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人关心徐水大小事 点上方蓝字关注徐水吧#
| 用好新闻引导舆论 用正能量凝聚人心 |
11月18日,星期一,不限行,晴,2~8℃
广告合作加微信:xushui11
--徐水便民服务(点下方进入)--
徐水大事小情,你关心,我关注!只要您的作品被采纳,将有机会获得奖励!还等什么?快加入我们吧!详情请咨询微信:xushui11
1“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
徐水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地区,古时称武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十年九旱,群众生活很苦。解放前,为了生活闯关东的人很多,到处流浪要饭的也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情况虽有改善,但一直是个缺粮县,吃过全国28个省支援的救急粮,直至1957年,徐水在河北省还是“黑旗”县、“三类”县。这个县的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农业基础条件较差,1957年粮食亩产只有200多斤,人民生活十分穷苦。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1957年秋末,徐水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向大自然宣战,“白天赶太阳,晚上追月亮”。
1957年底,全国农村掀起了大办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始动工,由于这些工程超出了社、乡的界限,需要集中众多的劳动力进行“大兵团作战”,并且吃住在工地,公共食堂也就应运而生。
徐水县当时只有31万人口,除去老弱病残、妇女和各种脱产人员,能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际不到10万人。徐水县委、县政府抓住广大农民根治水旱灾害的迫切要求,开始大搞水利建设。在1957年至1958年冬春之际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徐水组织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劳动大军,打破社、乡界限搞大协作,实行全县劳动力统一调配。为此,徐水县委提出了“行动军事化,作风战斗化”的口号,把全县能调动的劳动力集中使用,按军事编制组成大队、中队,在工地搭棚宿营,组织了随营食堂。接着,徐水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旱春种,成立了田间指挥部,划分“战区”,实行劳动力集体吃、集体住,开始了所谓的“全民军事化”。从1957年11月起,全县人民苦战三个月,实现了农田水利化,治理了27座山头,打了5000眼井,挖了500多里水渠,用工8万个,挖了2400万土石方。这些土石方如果铺成一米厚三米宽的路,可以从北京通到武汉。
1958年2月,中央书记处分管农业的书记谭震林到保定视察,听了时任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后,对大兵团作战兴修水利的做法很感兴趣。他临时调整工作计划,挤出两天时间到徐水实地考察,随后在河北省三级干部大会上作报告,大力表彰徐水。回京后,他一方面向新闻界推荐徐水典型,一方面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赶赴徐水,系统总结经验,准备向全国推广。谭震林的表彰与推荐,对于提升徐水经验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正人于3月14日给中央的报告肯定了徐水经验。毛泽东读了报告觉得很好,指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此后,徐水名扬天下。
八届二次会议后,随着“总路线”提出,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正式开始。高指标引发了浮夸风,进入夏季后,各地在夏收过程中,大放农作物的高产“卫星”,从而造成农产品大幅增产的假象。
8月,毛泽东开始了他对华北农村的一次大巡查。为了迎接毛泽东的视察,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徐水县委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县委把大部分劳力、车辆集中在铁路两旁和准备让毛泽东看的地方,并且按照军事编制,明确连、排、班负责人。路两旁的庄稼不准有杂草,地里有人就得有红旗。
8月4日下午四时,毛泽东乘坐的专列驶进河北省徐水。早已迎候着的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解学恭、河北省副省长张明河、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等登上列车迎接。
毛泽东在专列上见到前来迎接的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时,没有想到竟是一位年仅33岁的年轻人。当得知县委一班人小的二十二三岁,大的也不过三十三四岁,他笑着点头说:“好,都是年轻人哟。”座谈片刻,毛泽东在陪同人员的簇拥下换乘汽车,从徐水火车站出来,汽车直接前往南梨园乡大寺各庄村农业社视察。因为大寺各庄村在农田水利建设和其他农业生产方面都搞得很好。一路上,毛泽东看到庄稼问收成,看到炼钢炉问产量,还不断掰着手指头和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一起算账。
大约四点半左右,汽车开进大寺各庄村,停在农业合作社俱乐部门前。毛泽东一到大寺各庄,就大步跨进社里的俱乐部。俱乐部墙上悬挂的各种锦旗和奖状,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毛泽东环着屋子看了一下,就在准备好的会议桌前落座。
这时,毛泽东拿出笔、纸,让南梨园乡党委书记詹登科、大寺各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闫玉如和社主任李江生,把他们名字写下,然后自己又念了一遍,随便问道:“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
“很好!比哪一年都强。”李江生作了回答。
“每亩平均多少斤?”毛泽东接着问。
闫玉如接过话头:“754斤!”
毛泽东笑了:“不少呀!”他又问社里和县里大秋作物的预产量。
张国忠告诉毛泽东:“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12亿斤粮食,平均亩产2000斤。”
毛泽东听后,不觉睁大了眼睛。他笑着环顾着屋里的人们,说:“要收那么多粮食呀!”他显然又想起在汽车上张国忠向他介绍的徐水的情况,伸出巴掌算账说:“你们夏收才收到9000多万斤粮食呢!秋收要收11亿斤呀!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把大家问住了。事实上,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实质是因为粮食当时并没有打得那么多。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踌躇着开口答:“我们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泽东说:“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的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
李江生又出了个主意:“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泽东认为这还不是答案:“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啊?”大家答不出来。
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打破尴尬说:“我们只是考虑怎么多打粮食,其他没有多想!”
毛泽东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他又笑了笑说:“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粮食多了,农民可以半天耕作,半天休息,搞文化、学技术。”
接着,毛泽东站起身要到村子里去看看。他先来到村子里两个食堂的厨房,亲自拿起社员们吃的大麦面馒头摸了摸,问道:“这里面有没有山药面?”“没有。”支书闫玉如回答。毛泽东又左右环顾地笑着向大家点头,他对社员们的生活感到满意。他还特意去看了看墙上贴的食堂规则和饭菜价目表,并且一句一句地念了一遍。从食堂出来,毛泽东向地里走去。正在地里劳动的社员见毛泽东一行,一起鼓掌欢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接连不断地挥手点头,同大家打招呼。他看到地里劳动的妇女很多,就对陪同的人们说:“这妇女劳力解放得很彻底哩!”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告诉毛泽东,这里的妇女都脱离了炕台、锅台、磨台、碾台这四台。毛泽东说:“是呀!人人都吃食堂,社社都办幼儿园……”他随后又对省委书记处书记解学恭、副省长张明河说:“他们这里又解放妇女劳力,又搞军事化,全县农业社搞了90多个团,200多个营。他们就是这个办法哩!”
毛泽东随后来到一块齐腰深的棉花地边,仔细看了看棉花生长情况,啧啧称赞,然后就掰开密集的棉枝向棉田里走去。走了一会儿后,他停下来说:“我钻不进去啦!”接着又问道:“这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呀?”“1000斤皮棉。”社主任李江生说。毛泽东笑着说:“那就是3000斤籽棉喽!”在每一块不同的地里,毛泽东都要问每亩栽多少棵秧子,施多少底肥,追肥怎么上,亩产多少斤。毛泽东听到那些山药都是亩产25万斤,有的竟准备实现亩产100万斤时,对乡、社干部说:“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半天搞文化,学科学,搞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你们看好么?”
离开大寺各庄后,毛泽东又在徐水城视察了县里的细菌肥料厂和铁工厂。随后,毛泽东来到县委大院,在会议室里,听取了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徐水县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的简要汇报。谈话间,毛泽东问起了徐水劳动组织军事化的情况。张国忠回答说:“这是逼出来的,全县11万劳力,4万人搞水库,打机井,办工业,支援外地,修路,逼出来了个军事化。全县成立了90多个团,200多个营。”毛泽东感叹道:“这是形势逼人哩。”
毛泽东还询问了河北省其他地区的庄稼情况,又了解了一下徐水去冬今春实现水利化和当年抗旱的情况。最后,他指示徐水县委要早抓次年的粮食规划,要多种小麦,多种油料作物,种菜也要多品种,这样来满足群众的需要。毛泽东又说:“小麦地一定要深翻,翻到一尺以上;以后群众就主要吃小麦,玉米和山药喂牲口,喂猪;猪喂多了,群众就多吃肉。”他还赞叹道:“下面真好啊!出的东西真多啊!”“北京就不出什么东西。你们说,北京出什么呀?”张国忠说:“北京出政治领导,出党的总路线!”毛泽东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毛泽东在视察徐水县的过程中,对于徐水的工作,讲了许多赞扬的话,尤其是对组织、管理军事化大为赞赏。他兴致很高,谈了很多。他的谈话都是即兴而发,但一经媒体报道便迅速传遍全国,并深刻影响着各地的“大跃进”进程。
毛泽东视察徐水,在徐水县的历史上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当天夜里,徐水县委召开了全县大型电话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全县30多万人沸腾了,敲锣打鼓,欢呼雀跃。各个乡社都向党中央宣誓,保证当年粮食亩产超过2000斤,各个战线都要有无数卫星发射上天。毛泽东视察过的大寺各庄,当天夜里就宣布成立人民公社,宣布树木全部归集体,房屋也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
2“徐水的全民所有制,不能称是建成社会主义”
8月5日,张国忠在徐水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上做了《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提出“要建设共产主义,就要有共产主义思想。我们党领导群众多年,就是为建设共产主义,使人民进入生活、劳动幸福的乐园”。张国忠向社员群众讲解说:“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共产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会后,徐水县委宣布全县248个农业社转为人民公社。
1958年8月29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议》认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不会太长,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内就可以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
徐水在全国出名,不只是因为搞水利建设,更因为这里搞了“共产主义试点。”9月15日,徐水县人民总公社宣告成立,实行县级政社合一,搞全县范围内的一级核算。9月21日,经保定地委批准,徐水与相邻的安新县、容城县合并成一个大县,仍叫徐水县。合并后的徐水县,人口由31万多一跃变为73万多,“共产主义”在更大范围内试行。
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除了“一大二公”,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以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实行全民供给制,干部、职工取消薪金,社员取消工分,全部实行“十五包”,即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殡葬等。
徐水共产主义试点的事情,也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9月,他把身边的18名工作人员派往徐水了解情况。这些人实地调查了半个月,反映了徐水县普遍存在的“共产风”和强迫命令等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10月15日至17日,毛泽东连续三天在河北省的省会天津听取徐水、安国、唐县的第一书记和河北省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当张国忠汇报到幸福院、幼儿园和建筑房屋的试点规划时,毛泽东批评说:“太单调了嘛,也要大中小结合,老人不跟壮丁、小孩结合怎么办?”“我就不愿进你的幸福院,幸福要有点分析,幸福之中有不幸福就不好。鳏寡孤独可以,但是幸福院作为一个生活单位,缺乏两端,大中小嘛,一天净是见老人,看不见青壮年,是不是好?”对于徐水的全民所有制,毛泽东指出:“徐水还是全县人民的所有制,还不是六亿人民的所有制。六亿人的所有制要国务院发工资,你还是自己发工资嘛。”谈到徐水实行的供给制,毛泽东问:“天有不测风云,你遇到大水、大旱、连旱三年怎么办?”
毛泽东对徐水工作的批评使河北省委震动很大。省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织了工作组,在徐水做了三天调研。
1958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北京听取了刘子厚对徐水调查结果的汇报。这次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浮夸风和“共产风”。刘子厚汇报了一亩甘薯亩产不过2000斤,徐水有关方面却说可以产8000斤,还有把几个村的肥猪集中起来以供参观等弄虚作假现象。毛泽东对刘子厚能够如实反映情况很满意。针对当时徐水县已宣布为全民所有制的情况,毛泽东说:“徐水县实际上是集体所有,是扩大了范围的集体所有。你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好。是徐水全民所有,不是全国的全民所有。它有两种不同,一是和过去合作社不同,一是和国营工业也还不同。”毛泽东还指出,交换问题要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大范围的内部调拨要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商业要发展,一部分是调拨性质,一部分是商品交换性质,还是货币交易。在分配问题上,毛泽东反对把什么都包起来,指出,“多劳多得还是社会主义原则”,“要把劳动力多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使他们收入多点、工资多点,不要平均主义”。毛泽东还明确指出“家具可以不归公”,私人间的债务不能“共产”,“废除了,两方面不舒服,借钱的觉得对不起人,外借的也不舒服”,“这些账,我看还是以还为好”。在汇报到家庭生活问题时,毛泽东说:“要大中小结合,阴阳五行还要讲嘛!幸福院不幸福,老人们住在一起,见不到自己的儿女,没有中小,只有阴阳,就没有五行了。”毛泽东最后谈到党的领导和干部作风问题,强调指出:“丰收有成绩,容易骄傲起来,铺张起来,不实事求是了。初看可以,经不起细看,经不起分析。要告诉县里,叫他们不要搞这么一套,不要弄得好像什么都好。”
继而,毛泽东又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关于在河北徐水县劳动中所见所闻的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尽管对徐水的成绩说了很多肯定的话,但也指出了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现象在局部地区依然存在。由于有些干部政治思想水平低,只强调军事化、纪律性,而忽视对社员的思想工作。他们在布置生产任务时,都是简单命令,遇事很少和社员商量。特别在处理劳动不积极、思想落后等问题时,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存在一些虚假现象。据公社干部反映,由于县里布置任务都是又急又多,下面的干部感到压力太大,因此工作中的虚假现象不少。县里和各公社对于粮食的预产估计,也多半大于实际产量。报告还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口号。在商庄人民公社庆祝国庆节的大会上,公社党委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1960年建成社会主义,1963年建成共产主义”,“到那时候,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有什么……”这些口号公开在社员大会上宣布是不合适的,因为有些口号不够实际,有的则在提法上就不够确切,喊出去,到时候实现不了,会给群众造成不好影响。过去这个县就曾宣布1958年9月争取成为文化县,而现在文盲还是不少,实际上没有实现。毛泽东看过这份报告后,没有急于批示,而是将它带到了郑州。
10月29日,河北省委书记处开会讨论徐水工作。会议指出了徐水县共产主义试点过程中,在政策、作风、领导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责成保定行署专员杨培生将省委指示和地委意见,向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做了传达。
11月2日至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即第一次郑州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对徐水进行了批评:“徐水的全民所有制,不能称是建成社会主义。小全民所有制即大集体所有制,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调拨。这一点需要讲清楚,同全国全民所有制不能混同,人民公社的产品不能调拨,同国营工厂不同,如果混同,就没奋斗目标了。现在不少干部对此模糊,如果有人说不是,就说是右倾。”“我国商品不发达。……现在有些人总想三五年内搞成共产主义。”“现在不能叫共产主义,水平太低,只能说共产主义的因素和萌芽,不要把共产主义的高标准降低了。”他提醒大家:“究竟鞍钢是大哥?徐水是大哥?有人以为中国无产阶级在农村,鞍钢8级工资制,未成立人民公社,是落后了。有些同志在徐水跑了两天,就以为徐水是大哥了,好像农民是无产者,工人是小资产阶级。这样看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同志读马克思主义教科书时是马克思主义者,碰到实际问题就要打折扣。”毛泽东对徐水的工作进行了批评,说他们是“急急忙忙往前闯”,并批评了徐水的浮夸风:“徐水把好猪集中起来给人家看,不实事求是。”
11月10日晚,郑州会议结束。毛泽东把中办机要室关于在徐水县劳动中所见所闻情况报告又重新读了一遍,心情非常沉重。他将报告批转给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和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此件是说徐水县的情况的,长处短处都有,请你们研究一下。此种情况,可能不止一个社有。”写完这段话,毛泽东觉得意犹未尽,又加了一句:“此件,你们带回去,我不要了。”毛泽东对徐水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11月27日,河北省委和保定地委派出工作组协助徐水县解决共产主义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11月27日到12月25日,张国忠代表县委检讨共产主义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并先后召开几次县委会议总结经验教训。12月31日,徐水县委向省委、地委递交了检查报告,标志着徐水“共产主义试点”的终结。
从1958年9月中央派人到徐水抓“试点”,到12月中央在武昌召开八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徐水的“共产主义试点”仅维系了四个月便夭折。
来源:河北党史、寒岚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