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勒《大地之歌》
古斯塔夫·马勒《大地之歌》第二乐章
歌词:钱起《效古秋夜长》
秋汉飞玉霜 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 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 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 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 应怜寒女独无衣
在完成了阵势空前的《第八交响曲“千人”》后,马勒于1908年创作了一部为男高音与女低音(或男中音)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曲。
为了规避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德沃夏克等大师应验了的“第九魔咒”,马勒将这部作品命名为《大地之歌》而非“第九交响曲”。
《大地之歌》包含六个相对独立的乐章,以汉斯·贝特格转译成德文的七首唐诗为歌词,据考证,原诗出自李白、钱起、孟浩然和王维之笔。
晚年,马勒在欧洲与美国之间颠沛流离,对宇宙、死亡、永恒的哲学思考愈发深刻,是怎样机缘让他在唐诗中感到灵魂共鸣?这段悲凉落寞的“寒秋孤影”道出了他对生命的渴望。
2.克莱斯勒《中国花鼓》
小提琴家大师克莱斯勒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了这首热情华丽的小品。
乐曲开篇即以轻快跳跃的音符模拟花鼓敲击的节奏。随着旋律的推进,变奏与和声的丰富变化,呈现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那种热闹喧嚣而又和谐共融的欢乐气氛。
3.阿甫夏洛穆夫《北平胡同》
俄国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自幼就迷恋中国音乐和戏曲,他常年居住在中国,从小就会说中文,与聂耳、冼星海、任光、贺绿汀等中国文化人士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创作了大量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诸如以中国古老的传说和民族传统戏曲音调为素材的歌剧《孟姜女》《观音》等。此外,阿甫夏洛穆夫还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了管弦乐配器。
在这些音乐作品中,交响素描《北平胡同》便是其中典范。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北京胡同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将胡同中的喧嚣与宁静、忙碌与闲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动,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橄榄古典音乐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ganlan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