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华|新教师的职初闪光瞬间不容错过

文化   教育   2024-10-12 00:00   江苏  
全文2100字,阅读需5分钟




今天(10月11日)上午,打卡历史老师胡啸课堂,下午,打卡体育老师葛胜寒、赵信宇课堂,前天(10月9日),打卡语文老师蔡苗苗课堂,10月8日,打卡语文老师孙语涵课堂、思政老师李上卿课堂,9月30日,打卡历史老师李鎏课堂,9月29日,打卡烹饪老师陈梦课堂,9月11日,打卡计算机老师印婵班会课堂,9月10日,打卡音乐老师刘诗艺传统文化课堂,到今天为止,10位2024年新教师的课堂全部走到,“打卡新教师课堂”项目现场行动部分,可以算全部完成了。

为行动赋予主题,依主题进行立项,按照项目有计划实施,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方法。在开学前的新教师培训开营仪式上,我跟几位新教师讲好的,开学后,我会利用一段时间,去听大家上课。既然话说出口,就要兑现。于是,在开学后四十天里,我一有空,就把巡赏校园的重点放在听新教师的课上,并把这项工作称为“打卡新教师课堂”。之所以用“打卡”这个词汇,就是想表达重在走到,重在欣赏,重在发现,重在鼓励,重在助力,而不是去检查、去说教、去批评、去打击。

我是把新教师们当同事看的,也是把新教师当学生看的,在培训座谈会上,我跟他们说,就叫我老师。在学校里,同事之间,互相称老师,这是最美的校园文化生态。这次对新教师集中巡赏打卡听课时发现,新同事们把我的话听进去了,好几位小同事都是叫我老师的,这是特别让人开心的喜人景象。

听十位新老师课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我都是拍照或者拍视频的,有八位老师的教学活动照片被我发在了朋友圈,我努力记录了这些新教师职初闪光的教育生活瞬间。一个校长,能为新教师的成长做很多事情,我觉得,不错过他们职业之初的精彩闪光瞬间,积极陪伴并参与到他们教师职业之初的成长,并为他们教育职业之初的生活留下一点影像,一定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新教师课堂打卡,并没有采用一个模式,而是根据现场即时性瞬间情况,选择了合适的方式。少部分打卡,是微听课,大多数打卡,是听了一整节课,也有两位,是陪伴了两节课。在课前课中课后,跟新教师们都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对学校对学生的理解,也针对他们授课情况进行了研讨。在好几位新教师课堂上,我还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引导鼓励坐在前后左右的学生积极发言作答;也有的课堂上,我对教学秩序进行了现场干预与组织引导;在每次课前,我会向学生介绍新老师的厉害,在每次课后,我会组织课堂上发言作答的学生与老师合影,有几次,我也蹭了合影,积极帮助拉进师生关系。

在打卡新教师课堂的过程中,我也对听课评课有了新的觉悟,成都陈大伟教授把“听课评课”改为“观课议课”,收到广泛认同,陈大伟教授对概念的改动,把听课者从上位请了下来,更加突出了听课者与授课者之间的关系平等。我的新认识是,听课者不仅要与授课者成为平等关系,有可能的话,听课者还应该成为助力者,由此,我更想把“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更向前推进一步,改为“助课研课”。

听课评课,是教育评价的手段,观课议课,也还是教学评价的手段,而助课研课,就不仅是教育教学评价了,而是把听课者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外来嘉宾,他们不再是外在的听者、观者、评者、议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组成部分,他们既可以以学生的伙伴角色出场,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发起对教师的请教,也可以以教师的伙伴角色出场,成为组织教学的帮助者,成为知识传授的合作者,成为教学情境的共营者。在十次打卡新教师课堂的实践中,我就在做这样的探索,有时候,帮助老师重组教室学生座位结构,让学生更贴近老师;有时候,跟同座或前后排学生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会与老师一起组织教学,协助老师做好课堂讨论的分组、分段、分工;有时候,会教授学生学习讨论的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张开嘴、举起手、走上黑板。

十位新教师的职初教育生活,是自信的,他们很好地站稳了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中的多数,上课时都能离开讲台,在教室里走动着教学,甚至,在我看来,他们有的都走动得有点频繁了,有几位居然一圈一圈绕着教室走,我问为啥这样走,他们说是防止学生睡觉。不知道这个方式是哪位老教师传授给他们的,被他们实践成满堂课都在转,蒙眼小驴推磨一般。凡事不能走极端,凡方法不能僵化使用。这是我打卡新教师课堂后特别想提醒一下新同事们的。当然还是要表扬为主,毕竟都是刚刚上岗的新教师,在第一个月上课,就敢于满教室走动着教学,而不是死板地趴在讲台上一动不动一堂课,这是这一代人超越前代人的了不起的地方。

对于教材的理解,对于学情的把握,对于教学的设计,对于课堂的组织,对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特发状况的处置,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等等,只要新教师们有学习的热情,有求索的意识,有思考的习惯,就一点都不用担心,慢慢来,不着急,都会越来越好的。

很幸运,新教师们的职初闪光瞬间,我没有错过。一轮打卡之后,应该找个合适的时间,把他们集中起来,再邀请几位专家,一起座谈研讨一下了。既要让新教师自己摸索,也要为他们照亮一束光。没有他们自己的摸索,没有他们自己实践的疑惑,就去给他们讲很多道理方法,那他们也是吸收不了多少的。有了实践经验和教训之后,再一起坐下来分享和研讨,那就要有趣很多,也容易产生共鸣。期待着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探讨。

静阅湖
静阅大学,闲窥文艺。朱延华老师教育叙事,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