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隐士武功修炼

文摘   2024-10-29 15:34   湖北  

        在这纷繁复杂、充满诸多变数的社会之中,尽管处处充斥着喧嚣与混乱,但总有那么一方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净土存在。那些声名远扬的名流雅士选择远离尘世的纷扰,隐居于此进行修炼,从而促使了独具魅力与特色的武当武术得以正式产生。

        倘若我们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在更早之前,武当地域的武术其实源自于行伍之间。它起初隐匿于民间,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与当地的特色相互融合,拳术功法以及器械的种类繁多且各异。然而,自唐代起,那些选择在武当山进行隐修的名流高真们,开创性地构建了一种将内养身心与外壮体魄、技击之术与延年益寿并重的特殊习练和传承方式。也正是由此,后世所通称的武当内家拳派武术的先河得以开启。

    (1吕洞宾与武当山

        唐代的吕洞宾,在武当山南岩宫潜心修炼长达 7 年有余,他凭借着自身高深的修行造诣,成为了武当内丹的鼻祖,时至今日,“洞宾岩”遗址依旧留存,见证着那段历史。吕洞宾所独创的“纯阳八步”,其起始立足于阴阳之理,在蹿行之中契合四象之变,最终的合迹更是涵盖八方之广。他的身形犹如微风中摇曳的荷花,左右轻柔摇摆,形态恰似风云流水,穿莲之姿连绵不断。行动之时,踩步悬足,注重运气养性;静止之际,慢劲快打,环套八法,凭借此功在江湖中独步千百年。吕洞宾在其师钟离权所传授的“龙虎金丹秘文”以及“天罡剑”的基础之上,于武当山潜心参悟而行。他不仅留下了吟赞武当剑术的诗歌十余首,还将独具特色的武当道门法器剑与拂尘巧妙结合,共同参悟而成千古绝唱“拂尘剑”,这一佳话成为了历代流传的美谈。

        最为令人称奇的是“金丹功”,此功于内能够强壮腑脏与筋骨,于外能够抵御和抗击来自外界的暴力袭击。即便到了今日,在武当山下仍然留存着吕洞宾一脉传承下来的武当武功。其中,“武当纯阳秘功”“武当纯阳拳”“武当纯阳剑”均已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系列的传承与保护举措,不仅彰显了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更是对吕洞宾以及历代传承者们智慧结晶的尊重与传承。

    (2在武当山

        在宋代,有一位声名远扬的人物陈希夷(陈抟),他毅然选择隐居于武当山少室山,开启了漫长而专注的修炼之旅。陈希夷师从吕洞宾,全身心投入到纯阳丹法的修炼与领悟之中。他不仅在修炼之路上刻苦钻研,还别出心裁地在桩上行走八步,凭借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思考,创造出了无极图,精心绘制出了太极图。

        其后,陈希夷移居华山,并在那里刻石太极图。他将这份珍贵的智慧结晶传授给了其学生种放,种放又不遗余力地将其传递给了周敦颐。周敦颐依据这精妙的太极图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创作了《太极图说》,这一著作犹如一座基石,为后世创立道门太极拳体用学说奠定了坚实且深厚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陈希夷还练就了蛰龙睡丹功,这一功法充满神秘色彩。据传,南岩宫墙壁上那苍劲有力的“卧福卧寿”四字,便是他在练习睡功时所留下的墨宝。又有传说称,他更是独具匠心地创编了“心意六合八法拳”,此拳又名“水拳”。后世传承下来的全名乃是“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拳”,简称为“八法拳”或者“六合八法拳”。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种古老的内家拳,当然,这里所说的内家拳是依据俗成的“内外家”这一说法而言的。

        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望,陈希夷的这些成就不仅是个人智慧与努力的结晶,更是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他的创举在当时或许只是一颗闪耀的星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汇聚成了璀璨的星河,照亮了后世武术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中华武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

    (3“全真七子”在武当山

       元代,“全真七子”(又称“七真”,是弘扬和发展全真教的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是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纷纷选择隐修于武当山,岁月流转,至今仍遗留着见证那段历史的“七真洞”。当时,著名的道人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而后其弟子丘处机又再度开创了龙门派。他们在武当山的道内引领了一种全新的风尚,开启了功拳并重、性命双修的武功修炼之先河。

        一直到如今,武当龙门派在武当道内以及道外都拥有着众多的信徒。在道内外甚至有着“龙门派半边天”这样的说法,足见其影响力之广泛。据可靠的史料记载,王重阳祖师在给弟子们讲解修炼方法的时候,为了让弟子们更好地理解,还极为形象地比喻了“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他亲自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用以比喻那浑沌之时、天地尚未分离、日月尚未判别的初始之相,并将其命名为无极。他向弟子们阐述道,无极之中而生出有,所以于圆圈之内生出了一点,这一点便被命名为太极。而太极其实就是一气,这一气具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生天生地,孕育万物。

        这些源自古代的精妙教学理论,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它们就如同明亮的灯塔,为道门太极拳等武当内家武术的创立,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提供了最初的雏形指引。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不断地被传承、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了武当内家武术深厚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不仅为武术的技法和套路提供了依据,更在精神层面赋予了武当内家武术以独特的内涵和价值,使其在中华武术的大花园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4张三丰在武当山

        在明代,张三丰踏上了武当山的修道之旅,在此结庐并建立了会仙馆。他秉持着“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理念,常常于子午时“服元气于子午时,导引于闲室”,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始成真”的宝贵经验。张三丰博采众家之长,精心修炼心法,对太极图之理进行深入地参悟。

       他成功地将真正修炼所带来的精神升华以及养生延年的显著效果,清晰地显化于朝野之间,从而赢得了明朝君民的高度重视。在《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有明确记载,张三丰的弟子刘古泉、杨善澄“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闲谈太极,以至于无极之妙”。这无疑是张三丰传承太极理法的真实且生动的记载。

        另有武当山的壁画传说流传于世。据说,有一天,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后山洞中静心打坐时,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喜鹊欢快的叫声。他怀着好奇循声走出洞来,眼前呈现的竟是一条蛇和喜鹊正在激烈“缠斗”的场景。张三丰瞬间有所顿悟:这不正是自己反复参悟的太极阴阳互变的深刻道理吗?世间万物顺应自然,和谐发展,方能生生不息。动静之间的巧妙结合,修炼之法才近乎于道。大道虽无言,却蕴含在身体的静养与肢体的导引之中。正如那太极图象所展示的,一切皆应顺其自然地变化。这无疑是张三丰参悟太极拳技法时的心理写照。

      认知的不断提升,初步展现出武当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的肢体语言表现,为太极拳的创立,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指引。再经过他持续不断地参悟、切磋琢磨,以及与后世称为“太和四仙”的弟子相互印证,集约先贤的智慧结晶,最终独立而成形的原始太极拳得以诞生。

      随之沿传开来,张三丰又发出了“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技”的有力号召,强调以内丹元气作为基础,将练习与修养紧密结合,实现性命双修。

      当时,五龙、南岩、紫霄等武当方圆八百里的原有建筑都不幸毁于元末战争的兵火之中。然而,张三丰却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预知到武当山在未来将会迎来兴盛之期。于是,他对武当山中的“老修行”说道:“吾山异日与今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等地‘粗创’焉。”紧接着,他带领邱玄清等门下众多弟子不辞辛劳地“去荆榛,辟瓦砾”,创建“草庐”以供居住。他还精心安排弟子“丘玄清”居住于五龙,卢秋云住于“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于“紫霄”。此外,又在“展旗峰”北面山脚盖起“草庐”用以供奉“玄帝”香火,并将其命名为“遇真宫”。另外在“黄土城”结草庵并取名为会仙馆,分别派遣弟子在此居住修炼。通过他的这一系列举措,产生了极其巨大且影响深远的作用,在江湖中被广泛传颂,武当一派的初步格局由此形成。

      明朝的多代皇帝对张三丰推崇备至,积数年找寻却始终不遇。明成祖更是亲自下令在会仙馆的旧址上建造了“遇真宫”,其后还铜铸鎏金张三丰像,以此来表达对他的纪念。明英宗朱祁镇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则加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后世至今,由于太极拳从武当山逐渐传播向民间,吸引了众多的习练者。张三丰开创了一代武风的先河,成为道内太极拳的集大成者。为了纪念张三丰的卓著功绩,他普遍被民间尊为:武当内家拳派显化祖师,太极拳代表性初创人。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若愚

电话:13508671678

        (同微信)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76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武当杂志
挖掘推广传统武术文化,造福社会大众身心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