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爱自己」
拿什么去爱?
“好好爱自己”?
怎么爱呢?没有为自己的精神银行“储蓄”,没有力量,靠什么来“爱”呢?
好好爱自己里的“爱”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暂且称之为“力量”更恰当些,即:在某种生活状态中,力量和热情被耗尽,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对此下生活的理解能力。但是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或所谓的“好起来”,靠什么好起来?
力量。
我们所说的好好爱自己里的“爱”是一种展现形式,它的本质大概就是力量感。
然而力量哪来呢?
生命是流动的状态,很多的“储蓄”不会马上用得上,但它隐藏在你的生命里,需要的时候,它会呈现,转化之,为力量。
我想,大概如此吧(或者说我这个水平也只能理解到如此吧)。
于是,我就在想关于“储蓄”这件事,怎么储蓄?我是不大接受“接纳”“爱自己”“生命流动”这些空虚的词汇,有一种“说的特别有道理”,但是,“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的即视感。
我一直试图把所有美好的词汇换算成生活的具体发生。
“生命的流动”,在我这里,必须流动的实实在在,才算流动,“概念”不服务于“生活”,概念就是伪概念。
饮食教育,绝对不仅仅是在谈“如何吃”,
死亡教育,也绝对不会是“如何死”。
我是一个绝对的现实主义者,你会吃了,吃的非常健康,健康到这个社会的发展都与我无关了,真的会快乐吗?
一辈子只有一天的死亡,却有三万多天的活着,学会了那一天,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吗?
我这个人呢要算账的,健康,也要适度健康,以健康的代价失去了生活,是不划算的健康;死亡,也要适度做准备,做足了准备,你真的能接受无常吗?
我的一个服务对象多年来努力的学习“安详的离去”“好好的告别”,我以前也觉得很好,可是在真正发生时,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因为并发症发生的太不合时宜,无论如何都无法“安详的离去”,因为疫情的原因,护工和家属只能有一个人进入,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好好的告别”。
那段日子,她所有的痛苦和咨询都源自于执着于“好好告别”,那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太强调的“安详”最后可能成为不能安详的原因。
我们为“好好的离去”做了太多的准备,也正是因为如此,看在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的份上,反而更接受不了“无常”——不能接受无法好好的离去。
“度”很重要。
“好好的”是我们对世界最高的期望,然而人力的有限,我们终其只能做到“尽力”。
后来,我不再特意强调“好好的”,尤其在疾病中,变化太多,可能性太纷杂,“好好的”是需要有条件的。
“正确”的饮食好似带来了身体的健全,但情绪的不快乐破坏着免疫系统,一面健全,一面破坏,最终怎样了呢?
我们要以最终的结果来看,无法站在“健康饮食”的角度来理解健康。
所以我现在并不主张毫无瑕疵的健康,也不鼓励“安详的离去”是死亡教育的唯一意义。
更好的生命状态大概是“都可以”:
能够安详的离去当然最好,如果不能,也是这一次成为人类必经之路;
能够健康的饮食不给身体带来损失当然很好,如果不能,找到和我们自身修复能力所匹配的满足于欲望的一种方式。
在想明白这件事以后,我开始研究“精神储蓄银行”,我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创造“力量”。
我在想,什么东西是影响人最多的?毫无疑问,是环境。我们身边的气味、视觉、感觉无时无刻无影无踪地影响着我们,蓝天白云之下,就是比雾霾天容易想得开,美好的感觉就是比痛苦的感觉更让人有力量。
于是我做了全身心的实在的“爱自己”方案。
什么是环境?
人文环境、气候环境、职场环境……也不是我这种小人物能改变得了的,而一呼一吸,一食一饮,镜子中的自己赏心悦目的样子、躺在床上舒适的感觉,也许它们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环境”。
我在追溯我自己的成长道路,是什么改变了我?是环境,是周遭的一切环境,顺着这个逻辑,我借由物品来改变生活状态:
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身心灵,算不算是人生的大部分呢?如果这些部分都被改变,都有所滋养,环境被改变,是不是也算是一条有路可寻的“好好爱自己”,“你要接纳你自己”“爱你所发生的一切”……这终究无法在现实“变现”,不如实实在在的落地有点意义。
(我这个人比较肤浅,不太听得懂高深的意义,我所说的意义还是得在生活里看得见,可操作。)
结尾
谁的人生是被知识和课程改变的?
谁又能指导得了谁?
没有谁是靠别人改变的。
所有你触及到的地方,一丝一毫都对你有影响,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死亡这件事,
学会了一辈子也就用那么几回,不如学点能马上用的划算。
但是呢,你不要用“真相”的标准来看待我说的,“正确”不是我人生的主题(我是个俗人,不配谈论“正确”),“爽”才是。
End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