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人,还是保险行业的产品,总有一些会如同流星划过,短暂而耀眼,却又迅速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一个“主角”,他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最终却落得个“妖孽”名声,逐渐淡出江湖的角色——投资连接保险(简称投连险)。如果他登上《非诚勿扰》的舞台,大概一报家门和姓名,就是那个上台不到一分钟,所有女嘉宾会灭掉全部的灯,留下满场惊愕,然后默默退场的嘉宾。为什么会这样?
投连险:2000年的“网红”初体验
时间回溯到21世纪初,那是一个互联网刚刚兴起,人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代。投连险就像一位突然闯入上海滩的“新潮青年”或者说是“海归”,带着“保障+投资”的双重光环,一时间成为市场上的焦点。
那时的从业者,为了能把它卖出去,少不了各种承诺。比如:它不仅仅有传统的风险保障,更诱人的是可以实现“边保边赚”的美好愿景。
与此同时,投连险的风险却往往被忽视了。
市场风险:投连险的投资资金会进入市场,因此市场波动,如股市、利率、汇率等变化,会直接影响投连险的价值。投资风险:由于投连险的一部分保费用于投资,投资帐户的资产价值不确定,可能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这取决于客户选择的不同风险等级帐户组合的结果和公司的投资水平。保费支付风险:投连险的保费分为保障和投资两部分,若支付不足可能导致保险合同解除,影响保障和投资收益。保险公司风险: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状况也会影响投连险的价值,需关注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和经营状况。长期投资风险:投连险适合长期持有,但长期投资过程中可能受到通胀、利率等因素影响。
可惜的是,大家都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只看到了它的美好。无论是销售员,还是客户,耳边都能响起这样的声音:“嘿,兄弟,别只想着存钱防老,咱们还能一边保命一边让钱生钱呢,来,买一点试试吧!”
然而,好景不长,这位“新潮青年”很快就因为一系列的“操作不当”,从“网红”变成了“妖孽”。
不愉快的历史:从“梦幻泡影”到“群体投诉”
不可否认,林子大了,什么怪人怪事都会出现。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销售人员的口才几乎就代表着产品的全部。有些营销员口中的投连险,简直是万能的金钥匙,能打开财富自由的大门。估计什么“高收益”、“零风险”、“翻N倍”,反正怎么好听怎么说,至于能不能实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结果,当客户满怀期待地打开“宝箱”,却发现里面装的不是金子,而是空空如也的失望。
更糟糕的是,听说有些机构曾因为兑付问题,惹上了客户投诉的麻烦。这也很正常,一群原本想着能“躺着赚钱”的投保人,突然发现自己的钱不仅没赚,反而还亏了不少,那种心情,比吃了苍蝇还难受。投诉信像雪花一样飞来,或者去公司客服大厅一顿报怨,这些肯定是少不了的。总之,在种种不好的体验之后,投连险的名声也随之一落千丈。
销售难度:比登天还难
其实,投连险在一些欧美国家,那可是如鱼得水,毕竟那里的人们对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理解,风险承受能力也强。对他们来说,投连险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游戏,赢了固然好,输了也认了。
但在我们这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多数人对买保险的理解还停留在像“存钱罐”一样“攒钱”、像“聚宝盆”一样“赚钱”的阶段。一提到风险,或者说会“亏本”,心里就一直打鼓。投连险这种“高风险伴随高收益”的玩法,自然也就难以被大众接受。
此外,销售投连险是个技术活。营销人员得先跟客户讲清楚什么是人身风险,然后再谈谈投资风险,还要细致到产品对接的是哪些投资项目。既要保证营销员讲清楚,还得保证客户听得懂、听得进去。这难度,不亚于教一只猫学游泳、教一个人飞翔。
2000年的时候,大家的金融知识普遍有限,即便是到了24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对投连险这些产品的概念和责任一头雾水。销售难、后遗症多,大家也不想去碰它。
保障理念的冲突:从“本源”到“跑偏”
我认为,大家不销售投连险最关键的原因是,投连险的产品形态与我们传统的保险观念格格不入。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保险一直被看作是“安全、稳定、可控”的代名词,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而投连险,它的保障属性“偏少”,投资属性“偏大”,而且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太强,有点像“叛逆少年”,或者有点“神经质”。国人买保险,主要图的是个安心,结果投连险却让人心惊胆战,这自然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
当然,投连险既然能出现,说明它有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投连险作为一种集保险与投资于一体的产品,它也是挑客户的。这些客户群比较适合购买投连险:
年轻白领与收入稳定的单身人群:他们年轻有朝气,风险承受能力强,渴望挑战和成长,投连险既能提供风险保障,又能满足资本增值需求。
准备养老的中年人:中年人面临较长的时间跨度,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增长方式,投连险可通过投资金融市场实现资本增值,满足养老需求。
工作繁忙的精英人士:投连险是中长线投资中的好选择,既能提供安心保障,又能实现投资理财,适合无暇亲自投资的人群。
注重长期投资和多样化投资方式的人群:投连险是一种长期投资产品,且投资标的多样化,适合有长期理财规划和目标,对多样化投资方式感兴趣的人群。
总之,投连险风险较高,不适合风险厌恶型或无投资经验的人群购买。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合购买投连险。
投连险的“妖孽”之路:从辉煌到落幕
投连险之所以会被打上“妖孽”的标签,逐渐消失,实在是因为它在多个方面都与我们的期望和需求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它像是一个匆匆过客,带着一身的争议和遗憾,消失在了保险的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投连险没有成为保险界的常青树,但它的出现,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保险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它像是一个勇敢的尝试者,虽然失败了,却也为后来的保险产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的金融市场更加成熟,人们的金融知识更加普及,投连险或者类似的产品,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成为真正符合我们需求的保险产品。
总之,投连险的这段“妖孽”之旅,虽然短暂且波折,但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了我们:在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让保险产品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