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共28大项150小项任务举措。立体式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优化完善、“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海外人才服务伙伴计划启动、“质量标准贷”发布、“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人才服务新模式推出、线上零工招聘服务平台发布、夜市招聘会进商圈……来看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闵行、金山区要素服务方面的好做法↓
静安:立体式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优化完善,支撑区域营商环境成熟度不断提升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静安区始终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普惠金融服务具体工作相结合,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静安区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7.0版方案要求 创建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的工作方案》明确金融创新和信贷服务工作内容和目标: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企业融资对接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推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增量扩面,完善普惠金融顾问制度。以重点产业集聚的园区和重点楼宇单位,帮助企业对接银行提供贷款预授信服务。依托“信易贷”平台整合科技履约贷、科技小巨人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量融资、创业融资、影视电竞企业融资、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政策或服务。推动“信易贷”评价模型互认,提升贷款效率。
政策持续发力
实现普惠金融成本降低
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工作是静安区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印发《静安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贴费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对本区中小企业获得政策性融资贷款的,担保费可以基本做到全额补贴,一般企业担保贷款的利息按20%给予补贴,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提升补贴比例至50%,充分体现了对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支持。政策实施的近三年来共有1650户次企业获得政策性担保贷款60亿元,财政共补贴1500万元。2024年为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静安区在政策面持续加力,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办法》,安排约计50亿元助企发展专项贷款,在银行给出市场报价利率(LPR)减少20个基点的让利基础上,区级财政给予企业20%的利息补贴。同时,将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贴费政策的推介、申请、审核等各环节纳入区“信易贷”平台,推动融资支持政策便利申请。
线下持续发力
实现政银会企有效对接
静安区坚守“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的本色和初心,聚焦数据智能、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于2023年揭牌成立“上海普惠金融顾问静安服务枢纽”,步伐走在了全市各区前列。先后成立了新华文化科技园、新慧谷科技产业园两个“静安区普惠金融顾问咨询室”。以区内四个核心功能区为主阵地,成立“静安区普惠金融顾问工作室”,通过组建以金融专家为主、产业专家为辅的普惠金融顾问专家和服务团队,为科创企业提供“一企一顾问一方案”,构建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信易贷”与“普惠金融顾问”强化联动,构建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服务渠道。2024年8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静安区发展改革委、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全市首个“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海站暨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静安区融资信用服务线下工作站点”,这也是“信易贷”走进园区的一项新的尝试。工作站具有固定服务场所,提供预授信服务,帮助周边企业实现融资申贷、获贷全流程办理,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站点通过让数据多跑路,银行和企业少跑腿,做好融资服务“店小二”角色,有效节约企业时间和商务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的便利度。
服务持续发力
实现重点产业亮点纷呈
静安区作为影视出品占据“上海出品”半壁江山的城区,不断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服务碰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热播剧《繁花》开辟了影视行业大额度授信业务的先河。早在2017年,静安区就出台了上海首个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2021年,又发布了影视、电竞产业发展专项政策2.0升级版,即《静安区关于促进影视、电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专门单列的一条——支持影视企业开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静安区打通金融服务与产业支持的连接点,积极为优质的影视项目公司引荐银行融资,同时对影视企业使用融资平台进行贷款,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贴息和担保贴费的专项支持。上海银行在普惠金融转型中精准捕捉到了机遇,在《繁花》制作初期就参与其中,从开立基本户起步,持续与剧组方保持密切联系,为《繁花》送上了首份影视行业大额授信,为该剧热播提供了金融支持。
在静安区科技企业高度集聚的园区——市北高新园区,科技型企业有3000余家。依托该园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静安区开展知识产权个性化金融支持,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手,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服务,调研企业需求,搭建融资对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银行等共同参与,多方合力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贷款解决方案。上海悟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0多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明专利,得益于个性化服务机制,该公司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为3095万元,由此拿到了兴业银行静安支行1000万元授信额度。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7家企业享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金额超1亿元。今年,该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向数据资产质押方向探索,已推动大数据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
信用持续发力
实现金融服务更精准
静安区持续打造“静·安易贷”特色服务。全市首个与市级同步发布“信易贷”平台,并与银行合作开发基于信用数据的“静·安易贷”产品。全市首个依托“信易贷”向金融机构推送区域重点产业“白名单”。全市首个接入企业“信易贷”评价信息,对中小微企业开展全覆盖信用评价,采取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链接金融机构和一线企业服务资源,提高融资撮合精准度。
每年制定《静安区“信易贷”宣传推广方案》,目前已开展三轮街道、镇、功能区全覆盖宣传。今年,将信用数据赋能宣传服务,和街道、镇、功能区对接服务企业名单时,不再盲目选择,而是和银行开展合作,以信用数据为基础,筛选出符合银行风险偏好的企业进行精准宣传上门,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
下一步,静安区将持续探索,与金融机构、园区楼宇营造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以金融“活水”滴灌、滋养企业发展,共同为普惠金融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徐汇:加快西岸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日前,徐汇区“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作为“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育实践双基地”模式下成立的首个聚焦法治翻译人才培养的平台,着眼于涉外人才法学教育及法律语言能力提升,致力于培育更多精通国内、国际法的英语及小语种涉外法治人才,为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水平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
近期,“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将开展法律实务全英文交流项目,围绕中欧跨境争议解决、中企出海南美、非洲投资中转站等主题,本区律师和基地学员将与区域内外资所进行全英文主旨交流,并参与相关外国法研究、法律文书翻译等涉外法治理论及实务工作。
“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育实践双基地”于2024年6月成立,由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区人才工作局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等4所高校及君合、竞天公诚等区内头部律所以及相关人工智能企业等联合发起,通过涉外法治培训、法治实践、法治研究等方式,共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实务能力的涉外法治高端人才。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批高校学生实践项目,并开展多场涉外法治交流活动,西南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也将加入实践基地,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
下一步,徐汇区司法局将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依托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资源汇聚优势,充分发挥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育实践平台“乘数效应”,引入更多优秀法律翻译人才,加大对国际条约等的翻译和研究,助力中国企业在跨国争议解决中取得优势,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综合法律服务保障,以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宁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也是上海广聚天下英才的重要门户。近年来,长宁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资源,充分发挥长宁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综合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水丰林茂”的人才集聚创新地,努力搭建“千帆竞发”的人才成长大舞台,努力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新优势,全方位释放人才服务的活力与效能。
会上,长宁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集聚和服务优化的创新举措——
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功能提升计划正式启动
长宁结合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新址启用以来半年多的运行情况和先进国家地区服务海外人才的经验做法,立足海外人才视角,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工作、生活体验,推出“3+4+7”功能提升计划,即:优化创新创业指引等3项原有服务,新设144小时免签等4项服务,推出出入境事项、投资创业等7项指南。
长宁区海外人才服务伙伴计划正式发布
今年以来,长宁区与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出海重点企业、涉外教育机构、海外高校联盟、社团组织等各类主体深度合作,推出海外人才服务伙伴计划,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包容、互惠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首批确立了10家海外人才服务伙伴。接下来,海外人才服务伙伴将作为宣传推介长宁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窗口、桥梁和纽带,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加速海外高层次人才向长宁集聚。
长宁区人才驿站正式启用
长宁区针对海内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初期的安居需求,在原有人才安居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保障方式,实施长宁区人才驿站项目,首批在虹桥人才公寓筹措了100套房源,为符合条件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1-3个月的免费住宿。免费期满,符合条件的人才还可享受入住人才公寓,市、区两级人才公寓,留学生公寓专项支持等安居政策。此外,作为首批市级人才租房补贴房补联动试点项目,虹桥人才公寓计划拿出一定的房源助力全市人才安居工作。
长宁还在随申办正式上线了海外人才服务“七个一件事”,实现海外人才办事从跑“多次”到“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的提升;颁发了首张高层次人才尊享医疗卡,人才凭借此卡可享受“全国三甲医院专家点诊、特需病房绿色通道、特殊药品购买”等17项专属医疗服务。这是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的首批试点的具体举措和有效尝试,下一步长宁区将在教育、文体、休闲等更多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服务;成立了上海长宁区青年创新人才发展中心,启动了国际青年人才交流计划,助力吸引更多海内外青年人才在长宁创业兴业。
未来,长宁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环境集聚人才,以更加大有可为的事业平台成就人才,以更加真诚贴心的品质服务留住人才,持续提升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将长宁打造成为天下英才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圆梦之城,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作出长宁新的更大贡献。
虹口:把质量要素“软实力”转化为“硬资产”,虹口“质量标准贷”发布
此次发布的《虹口区“质量标准贷”金融创新服务方案》是虹口首次推出的以企业质量标准信誉为授信参考依据的授信融资方案,改变了以往金融机构授信偏重企业资产和担保的传统模式,通过把反映企业质量水平的“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获得融资授信的“有形资产”,提升了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拓宽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值得一提的是,《虹口区“质量标准贷”金融创新服务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团体标准项目、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均列入“质量标准贷”授信参考的标准范畴内,进一步扩大及强化质量荣誉的影响力。此外,“质量标准贷”授信范围从企业主体,进一步扩展至企业主以及“首席质量官”“企业标准化总监”等管理层个人,助力个体价值的全面提升及经济实现。
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点,探索推出“质量标准贷”,通过将质量要素“软实力”转化为贷款授信“硬资产”,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区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农商行虹口支行,已走访10余家质量和标准化获奖组织,初步确定5家首批授信企业,计划授信额度为1亿元。
下阶段,区市场监管局将会同上海农商行虹口支行等相关银行,进一步提升质量金融赋能企业发展质效,继续走访质量和标准化获奖组织及个人,不断扩大授信企业数量和额度,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虹口奋力建设“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贡献力量。
杨浦:夜市招聘会进商圈,求职者直呼方便又新颖
为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地区失业青年的就业促进工作,日前,长海路街道在区人社局的指导下举办了一场“职引未来·乐业杨浦”杨浦区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国华广场夜市专场招聘会。
此次招聘会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抓手,积极延伸就业服务阵地,依托商圈及周边资源,通过企业招聘、零工岗位、线上投递、专家指导等一系列举措,把便捷的就业服务和优质岗位第一时间送到求职者手中。
本次招聘会现场共包含20余家企业,涵盖商贸、科技、通讯、金融、互联网、社会零工等多个领域,招聘280余人。考虑到有些求职者因故无法来到现场,招聘会特设线上带岗直播,市民只需扫码便可参与,实现心仪岗位“一站直达”。
除招聘设摊外,现场还特别设置了AI职业测评区、求职扫码区、造型打造区、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区等功能专区,同时配备了一号求职机,通过数字化求职服务平台,使用支付宝刷脸识别后就能通过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找到心仪的岗位并投递简历,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更好地从“象牙塔”过渡到职场,也方便更多求职者感受全新的求职体验,在夜间闲逛商场的时候就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求职摊位一侧,AI职业测评区也是热闹非凡,不少求职者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了AI职业测评区进行模拟面试。
AI智能模拟面试可以为求职者们提供一份全方位的测评结果,大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再同企业面试官进行高效沟通。此外,也可以通过AI职业测评了解自身的性格及行为最为适配的行业和岗位。“非常高科技,能帮我们实现职位的快速检索。”正在进行体验的市民激动地说。
如果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不要担心。现场,职业指导区的专家们会针对就业创业、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档案查询等多项政策及求职操作进行解答。造型打造区的造型设计师还会对较为迷茫的求职者进行形象打造,帮助求职者给企业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杨浦商圈夜市系列招聘会创新采用“夜场”模式,更好地适应青年人心理需求和作息习惯,实现企业“挑灯纳贤”与求职者“逛街择业”的双向奔赴,巧用商场夜市“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从今年8月起,杨浦陆续在五角场万达、宝地广场、悠方广场、复旦软件园商场等主要商圈开展系列夜市招聘会,而本次国华招聘会是系列的第五场,也是系列招聘会的“收官场”。据统计,为期两个多月的系列招聘会累计135家企业招聘1800余人,现场吸引近2500人次参与。
闵行:服务到“家” ,增加人才“留”量
随着企业数量的猛增和人才流动的加速,传统的人才服务模式逐渐显露其局限性,企业和人才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信息不对称、企业“反复跑”“空跑”等问题不断显现。在闵行区人才工作局指导下,闵行区人才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核心的人才服务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构建全局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的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架桥梁
打通“下沉一线”链才通道
闵行区人才服务中心创新性成立企业服务部,抽调资深的业务骨干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他们不仅是政策的解读者,更是企业的贴心顾问。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设立服务专线等方式,主动走进企业和人才,开展全覆盖摸底,深入了解需求,提供政策解读、流程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中,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人才服务方案。这种深度对接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找门难”的问题,还增强了企业对政策的感知度和信任度。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重点园区、每一家重点企业,中心从全区范围内精心遴选了28名业务素养高、服务意识强的专业社工,组建了一支“人才专员”队伍。他们按照“区域化网格化包干”的原则,深入企业、园区、楼宇,通过建立常态化线上线下联络渠道,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人才服务,确保企业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这一举措不仅缩短了服务距离,更提升了服务效率,让企业和人才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和温暖。
做足提前量
实现关键信息“智慧建档”
中心在全市首创推出了人才落户“主动预筛选”机制,通过指导企业HR为每位有落户意愿的人才填写“人才成长手册”,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关键数据,对人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一人一册”的精准画像。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系统、清晰的人才管理视图,也为针对性制定科学、高效的落户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智慧建档”并享受个性化人才落户规划服务的人才达15050名,其中,已有3655人成功落户,10275人成功获得积分通知书,人才业务转化率达到90%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智能化水平,建立“人才成长手册”数字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动态档案的智能化检索和精准分析,根据人才实际条件,提前介入、科学规划,提供具体的落户指导意见,并动态跟踪提醒,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精准度,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流程陪伴服务直到顺利落户。
全方位覆盖
打造人才服务体系“闭环”
深度普及,提升政策获得感。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和传播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和人才的获得感。为此,中心努力拓宽政策的覆盖面,实施“政策入园”机制,依托人才专员队伍,在各类产业人才集中的园区开设“流动窗口”,如同移动的“政策超市”。为了提升企业和人才的政策获得感,人才专员以企业HR咨询的高频事项和经典案例为切入点,定制“特别教案”,定期为园区内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和宣讲服务,通过“接地气”的政策讲解和互动问答环节,让企业和人才更加深入地了解政策内容和申报流程。这种双向沟通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疑惑,还增强了政策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人才是科创企业的生命线,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闵行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初创阶段的科创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承载着未来产业变革的希望与梦想。然而,这些企业在奋力前行的道路上,往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留才扎根”。为解决这一瓶颈,中心秉持“精准施策、主动服务”的理念,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涵盖了政策解读、材料准备等基础性服务,还涉及到了落户路径的优化、特殊情况的协调处理等深层次问题,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的道路上,中心始终将企业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办事效率,中心开通了面向重点企业的“直办上门”服务。以往,企业HR在办理人才落户等业务时,往往需要“拎箱”携带大量申请人的重要证件和证明材料往返于办事窗口之间,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而现在,只需提前预约上门时间,人才专员便会到企业内部进行现场受理、即时核验原件的便捷服务。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人才专员们不仅负责现场审核材料,还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即时指导和纠正。这一举措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HR的时间和精力,更避免了因材料不全或错误而导致的反复奔波,这种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和人才的满意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贴心服务,中心成功打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引才办事”环境,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中心通过主动服务与上门服务,企业办理人才业务的流程得以简化,时间成本显著降低,服务效率与满意度得到了双提升。在一对一的辅导过程中,人才专员们耐心细致地解答企业的疑问,帮助企业梳理材料、规避误区,确保每一项申请都能顺利进行。同时,他们还根据企业的产业特性和发展需求,提供前瞻性的政策咨询和建议,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例如,蔚来软件科技在不到5个月内成功落户90余人,晶科能源、思源电气等企业也享受到了上门服务的便利。企业纷纷对中心的主动服务与上门服务表示赞赏,他们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与便利性,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这种“管家式”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在闵行发展的信心倍增,决心更加坚定。
政策宣讲会与“流动窗口”的设立,扎实组成了“零距离”政策传播的阵地,通过“政策入园”机制的持续实施,中心成功地将人才政策信息精准传达至每一位企业和人才手中。不仅拓宽了政策的传播渠道,更让政策信息深入人心,特别是那些曾经对政策一知半解的中小企业,如今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利用政策红利。政策知晓度的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利用政策红利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人才们也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和关怀,更加坚定了在闵行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准施策和主动服务,闵行区不仅成功破解了科创企业“留才扎根”的难题,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务体系得到了企业和人才的高度评价,如同一股强劲的磁场,吸引着八方英才汇聚闵行,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在闵行区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人才的持续涌入,为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许多企业表示,自从享受到中心提供的主动服务后,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对在闵行创业发展更有信心。这里不仅有优越的政策环境,还有贴心的服务保障,让每一位有志之士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金山:零工岗位覆盖长三角!上海金山推出线上零工招聘服务平台
今年6月,位于金山区亭林镇的零工市场正式启动,变“马路市场”为“就业大厅”,让长年在路边蹲活的“马路零工”待工有场所、干活有去处,架起了一座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桥梁”。
这一线下平台可提供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等“一站式、即时快招”服务,最大程度打通零工市场劳务供需信息渠道。在此基础上,金山区零工市场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再次发力,于11月11日正式推出线上“乐业湾区招聘服务平台”,目前有145家企业入驻,发布招聘岗位189个,注册求职者964人,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了更为高效、有序、规范的灵活就业与用工服务。
足不出户找零工
与此前必须到现场登记求职相比,线上平台打破了时空界限,带来诸多便利。用工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可登录“乐业湾区招聘平台”,经资质审核通过后,即可使用平台发布招聘职位、查看应聘人员简历、邀约面试等。求职者登录随身办市民云“乐业湾区招聘服务平台”,在填写个人信息与简历后,就可以搜索职位、投递简历、报名线下面试等。
使用线上平台不仅提升了招聘信息的覆盖面,降低了求职者的交通、时间成本,还给入驻的劳务派遣公司节约了成本。
待工择业有保障
与往常街头寻找零工相比,长三角零工市场无论线上线下都更有保障。
良好的秩序是长三角零工市场顺利运行的基础。在市场建立前的筹备期,金山区人社部门就对已入驻市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开展培训,还签订了《长三角零工市场管理公约》,希望通过“行业自治+政府指导”的方式,不断加强长三角零工市场服务管理,规范招聘和求职,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其次,坚持“阵地共建、条块协同、资源集成”原则,一体化推进市场建设,协同金山区总工会等部门,发挥专业调解力量,还可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和仲裁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属地“三所联动”机制作用,融合派出所的权威性、司法所调解的群众性和律所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共同调处矛盾纠纷,致力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平台,更好保护好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截至目前,长三角零工市场劳动维权案件零发生。同时,金山与跨省毗邻区域建立多个相关协作机制,如签订《金山•平湖工伤保险工作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合作共建协议》等。此次线上平台发布上线,将与线下平台一起,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服务。
平台集成服务精
自2023年起,金山区就打造了“金色阳光指导室”“暖心坐诊”“求职能力实训营”等品牌指导服务,在零工市场启动后,来自职业指导师们会定期下沉零工市场内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通过现场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政策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需求分析等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由于处于金嘉两地的市民历来有跨区就业的需求,因此,枫泾镇结合镇域实际打造了“邻工易”毗邻地区零工平台,实现上海金山的枫泾、朱泾和浙江嘉兴的姚庄、新埭、惠民街道等5个街镇就业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满足跨区域招工用工需求,有效促进周边地区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流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上海营商案例
资料:市发展改革委
编辑: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