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社会学系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第2期”在法商北楼425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阴云不散”:上海城市殡葬中的遗体观念与想象》,特邀复旦大学人类学博士、一席讲者,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的唐沈琦作为主讲人。唐沈琦博士也是华东师范大学2015届社会学系本科毕业生、2018届社会学系硕士毕业生。本期讲座由社会学系主任赵晔琴教授主持,人类学研究所陈赟老师与谈,并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加。
在开场致辞环节,赵晔琴教授对唐沈琦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她的学术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唐沈琦博士的讲座从上海城市殡葬中的遗体观念与想象出发,深入探讨了殡葬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她首先介绍了作为一个生成性概念的“上海”以及殡葬文化的历史背景,指出殡葬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更是文化和情感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丰富的案例,她揭示了上海城市殡葬中的遗体观念与想象,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讲座中,唐博士特别强调了遗体在殡葬仪式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记忆中的作用。她提出,遗体不仅是逝者身份的象征,也是生者情感寄托的载体。通过对遗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社会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和态度。此外,唐博士还探讨了市场和国家对于殡葬行业的深度介入,以及这些变迁如何反映在人们的遗体观念和想象中。
在讨论环节,赵晔琴教授和陈赟老师分别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对唐博士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补充。赵晔琴教授指出,殡葬文化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陈赟老师则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殡葬仪式中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以及这些仪式如何帮助人们处理死亡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发言,与主讲人就殡葬文化的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跨文化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增进了听众对殡葬文化的理解,也激发了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场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讲座中,唐沈琦博士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带领在场师生穿越了上海城市殡葬文化的厚重历史,直面了现代殡葬实践中的种种挑战与思考。随着讲座的落幕,在场师生不仅对殡葬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对生命、死亡与纪念的深层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文、图 | 黄懿莹
编辑 | 何怡雯
审核 | 赵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