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本文选自《黄仁勋:英伟达之芯》,[美]斯蒂芬·威特著,周健工译,湛庐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品
科技圈“教父”的头衔一直在轮转——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属于乔布斯,第二个十年被马斯克占据,最新的十年,这个头衔跟黄仁勋的名字绑在了一起。
为什么是黄仁勋?一个10岁时移民美国的少年,曾经误入一所青少年行为矫正学校,是如何挺过来并变成出类拔萃的行业翘楚的?工程师出身的他是如何利用优秀的自学能力成为令对手生畏的企业家的?他主动出击的风格如何与众不同?为何黄仁勋力排众议支持CUDA并以此甩开了竞争对手、独步江湖?黄仁勋给予厚望的并行计算是如何等到了AlexNet神经网络研究的突破,并引发人工智能的爆发的?
趋势观察家、知名科技记者斯蒂芬.威特详细呈现在其最新力作《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中为我们揭秘黄仁勋的传奇人生、管理之道、技术之思以及英伟达的商业秘密,作为首部真正独家授权采访传记,黄仁勋亲述并亲荐200位受访者,英伟达给予从未有过的访问权限,书中呈现了一个“过于”真实的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黄仁勋伟大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它的起意、发生、发展,正在颠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切,而你将从《黄仁勋:英伟达之芯》窥见未来的可能性,从黄仁勋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动力。
1.天生领袖者
我当时就决定不能让他们离开我的办公室,我要让他们留下来与我合作。——吉姆·盖瑟
黄仁勋就是那种天生的领袖,你会愿意跟着他赴汤蹈火。——比尔·戴利
黄仁勋、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一同走进律师吉姆·盖瑟的办公室,准备注册公司。盖瑟经验丰富,是硅谷最受欢迎的顾问之一。他对这几位创业者印象深刻,尤其是黄仁勋,因为黄仁勋给他留下了一个天生领导者的印象。
后来,在黄仁勋想挖比尔·戴利的时候,英特尔给戴利开出了更诱人的条件。戴利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当时还在亏损的英伟达。那时,英伟达的股价已经跌到了个位数,大家都觉得戴利疯了。但戴利却毫不动摇:“黄仁勋就是那种天生的领袖,你会愿意跟着他赴汤蹈火。”
与英伟达高管们交谈时,能感受到他们严明的纪律性:黄仁勋把他们管理得如同紧绷的钢琴弦一般。他们自信、聪慧,对每一个细节都准备得异常充分。那些高管们不愿意探讨他们正在研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未来影响。那种不情愿,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安和恐惧。比起担忧技术会灭绝人类,高管们更害怕黄仁勋的严厉训斥。
2.工程化自我
现在,他依然在这样做,只不过他正在“工程化”的是自己。他并非生来就是一位伟大的CEO,也并非注定会成为这样的人。他通过不断的抽象思考,通过解决一个好CEO应该具备的输入和输出问题,把自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詹斯·霍斯特曼
从一开始,詹森就是一位世界级的工程师,他能够预见什么是可能的。——坦奇·考克斯
他在技术方面的洞察力极为深刻,总能提出关键问题。有时他甚至能在你自认为是专家的领域里抢占先机。——比尔·戴利
黄仁勋的思维方式并不像商人,而是更像工程师。他擅长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基本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创造出卓越成果。对黄仁勋而言,做出决策需要冷静分析,容不得希望等无用的情感因素的干扰。对他而言,商业不过是另一个工程问题。工程师们试图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基本原则,进而利用这些原则产生强大的效果。若要创办初创公司,黄仁勋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这些原则。
黄仁勋之所以能在并行计算、人工智能、Omniverse等他人失败的领域取得成功,源于他不容忍对未来进行毫无根据的臆测。他总能冷静地从基本原理出发去审视技术,既不受乐观情绪影响,也不被恐惧所左右,仅凭一种冷静且耐心的商业逻辑,将企业远见推至极限。除此之外的一切,他既不看也不去想象。唯有在理性的边界,他才允许自己稍作逾越,涉足那朦胧未知的领域。
3.光速主义者
我总是要确保自己工作到筋疲力尽,这样到了晚上,就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失眠的了,这真的是我唯一能掌控的事情。——黄仁勋
他在周五晚间发了封电子邮件,说我们将全面转向深度学习,不再只是一家图形芯片公司,到了周一早上,我们已经转型为一家 AI 芯片公司。真的,转变就这么快。——格雷格·埃斯特斯
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难,但实际上,它真的能帮你减轻不少压力。因为一旦你明白了物理上的极限在哪里,你就会知道,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可能比你更快。——德布·舒奎斯特
舒奎斯特着手压缩英伟达的生产周期,从原先的数月缩减至数周,最终创下了13天的新纪录。在激励舒奎斯特的过程中,黄仁勋采用了一种名为“光速”的调度策略。他满怀热情地将这一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在英伟达,几乎每位与我交谈过的人都至少提及过一次“光速”。“光速”这个词,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指速度快。黄仁勋所倡导的“光速”,是希望经理们能够设想到,在没有任何限制、一切条件都最理想的情况下,某项任务能够完成的最快速度。有了理想化的速度作为参照,经理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交付时间表。黄仁勋每天都在努力追求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光速”目标。
4、远见与冒险
黄仁勋是个富有远见的人,正是他让我的毕生研究得以实现。——邱定伟
他迅速就明白了,比所有人都快,他是首位发现其潜力的人,真的是首位。——戴维·柯克
倘若我们未能重新塑造计算机图形技术,倘若我们未能重塑自我,并拓展处理器可实现的领域,我们终将沦为平庸而消逝。——黄仁勋
黄仁勋深信:在某个角落,定有某位狂热者,其理念将通过CUDA得以验证;在某处,定有某位研究生将跳过烦琐的资助申请,用微薄的生活津贴换购一个英伟达GPU,从而掀起一场技术革命;在某处,定有某个被忽视的科学领域,正静候CUDA的强力加持,以彻底颠覆旧有范式。
黄仁勋断定:神经网络将彻底变革社会,而他可以通过CUDA在必要的硬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宣告自己将举公司之力投入这个项目的发展。英伟达迅速从一家形芯片公司转型为AI芯片公司。
黄仁勋的宏伟愿景,是将英伟达的计算机图形研究与生成式AI研究相融合。当这些技术汇聚一堂,用户只需简单的语音命令,便能创造出完整的宇宙。深度学习与英伟达的业务契合得如此完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黄仁勋则将其称为“基于愿景的运气”。
5、坚持主义者
他的爱好就是工作、发电子邮件,然后再工作。——德怀特·迪克斯
我们其他人的工作,仅仅是为了减轻詹森的负担而已。——比尔·戴利
黄仁勋远离纷争、以身作则、勤奋工作、远离八卦,也不居功自傲。每当产品面临延期或无法兑现某些承诺的功能时,他总是会迅速提供详尽的解释,阐明问题的根源、责任人以及他打算如何解决问题。每当他说他要做什么时,最终都很有可能做成。
倘若说他的生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便是“放大”;他一次又一次地执行着勤奋、勇气和掌握基本原则的简单准则,成效越来越大。当他决心提升自己时,便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似乎从不会感到沮丧或陷入困境,他从未陷入过止步不前的境地。相反,黄仁勋总是带有一种适度的满足感,耐心地专注于打磨基本功,并逐步将这些转化为实战技能。
6.超绝意志者
我渴望活下去的意志,超过几乎所有人想要杀死我的意志。我希望各位有机会经历大量的痛苦和磨难。成功不是来自于智慧,而是来自于性格,而性格是经历苦难塑造出来的。——黄仁勋
对自己期望非常高的人,往往韧性也低,不幸的是,韧性对带来成功至关重要。我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我的期望很低。——黄仁勋
黄仁勋坚定地开发并行计算,尽管之前每个尝试将其商业化的人都以失败告终,但他还是勇敢地与华尔街背道而驰,10多年来一直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期间,英伟达的股价萎靡不振,他也不得不抵挡住恶意收购者的攻势。直到2012年,多伦多的一群学者购买了两张消费级视频游戏显卡,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当黄仁勋看到神经网络在他的并行计算平台上训练速度如此之快时,他毅然决定将整个公司的命运押注在这种意想不到的共生关系上。这一大胆的企业战略押注成功,英伟达的市值飙升了数百倍。如今,所有主流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在英伟达的机器上开发出来的。正是由于算力成千亿倍的增长,才使得现代人工智能的繁荣成为可能。凭借在硬件上近乎垄断的地位,黄仁勋无疑成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