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摘   2024-08-04 01:23   美国  


精神病院的护士接到一个电话:“你去看看5床的病人还在不在?”
护士说:“请您稍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护士回来说:“哎呀,他不在了。”
电话里的人说:“看来,我是真的跑出来了…”

病人明明“越狱”成功,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给医院打电话予以求证。

在接受者(读者)看来,这个“求证”的环节,显得非常滑稽和“多余”。

因此,我就给这种搞笑套路取名为:

冗证

意即:多余的证明。

别以为智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寻求“冗证”,这种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下面再来一个西方的经典幽默:

两个农民在聊天。
汤姆突然问:你家的牛是不是偶尔会抽支烟?
鲍勃:你疯啦?牛怎么会抽烟?
汤姆:哦,那么,也许是你家的牛棚着火了。

汤姆看见牛棚冒烟,无法确认事情的真相,于是要鲍勃排除“牛抽烟”的可能性——这也是一种“冗证”——结果被后者斥责为“疯啦”。

以上这两位,一个病人,一个疯子,似乎不足为凭。

下面举一个“正常”人的例子,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郑人买履》的故事: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宁可信赖尺子,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不要以为古人过于刻板,才会发生这种事儿。下面看一则今年初的新闻:

失去双臂的严先生在乘坐地铁时,因为没有携带《残疾人证》,被地铁工作人员拒绝使用无障碍通行通道。
严先生无奈地挥舞着那仅存的一点点手臂,伸到工作人员面前,问这样的情况还不能够说明自己有残疾吗?
工作人员也很无奈的表示:公司规定所有残障人士,必须要出具残疾证件,才可以享受免费乘地铁的优惠。
最终,严先生只得自己购票,用脚刷票,才坐上了地铁。
这则新闻,堪称2024版的《郑人买履》:宁信证,不信眼见之实。
事后网友们愤怒地质问:如果一个正常人持有《残疾人证》,是不是就可以免费乘坐地铁了?
小时候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其中有个桥段记忆至今:
一个坏蛋在打斗过程中,被推坐在一个装满钉子的桶上。坏蛋有点蒙圈,不知屁股下面是什么东西,于是一字一顿地拼读贴在桶上的标签:N——A——I——L,NAIL(钉子),然后大叫一声跳了下来,双手捂着流血的屁股……

这主的屁股是不是没有痛感神经?还得通过标签来确认自己坐在钉子上了。

冗证反映了当事人的极度不自信,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历的事情都充满了狐疑,转而寻求外部证明,讽刺意味十足!

寻求外部的“证”不但可笑,而且还有可能是伪证!

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皇帝被两个骗子忽悠,说他们做的衣服(其实是用空气缝制的)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
大臣们不敢承认自己看不到,皇帝也不敢承认自己看不到。
在群臣的一片盛赞声中,皇帝确信自己确实穿上了世上最华美的衣服,并壮着胆子、光着身子上街游行去了。
满街的人们都纷纷惊叹皇帝的新装是如此漂亮。
直到一个小孩喊出真相:他其实什么也没穿呀!

有多少人不敢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只会人云亦云呢?

很多事情,并不像砖家扯蛋的那么专业和复杂,也无需某些权威人士来帮我们定夺。

我们只需一双童真的眼睛,回归常识,对权威和骗子祛魅,保持战略定力,听从自己内心,就不难识破各种骗局。

不过,冗证并非总是多余的、可笑的、愚蠢的;有时候也是必须,或者是可以理解的。

人在特殊情况下,某种感觉会钝化,从而失去判断力。

前面所说的那个坏蛋的屁股都出血了,却没有感知到自己被钉子扎了,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人有可能感知不到疼痛。

人在极端情况下,也会出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是在做梦吧”等幻觉。

比如,你买彩票中了一个亿,就会产生极度的不真实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冗证,比如用锥子刺一下自己大腿,来证实这不是梦。

所谓当局者迷,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难免出现认知偏差,因此需要冗证来进行佐证。

比如邹忌“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个问题,由于人类普遍都有偏爱自己的心理弱点,那就有必要让他人来提供“冗证”,供自己参考。

最后,有图未必有真相。比如几个盲人摸象,各自亲手触摸到了“真相”,各自得出了自己的判断,但他们的判断都是错误的。这时候就有必要汇总他人的冗证来综合判断。

因此,冗证未必“冗”。好比电子通信需要同步传输一些冗余信号进行校验,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冗证”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当然,后面这些探讨,已经逐步滑向了哲学的深渊,跟修辞学的关系不大了。

冗证的概念由本人首次原创提出,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在看

—全文结束—


往期精彩

中文幽默大语言模型面世,AI的笑点或高过人类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剑西风,刺破一帘幽梦

无人喝彩

假装赞同,顺势回怼

为什么英语每年要新增上万单词,而汉字却能以不变应万变?

角度清奇,似通不通

喧形夺义,匪夷所思

辞不够,拼来凑

现出本相,不敢相认

感觉一通,天马行空

他打造的“保护伞”,全球没人敢动

女孩吃醋,吃出一个“博大精深”

一个资深流氓的自我修养

斗转星移,花落燕归

互联网外传(五):枭雄初发轫

孔乙己在2023

如此难言之隐,他们居然能够启齿?

那个不断抛弃时代的风骚娘们

中国电影吻戏发展史

贾浅浅疑似佯狂

颠鸾倒凤,恣意妄为

建党第三人,因何消失在史海中

横看是梗侧机锋,笑点高低各不同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本文欢迎个人阅读和分享,若要转化成其它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发布在公共平台,请联系作者授权。




扫码就走的
文化乐旅

奇趣横生,闻所未闻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

幽默原理
谈“笑”间,“浅”入中文的博大精“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