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月》于1944年11月初版,是著名记者赵超构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纪念《延安一月》,弘扬延安精神,11月13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赵超构研究会会员代表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举行纪念《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座谈会,共同缅怀这部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之作。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座谈会邀请了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委员张小燕,新民晚报高级编辑、“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发表八十周年展”策展人李天扬到场,他们分别作了《重温经典,发扬延安精神》《延安一月与新民报》的主题发言,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延安一月》的价值与意义,使与会人员对这部经典著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据悉,赵超构是浙江文成县人,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杂文家。1944年,赵超构参加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赴陕甘宁边区,在延安43天,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文艺界人士和干部群众。他回重庆后在新民报连载《延安一月》,于当年11月由新民报社出版单行本,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西行漫记》”。该书首次客观报道边区真实情况,描绘延安等地各界人士生活场景,介绍边区人民精神面貌。
与会人员也纷纷发言,对《延安一月》的新闻价值和历史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现代人重温《延安一月》的意义,《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李天扬认为,这部著作适合常读常新,新闻人应学习赵超构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深刻独到地观察、思考和写作的品质。
李天扬表示,作为一个新闻人,无论面临什么题材,采访什么类型的内容,都要向赵超构先生学习怎么既实事求是,又独立思考,又非常深刻独到地观察、思考、写作,他职业新闻人的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作为普通读者这本书也是非常可读、非常好看的。《延安一月》在众多作品中非常独特,可以说是唯一一本是中国人写延安的纪实作品,它的生命力至今还在的,是不衰的。
对于举办此次座谈会的意义,文成县赵超构研究会会长富晓春表示,要让大家知晓文成有这样的新闻泰斗和有影响力的作品,今后赵超构研究会将继续保护和推广赵超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促进文旅融合,丰富文成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文成县有这样一位新闻泰斗,还有他的代表作《延安一月》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举办的这个座谈会的目的。”富晓春说道,“接下来赵超构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想办法将赵超构的文化遗存,包括像《延安一月》这样的精神财富,保护起来,推广出去,将这些精神财富转化为我们旅游的内在,让外面的人更多地了解文成。”
▌本文来源:文成新闻
记者/陈秀秀 朱伟 雷成
编辑/刘巧铮
责编/胡紫珺
监制/陈叶静
总监制/黄金杰
民情热线:0577—67898890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