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切,我家公众号有一个合集,名字是“留痕台”最近基本上每天都有次条,发的都基本上是执法领导定性我们文章错误或者文章中的某一点错误这些的,差不多成了执法领导(包括可能是执法领导)的专栏了。
此前大白们承诺过写写这个心理效应,今天我们就准备兑现了
一、是谁的错?
执法领导们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做决定但不考虑决定有没有依据!
几乎所有说大白们错误的留言都与这个密切相关。
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病,您得治!
大白们的文章写的是“居民身份证号码”错误,有执法领导非和我们较量-“身份证件号码”是对的(大白们明确:那是你说的,我们没说)
大白们的文章写的是“参公编制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错误”有执法领导非得质问我们-“谁告诉你参公编制执法违法?”(大白们明确:这是2个法的调整范畴,一是行政强制法,二是行政处罚法,关键是那是你说的,我们没说)
大白们的文章说“应急错了”,有执法领导非要较真-“首先我认为大方向上应急局罚的没问题,当然也存在你说问题,诸如违法事实描述不清,处罚条款依据错误,企业若上诉,应急局可能是败诉的”(大白们明确:你的文字之中非常清楚了已经,都可能败诉,还是大方向没有问题么?你是自我否定么?)
曾经,我们认为是执法领导眼神有问题,后来一总结发现,是反驳心理效应!执法领导们高高在上习惯了,习惯于做结论,习惯于不考虑什么证据什么法律,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对于不符合自己认知的直接定性!
二、一起学学反驳效应吧
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称为“反驳心理”或“习惯性反驳”,它并非一个严格的心理学专有名词,但确实描述了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以下是对这种心理效应的详细解析:
1.定义与表现
反驳心理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与自己观点或认知不一致的信息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驳冲动或行为倾向。这种心理效应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观点或行为进行过度批评或否定,似乎不论话题是什么,总能找到反驳的理由。
2.产生原因
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产生反驳心理。他们可能只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却紧盯着别人的缺点和漏洞,当遇到事实和自己的认知相违背时,总是通过辩驳来获得言语上的胜利。
自我防御机制:当个体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或利益受到挑战时,可能会触发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反驳对方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和立场。
确认偏误: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证据,并忽视或排斥与之相矛盾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更容易产生反驳行为。
自我价值补偿:当个体对自身能力或地位感到不足时,可能会通过夸大自己的观点或压制他人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缺失。反驳他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种控制感和优越感。
心理需求:个体可能通过反驳他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独立性或自主性。这种心理需求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质、成长经历或社会环境有关。
3.影响与应对
影响:反驳心理不仅影响个体的内在心理,还可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由于这种心理效应的个体倾向于与他人争论不休,他们常常面临社交孤立的风险。
在亲密关系中,反驳心理的人往往很难倾听他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总是专注于如何反驳,而不是如何理解。这种缺乏倾听的行为不仅阻碍了有效的沟通,还可能让对方感到沮丧和被忽视。
应对:当面对具有反驳心理的人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是应对的关键。避免被对方的情绪带动,尽量以平和的语气回应,减少情绪化的冲突。
设立清晰的界限非常重要。可以明确告知对方哪些话题或行为超出了自己的接受范围,并在必要时结束对话,以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尝试通过提问和确认他们的观点,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倾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争论的频率。
综上所述,反驳心理或习惯性反驳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了解这种心理效应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化解与他人的争论和冲突。
就是一个字:关心!
看楼下的!
▼
上面的方框内可以上下滑动翻看
也欢迎大家投稿,可以标原创的文章请注明相应信息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