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郭老师一直任教语文学科。她深知“做教师难,做一名优秀教师更难”。干就要干好、做优秀教师是郭老师执着的追求。她从点滴做起,高标准上好每一堂课,严要求批好每一份作业,即使在节假日,她也经常在家加班加点,只要关于教育的事情,她都做到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无怨无悔。教学中,她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改变思想,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面对学生习惯较差、写字不规范的现实,郭老师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组建学习互助小组、读写现场展示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她的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吸引众多老师前来听课。
郭老师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应该关注的是习惯养成。因此,她总能用春风化雨般的爱去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她常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存在的习惯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加以解决。在带小学二年级时,有位家长打来电话,告诉郭老师孩子在家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摔笔、撕作业本、拒绝吃饭,并时常啃咬小手指。郭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刻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她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在陪伴中向孩子讲述好习惯对个人的影响。课堂上,每当孩子把小手指放进嘴里时,她便走下讲台,来到孩子身旁,轻轻按下孩子小手,用眼神鼓励孩子认真听课。有时创造机会提问孩子,每当得到正确答案时,告诉孩子你真棒。批改作业时,总是给孩子写下鼓励的话语。课下休息时,与孩子谈心谈话。就这样坚持一个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掉了坏习惯,日常学习劲头更足了,作业完成的更好了。回到家中,认真仔细写作业,并主动打扫卫生。孩子妈妈真切感受到孩子一个月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激得双眼盈泪。在郭老师看来,她觉得这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日常工作中,郭老师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她一直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去感染。她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成长的方向与自己的阳光地带。
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儿童,郭老师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她知道健康的心理环境,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郭老师所带的六年级学生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父亲常年不在家,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别说成绩好坏,就连孩子一日三餐都是问题,更别提孩子的生活、行为及学习习惯了。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交流。了解到这些,郭老师不厌其烦地和孩子爸爸、妈妈电话沟通,三番五次去家访,不时给孩子带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记得一次上课铃响了,孩子还没到校,电话打给孩子妈妈,孩子妈妈让通知孩子爸爸。电话打给了孩子爸爸,孩子爸爸又说给孩子奶奶打电话。郭老师十分无奈。于是联系老人,可老人电话怎么也打不通。郭老师又急又担心。紧急安顿好班级后,她顺着孩子上学路线寻找。一直找呀找,最终发现孩子在上学之路的池塘边,正津津有味地看别人钓鱼……遇到麻烦,郭老师不怕麻烦;遇到问题,郭老师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
于是她从细微处入手,时不时流露出对孩子日常关注与生活关心,大大增强了孩子对老师的亲切感。一段时间后,孩子敞开了心扉,她认为郭老师是能够理解她想法的朋友,并不只是距离很远的老师。这种情感态度的转变,使得二人的沟通十分顺利,进而在与郭老师交流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热情。多次沟通中,郭老师发现孩子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只不过因为父母离异,缺少父母关爱和他人理解。于是,一方面郭老师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孩子心中。另一方面,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与孩子的课堂互动,对她多加鼓励与肯定,使得其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成绩快速提升。在后来的家访过程中,孩子奶奶反映,孩子回到家中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完成作业后还会帮忙做家务,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十分感谢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与引导。孩子奶奶眼含热泪地说:“教育孩子,您比她爹娘都上心”。郭老师表示,孩子很优秀,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
每接手一个班级,郭老师都会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本班班规,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她所带班级不仅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有满满的正能量。她坚持“放养”带班的思想,“放”开孩子的思维,“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学会自理、学会阅读。
为创建民主和谐一流班集体,郭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她说,我不仅是孩子们的班主任,更是他们的大朋友。对落后学生,总是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手把手的教,直到教会为止。对厌学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教育,耐心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将多名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
对待自己和学生的态度,郭老师总是这样说:把学生当作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她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的相处。她选择用心的教,希望学生快乐的学。她喜欢和他们聊天,喜欢和他们一起热闹,课外她的身边更是不断学生,孩子们围在周围问这问那。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中,学生们学会了做人,更学会了做事。她所带的班级中,孩子们不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她总是陪孩子们一起读书,做好表率。郭老师知道阅读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可以提高孩子们修养和情操,减少浮躁多分沉稳。所以带领孩子们阅读成了她的必修课,成了她一生的“事业”。班级里常常开展读书交流会、辩论会、读书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并带着孩子们去阅览室一起读书,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郭老师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一往无前,风雨兼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待学生。经常性深入班级,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尽管她身体状况不好,但她始终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心中装的全是学生,不愿耽误学生每一节课,为孩子们各方面进步感到骄傲和高兴。
那是2018年初冬,刚要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的郭老师接到在外地工作的家弟电话,体弱多病的老娘因为感冒,导致哮喘病加重,急需入院治疗。一边是等着上课的一群孩子,一边是情况紧急的老娘,她左右为难。常言道“忠孝两难全”。看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想想自己的追求,最终她打电话给弟弟,麻烦邻居帮忙送娘入院,自己教完课后就到。当她在授课完毕后,赶到医院时,看到老母亲上了氧气罩、打了吊瓶,静静躺在病床上,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不觉中泪水已流满脸颊。有课时,让护士帮忙照顾着,而自己迅速返回学校继续上课。无课时,把作业教案拿到病床边,在细心呵护照顾母亲的同时,批改好作业、认真备好课。从来没有因为照顾母亲,耽误学生一节课,影响授课质量。虽然真的很累,但郭老师觉得就应该这样。
虽然年过半百,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教师”,但她在教学上从不服老。做为一线教师,她积极学习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积极参加学校集体备课,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郭老师常常告诉自己,即使是个学困生,也要努力学下去。她经常与其他老师讨论问题,在问中学,在学中悟。不少青年教师夸赞她,郭老师比我们还努力,很多新理念她掌握的比我们还透彻,课件制作的好精美。可是在她看来,终身学习是干好教师工作的基础,育好学生是自己心之所向的不懈追求,做教师就应该这样。
扫码关注我们
和合共进
守正创新
审核:杜振宇
编辑:贺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