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古道9:小盈岭-窥探驿道迷踪,揭开历史秘闻
科技
2024-06-01 19:06
福建
在翔安区境内,除了拥有“厦门第一道”东北线以外,也占据了厦门第二条重要古道——小盈岭至南山岭古道;它还是唯一穿越厦门全境的古老驿道。详阅:厦门2000多年古道,史上多次战争在此展开……
福建多山,且开发较晚,历史上道路交通资源匮乏,素有“蜀道难,闽道更难”之说。宋代以前,福建省境内的道路,除了在闽越国时期开辟的古道之外,那就是五代时期筹办的驿道了。按照楼建龙所著《福建古驿道》所载,福建在唐代已有驿馆的设置,王审知治闽期间进一步开发,到了北宋时期才逐渐发展。同安县通达泉州、漳州的第二条古道,东段起于今天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西端位于现在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中唐以前就已粗具规模,到了宋元时期臻于完善。据2000年版《同安县志》记载:自元迄清末,先后设有小盈、店头、沈井、洪塘、县前、乌泥(涂)、新塘、苎溪、安民、鱼孚、深青、仙店等12铺,以供邮驿,全长69里。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据360百科“驿站”词条信息显示:我国自周朝就设有烽火台及邮驿传递军事情报。至汉朝每30里置驿,由太尉执掌。唐朝邮驿设遍全国,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余,中央由兵部驾部郎中管辖,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4人,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之一。为了维持庞大帝国有序运营,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经世大典》记载中国有站赤1,496处,藏区也有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到了明代,另外设立了递运所。万历以后,朝廷的腐败导致驿站管理混乱。历史上记载的“明清同安弊政扰民”,就以“驿传之役为最”。由于财政紧张,崇祯年间开始裁减驿递。闯王李自成原先当过驿吏,就因这次驿站被裁失业。后来愤而参与起兵造反,导致了明朝走向灭亡。清朝驿站又有较大发展,全国共计设立驿站1785处。元、明、清时期,驿道一般于60里设驿,10里设铺,专事官府邮传之职,不理民间函件。过去闽南人常以“几铺路”“铺几路”来形容路程,即从此而来,一铺就是十里。大同驿在轮山梵天寺一带;鱼孚驿于60里外的安仁里。元代移大同驿于县城西门外(今西安路,古名驿路),改名同安驿;又移鱼孚驿到深青,改名深青驿。同安驿上接南安康店驿70里,下接深青驿60里;深青驿下接龙溪江东驿60里。明洪武九年(1376年),同安驿改名大轮驿,加置总驿衙于县城内,设驿丞专理官府驿务。清以典史兼管,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归知县兼辖。时大轮、深青两驿各设驿馆(俗称接官亭),驿丞之下,有常设赡夫60名,抄单、走递、防夫6名,兜夫15名,均系民间里社轮流服役。
2000年版《同安县志》记载:元至清同安官道共设12铺,自县前总铺起,上至小盈设4铺,下至仙店设7铺。置铺兵共55名。12铺为:小盈铺(南安东岭至马巷店头)、店头铺(店头至沈井)、沈井铺(沈井至洪塘)、洪塘铺(洪塘至县前)、县前铺(又名东门铺,县前至乌涂)、乌涂铺(乌涂至新塘)、新塘铺(新塘至苎溪)、苎溪铺(苎溪至安民)、安民铺(安民至鱼孚)、鱼孚铺(鱼孚至深青)、深青铺(深青至仙店)、仙店铺(仙店至龙溪龙江铺)。五通铺、永丰铺、官澳铺、平林铺、草市铺、北门铺、厦门铺、金门铺。清朝分别改设为乌涂、康方、兑山、集美、高崎、莲坂、厦门和凤、金门和凤8铺。定额铺兵每铺2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保存金厦和凤2铺,其余6铺裁废,改设下尾店、圣林、刘五店、五通、句塘、金鸡亭6铺。不久又废,再改设金门渡口、石浔2铺,连同旧有金厦和凤2铺,仅存小道4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同安创设“大清邮局”,驿铺全废,驿道系统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民间,这条古道一直服务于当地百姓往来,直到机动车全面普及;而且新设的324国道大致与古道平行,其他新路更是与它藕断丝连,留下串串历史文化基因密码。(详阅:寻觅漳泉古驿道,文物、历史、典故一连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