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小朋友进入的第一个社会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社交成为小朋友们基本的能力。
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是综合性的,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处处都有社会交往的学习和应用。
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也有自成一领域的社会领域,社会交往的能力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能力。
进行社会交往过程中,幼儿的
自我意识,
情感需求表达,
模仿学习,
归属需求体现,
认知发展需求
等幼儿的心理得到发展,其中同理心是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交往的心理活动会通过对他人情绪的察觉,逐步走近(接近)他人的角度,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其情绪、想法等。
这样的交往过程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亲社会行为(如帮助他人、分享等等)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共鸣也是幼儿自身情感调节的重要心理支持。
同理心又叫共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保持敏感和理解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情感理解和换位思考。
幼儿的同理心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性。
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初步识别他人的基本情绪。
比如能看出别人是高兴还是难过,主要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外在表现来判断。
但此时他们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还比较浅,更多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幼儿不仅能更准确地识别各种情绪,还会尝试去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比如看到小朋友哭,会问“你为什么哭呀”。
开始有了一些简单的换位思考意识,会说“我要是他,我也会难过的”,不过这种换位思考还不够成熟和全面。
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能相对更深入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感受。
他们开始明白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对于得到一个新玩具,有的小朋友会很高兴,有的可能就没那么兴奋,他们能理解这种个体差异了。
此时幼儿的同理心发展得较为成熟,能够比较准确且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处境和需求。
能基于理解做出一些恰当的亲社会行为,比如主动安慰难过的小伙伴、分享玩具给有需要的人等。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培养是很有必要。
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的情感认知。
同时也是有助于品德教育。
●我们常见的幼儿的生活场景中,有小朋伤心哭时,生气时,这样的情况,小朋友间该怎么去相处。
除了教师的行为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自身对这样情况的心理行为感知。
幼儿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在心理上感知到就会自主的选择最好的相处方式。
比如游戏中生气的人不去再招惹他,慢慢缓和,更融洽的一起玩。
●认知自己的情绪,也认识他人的情绪。这样情感认知的敏感度也来自同理心。
更准确的表达自己感受,也会明白他人的表达,这样的社会交往是温和的美好的。
●在品德教育中,懂得关心、尊重他人,有善良等好品质,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心理感知到位,即他的同理心的发展。
幼儿更容易接受的同理心的体验和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故事引导;角色扮演;表情识别游戏;情感分享活动;日常的关注与关照。
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来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也是很棒的教育选择。
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大兔子和小兔子表达对彼此爱的图画书。
故事中表达爱的方式是用身体展示,用语言表述,充满童真童趣。
在故事中体验大兔子与小兔子表达爱的温暖心情,迁移理解家人对自己的爱和懂得去爱家人。
再比如:《大卫不可以》一个被爱包围的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的调皮被一次次的说“不可以”,但最后妈妈还是给了大卫一个温暖的大拥抱,说“大卫乖,我爱你”。
小朋友阅读时会角色带入感很强,在大卫的角度感受被妈妈制止的失落,能感受着妈妈角度的担心和爱,感受调皮时对别人造成的感受,体验即使犯错也能被原谅的温暖。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角度去观察和引导幼儿,让幼儿的教育更具有支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