用出钱,这是民众最关心也是最重要的话题,建的是公共账户。

2)已有专项维修资金为何还要搞这个?因为专项维修资金不够用(我文中详细分析了)。

3)资金来源包括不限于:地方财政补贴、卖地收入提取、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

4)不是房地产税,属于自媒体瞎解读。

早几年,我对这种政策解读还常常会有个“比较心”,发个朋友圈点评一下谁解读的有水平而谁只是为了博流量,并且还挺看不上后者的,觉得为了点儿流量夸大其词有失从业者的严谨。但这几年,我觉得这种比较都是狗屎。面对这种隔三差五不按套路出牌的政策思路,不要再苛责广大的小白民众,哪怕是一丁点儿都不合理,正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你才要现场把话说明白、说人话啊。自媒体为了流量去解读也同样不能太苛责,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他是故意造假、故意造谣,我们都可以将之理解为他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关注”,唤起人们关心自身的利益有什么错呢?同时反过来提醒政策制定者下一次记得现场把话说明白喽。

所以,就这个事件引发的舆情,我认为自媒体、民众一点儿都不存在“混淆视听、牵强附会……刻意诱导……引发大众误解”,引发误会的是说话的人没有把话说明白。现场都已经说到了公共账户,为什么不能说一句:建立房屋养老金,不会给业主增添负担。这一点儿都不难,我甚至为了证明“这一点儿都不难”,继续找点“严谨”的证据。

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房屋养老金不是今年刚提的,2022年5月就提出了,2年多过去了,上海也直接说了要干,22个城市的试点也都定了……给人们的感觉都要落地开搞了……那么,你要说这个东西没有一个“草稿”,以及基本原则还没有划定,但凡脑袋正常的人都是不信的。既然有了基本原则,那一定是要说出来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几年前财政部对房地产税的原则讲解,比如到底是影子税还是按市值课税,这是必须首先说清楚的。

正是因为政策基本的要点都不讲,才会引发民众广泛的恐惧和担忧。那你说,为什么2022年这个第一次提出时没有引发舆情而这次这么大,我认为也很好解释,因为那次是个概念,而这次落地到了上海让人感觉它要马上搞起来了。人肯定都是关心眼前的事胜过未来。叠加今年的生活困难江河日下,这个情绪被引爆是自然而然的。

到此,我认为最简单的抚平舆论的办法,是尽早的公布征求意见稿,主动让社会展开广泛的讨论。一则,因为这个涉及面太大,那22个城市,包括全国所有城市,除了深圳,中国的其它住房自有率都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房主这个群体现在在大多数城市里是多过无房群体的(这一点许多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一张嘴好像就是政策为了无产的穷人就是“正确”,完全忽视了那些有产的多数群体其实也享有同样的权利)。此一点,便要求任何涉及面广泛的政策,在公开之时都要非常注意信息的透明度。

二则,现有这个《建筑杂志社》发文不管使,因为它只是在辟谣,说你们讲的不对,但并没有说什么是“对”,没有说明白这个“公共账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尤其是,“钱从哪里来”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说清楚——都知道地方财政那么困难,公务员都降薪了,地方拿什么出钱呢?故而,民众担忧仍然没有解除

我和一些粉丝、朋友以及业界做了一些交流,让我直白的把大家的担忧说出来。两个:其一,对政策“为自己好”很是不信任,因为搞怕了。其二,最担心这个房屋养老金是有形大手想把那1万多亿的“专项维修资金”也管起来了,搞成“统筹”,挖东墙补西墙。这样虽然不会导致自己直接出钱,但是会间接损失钱。

这个是有逻辑链的,我昨天的文章里也都提及了,这里再详细顺一下。

1)说的好听,搞房屋养老金都是地方来出钱,但是谁都知道地方这几年财政很困难,拿不出来什么钱。现在的问题是,真正需要花大钱的是老房子,是那些没有交过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而好消息是,交了“专项维修资金”的新小区们普遍还没到大修的阶段——这表现在1万多亿的“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很低,休眠状态。所以,大家担忧有形大手想把这笔钱“盘活”起来。

2)盘活起来有几个好处,一则可以提高这笔钱的“使用效率”,1万多亿,大钱来的;二则可以为老旧小区无钱大修筹措资金,又能缓解地方财政缺口;三则可以提高社会投资率,促动经济增长——老旧小区改造本身是“三大工程”之一。可谓是“一石多鸟”,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算盘珠子划得哗啦哗啦响啊。

3)但弊端也有,最大的坏处在于,让新房子为老房子去出钱维修,就像社保养老金“统筹”一样,你为别人的房子去“养老”,那么自己的小区将来有一天如果需要钱大修,会不会没有钱?是个问号。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出现,我解答不了,我希望我的想法是错的,错得离谱最好,但这必须要政策文本公开出来我们才能知道。所以,我认为现在政策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快的公布征求意见稿。唯有公布出来,大家的担忧才能真正的得到确认/证伪。

至于有人说,花财政的钱那不是全民共担,凭什么。那个问题我认为在微观上不是问题,对于买了房子的一个小家庭来说,他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去站到政策层的宏大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唯一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属于我自己的权益我能不能保护到,至于说花的是谁的钱、应不应该花那是次要的问题。而且,我前文也指出了,现在的老旧小区维修之所以没钱,是历史问题——以前法律没有要求建立专项维修资金。以及,这些年的老旧小区大修,其实公共财政一直都有在出钱,也就是说每个城市的全民一直都在共担,这个“全民”,包括了那些新世纪之后买了房子、“看起来拥有了挺多的专项维修资金”的房主们。

希望我的推想是错的,呼吁政策初稿早日出台。

朱罗纪
关于房地产、大都市圈、政策分析的原创独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