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领导,这个方案我觉得可以优化一下..."
话还没说完,小张就被领导打断:"现在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时期,能用就行,别总想着优化,那都是成本!"
听到这句话,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默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最近这段时间,"降本增效"俨然成了国央企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有的单位砍掉创新项目保指标,有的部门宁可多跑十趟也不愿升级系统,甚至有些地方连打印纸都开始管制了。
一场本该提升效率、优化流程的行动,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滑稽的模样?且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当前国央企里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奇怪现象"。
说起"降本增效",不少国央企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细看下来,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怎么越整越怪?
现象一:大型"甩锅"现场
某央企的小王哭笑不得地告诉我:"现在但凡出点问题,领导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因为我们降本增效不到位'。"项目进度慢了?降本增效没做好!客户投诉多了?是降本增效还不够!就连食堂饭菜质量下降,也能扯到降本增效上去。仿佛这四个字成了甩锅的万能理由,件件事都能给它扣上一顶大帽子。
现象二:真·四手难敷
"以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是一个人填四个坑。"小李一边接电话一边吐槽。降本增效后,不少部门掀起裁员风暴,偏偏活儿一点没少。更有意思的是,"留下的不一定是能干的,走的不一定是闲着的"。有的部门业务骨干被优化,却保留了几个整天刷手机的"太子党"。这不,小李现在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却眼睁睁看着隔壁小王优哉游哉地喝着咖啡刷着视频。
现象三:形式主义新花样
"你说气人不气人?"小张指着桌上厚厚的材料说,"为了证明我们在认真降本增效,光是各种报表、总结、计划,就得填写十几份。"更讽刺的是,为了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一个部门要开十几次会,为了落实如何节约成本,要打印一摞又一摞的文件。这下可好,不仅没降本增效,反而创造了新的内耗。
现象四:名为"增效"实为"降薪"
表面上看,很多单位交出了亮眼的"降本增效"成绩单。但细究起来,那些真正该动的地方纹丝不动,反倒是员工的工资福利首当其冲。年终奖减半、项目奖取消、过节费缩水,甚至连团建经费都砍掉了。小赵无奈地说:"这那是什么降本增效,分明就是变相降薪嘛!"
现象五:"内卷式"表演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降本增效反而催生了新一轮的"内卷"。有的同事白天划水摸鱼,晚上开始"表演式加班";有的部门明明事情做完了,偏要凑一堆没用的材料,美其名曰"工作痕迹";甚至有人专门研究出一套"看起来很忙,实际很闲"的工作法,把"假努力"演绎得惟妙惟肖。
说到底,真正的降本增效,应该是让企业更有活力,而不是把大家拖入无休止的内耗。
可笑的是,当前一些国央企的"降本增效",看似节省了成本,实则浪费了更宝贵的资源——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期待有一天,国央企能走出这场"形式主义狂欢",让降本增效回归初心,真正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毕竟,再好的政策,如果迷失了方向,也只会沦为一场华丽的表演。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