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它‘倚老卖老’,
那就严重咯!”
清晨,肝胆胰外科的一间病房里,传来了阵阵笑声。查房时,被问到身体里好多年的“老伙计”不在后心情如何,72岁的林大伯向医生笑着说到。
下决心,终放心
林大伯所说的“倚老卖老”,是他几个月前体检查出来的的胰腺肿瘤。
听周围人说,胰腺肿瘤基本是不治之症,林大伯当时顿感天塌地陷。后来在亲朋好友的积极鼓励下,林大伯来到浙江省中医院就诊。接诊的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浩经过详细诊察后,判断林大伯的胰腺尾部肿瘤基本考虑为良性肿瘤,林大伯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徐医生还告诉他,这个部位的肿瘤以后仍有恶变倾向,建议切除。
林大伯常年有高血压,还有过肺结核病史,他担心,身体吃不消做手术。徐医生向林大伯和家属解释,此类手术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会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林大伯住院后,经多学科综合评估,具备手术指征,肝胆胰外科医生团队为林大伯完成了腹腔镜下胰尾肿瘤切除术,幸运的是,林大伯的术后病理显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伴神经内分泌瘤,这与术前徐浩医生的预估一致。
良性也有恶变可能
“这种肿瘤在临床上还有个名字——‘奶奶瘤’。”徐医生说,“胰腺囊性肿瘤,属于有恶变倾向的一种肿瘤,且种类较多,良恶性程度差别较大,我们会慎重把握手术时机,针对有高危征象的IPMN或MCN,我们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运用多学科诊疗优势(MDT),林大伯这次的手术顺利也得益于MDT团队的合作。”
徐医生补充,胰腺良性肿瘤不像恶性肿瘤进展很快,可能会持续若干年,症状也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在肿瘤比较小,又没有侵犯到胰腺正常功能时,往往没有症状。直到肿瘤压迫到周围的脏器,或是肿瘤所在部位影响胰腺的功能时,则会出现相关症状:
胰头肿瘤常会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分泌受阻,进而出现皮肤发黄、眼白发黄等黄疸症状;
胰体尾的肿瘤会有上腹部和腰背部的疼痛;
若肿瘤侵犯了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时,会出现血糖的异常升高或降低,部分患者会出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异常,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良性胰腺肿瘤
徐浩主任告诉大家,以下这几种胰腺肿瘤都是常见良性肿瘤:
爷爷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好发于60-70岁,老年男性多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类少见的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胰腺囊性肿瘤。以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乳头状异常增生合并大量黏液产生为特点。临床表现可类似于慢性胰腺炎(恶心、呕吐、腹痛、背部疼痛及体重下降)。CT、磁共振增强和MRCP是诊断和监测IPMN的主要手段。
奶奶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好发平均年龄为66 岁,老年女性多见。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P)是有胰腺导管上皮分化特征而归属于胰腺外分泌部发生的少见的良性肿瘤,属于浆液性囊腺瘤的一种特殊亚型。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可触及腹部包块,伴有恶心、呕吐等。
妈妈瘤: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好发于40-60岁,中年女性多见。黏液性囊腺瘤(MCN)具有潜在恶性倾向,易恶变,肿瘤多为单发囊状或囊实性肿块,外有纤维包膜,内有分隔和乳头状结节。肿瘤易切除,预后较好。黏液性囊腺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78%~94.7% 。
女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40岁,年轻女性多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 是一种起源不明的少见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术后预后良好。临床表现发病隐匿,上腹部隐痛或腹胀、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专家介绍
徐浩
肝胆胰外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临床、科研、教学10余年,完成了大量普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抢救工作,每年诊治患者近千例,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术操作熟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5项。主持及参与了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专家门诊:
每周四上午、下午(湖滨院区)
供稿|肝胆胰外科 胡朝
责编|莉飞
审核|陈岩明 徐浩
终审|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