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介绍: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文摘   2024-11-16 19:47   韩国  

理论介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与 ESG 的理解与比较,具体来讲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为什么尤为重要?

  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包含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些目标覆盖了消除贫困、消除饥饿、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水和卫生设施、可再生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与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海洋生态、陆地生态、和平与正义、全球伙伴关系等广泛领域。SDGs的设定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更关注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环境三重维度上的综合发展,是一套系统化的全球性解决方案。

  相  比之下,ESG(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由投资者和公司广泛采用的企业责任框架,主要用以衡量企业在可持续性和道德责任方面的表现。ESG的三大要素,即环境(E)、社会(S)和治理(G),意在推动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社会的贡献和内部治理的透明性与公正性。尽管ESG指标的确可以促进企业的合规性和声誉的提升,但它主要集中于公司内部的责任实践,以降低风险和提高财务绩效,并非一种全球性的系统框架。

SDGs的独特价值与全球性影响

  SDGs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全球各国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行动蓝图。不同于仅限企业或投资者的ESG框架,SDGs强调各个国家和各类组织的共同参与。SDGs的设立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为全人类谋求长期的共同利益。例如,在气候变化领域,SDGs的第13项“气候行动”不仅要求企业降低碳排放,更倡导各国政府在能源政策、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推动变革。通过与各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协作,SDGs推动的变革不仅局限于企业层面,而是影响整个社会结构、公共政策和资源配置,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ESG的局限性及其与SDGs的联系

  虽然ESG指标确实可以促进企业在社会责任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但其局限性在于大多聚焦于商业利益和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来说,ESG更多是通过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和品牌声誉来提升股东价值,适合资本市场用于评估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然而,SDGs则旨在解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它要求各国从政策层面、发展规划到具体行动都采取系统性的变革,目标不是局限于某一类组织或某一特定的利益相关方,而是关乎全球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虽然ESG在一定程度上与SDGs的某些领域有交集,例如在环境保护和人权领域,但SDGs在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上更加系统化。例如,SDGs不仅要求企业在环境方面减少污染和碳排放,还包括通过创新和科技实现清洁能源的普及。而在社会领域,SDGs的目标并不仅限于企业的员工福祉或社区贡献,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社会公平、性别平等等手段来实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尽管企业可以利用ESG实践来部分地支持SDGs,但要实现真正的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和跨部门的整合。

SDGs作为全球性行动的优先性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SDGs的提出为各国政府制定发展政策和分配资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成为推动全球共同行动的政策基石。例如,通过SDGs框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国际援助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则承担起推动公平发展的责任。SDGs的多方合作机制旨在打破传统的国家边界和产业隔离,通过全球伙伴关系实现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在这一背景下,SDGs比ESG更具系统性和包容性,因为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短期表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乃至地球的长远未来。

  从长远来看,SDGs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我们是否能在未来应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挑战。相较之下,ESG更多的是一种企业层面的管理工具,无法替代SDGs在全球层面的战略重要性。因此,SDGs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其在政策制定、跨部门协作和国际合作方面的推动力是ESG无法企及的。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SDGs是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革的综合性框架,强调各国、各组织的共同责任,远超ESG的企业责任范畴。尽管ESG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DGs的全球性视角和系统性使其在当今世界变革中占据更高的重要性。SDGs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一套发展目标,更在于引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协作和创新实现可持续未来。


  人们更频繁地提及ESG而非SDG的原因主要在于ESG的实用性和资本市场驱动的特性。ESG指标更贴近企业的管理需求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商业和金融领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趋势:

  首先,ESG的起源和应用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ESG是专为评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而设计的指标,主要面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由于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的非财务风险,并且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企业的长期价值和市场表现有关,因此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高度认可。投资者关注ESG并非仅因为社会责任,更因为它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有助于识别在环境或社会方面表现不佳的企业,避免潜在的财务损失。

  其次,ESG的推广得到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的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市场和政府要求企业披露ESG相关数据,ESG指标逐渐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企业报告体系。这种披露和评级的规范化,使得企业和投资者更容易衡量和比较不同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从而推动ESG成为投资决策的常用工具。

  相较之下,SDG的框架更为宏大和长远。SDG是一种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工具,主要适用于政府、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等,需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进行长期推动。SDG目标的设定较为广泛,虽然涵盖了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改善目标,但难以直接融入企业的短期运营和财务规划。此外,SDG指标的实施和评估在公司层面缺乏具体的操作框架,难以与企业日常管理和财务数据直接挂钩。

  因此,ESG之所以更常被提及,是因为它直接满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投资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而SDG更具国家政策性和社会倡导性,适合用作长远发展的目标导向。这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导致了ESG在商业语境中被频繁提及,而SDG则更多地出现在政策讨论和社会倡导中。

  关于人们为何更频繁提及ESG而非SDG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理论角度进行解释。这些理论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合法性理论、制度理论,以及代理理论。这些理论帮助解释了企业和投资者为何更关注ESG框架的动因,而SDG更多是国家和跨国机构推动的宏观政策目标。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应仅仅依赖于股东的利益,而应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客户、员工、社区、政府等。这一理论强调,企业的责任是平衡所有相关方的需求,ESG框架的广泛应用便反映了这种多方利益的考量。通过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因素,企业能够更好地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尤其是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合法性和声誉。而SDG虽然也涵盖社会和环境目标,但其范围过于广泛,难以直接与具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需求挂钩。

  合法性理论(Legitimacy Theory):合法性理论指出,企业的运营需要获得社会的合法性和认可,以确保自身的长期生存。企业采用ESG框架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获得合法性的方法,尤其是在公众、政府和投资者日益关注企业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背景下。通过采用ESG标准,企业可以向外部展示其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承诺,从而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品牌价值。相比之下,SDG更强调国家层面的责任和全球性的发展目标,与单一企业的合法性需求相对关联性较低,因此在企业和投资者中的应用较少。

  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制度理论认为,企业的行为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来自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制度性压力。ESG框架之所以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各国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要求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形成了制度性的外部压力。比如,一些证券交易所和政府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这种制度化的要求推动了ESG的普及。而SDG更偏向全球政策和长远发展,并未在企业层面上形成同样的制度性压力。

  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代理理论关注的是公司治理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关系,以及如何确保管理层的行为符合股东利益。ESG框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代理问题,因为ESG实践可以降低企业潜在的风险,提升透明度,有助于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符合股东的利益。而SDG因其全球性和社会性的目标导向,与企业的财务利益直接联系较少,因此难以被视为代理关系中的重要考量。

  这些理论共同解释了为什么ESG在企业和资本市场中更为流行,因为它直接符合利益相关者和代理方的需求,并受到制度性推动。而SDG因其宏观性和系统性,在企业层面上的驱动力相对较弱。因此,尽管SDG在政策和社会层面具有重要地位,但ESG因其贴近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的特性而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全球性问题,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系统性的框架和方向。SDGs的价值体现在它所涵盖的社会、经济、环境三重维度,对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SDGs推动了社会平等与包容。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贫困、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的问题,SDGs的目标如消除贫困、性别平等、优质教育等,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公平设定了具体的指标。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推动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从而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SDGs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地球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SDGs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目标,如清洁水资源、气候行动、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保护,都是为了应对这些环境问题。这些目标不仅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和减少碳排放,SDGs为全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从而保障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

  此外,SDGs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指导意义。SDGs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关注就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通过实现SDGs的目标,可以改善全球的经济不平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推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使社会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和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SDGs提供的目标和框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最后,SDGs在推动全球合作与和平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现代社会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跨国性和全球性的,单靠一个国家或组织无法解决。SDGs的“全球伙伴关系”目标强调跨国界、跨部门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政府,还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通过这种全球性的协作,各国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共享技术,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这种全球合作框架为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使世界在应对共同挑战时能够更具韧性。

  因此,SDGs的目标不仅对国家政策有重要意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深远影响。SDGs作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包容的世界,不仅关乎当前的社会生活质量,更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中,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作为一个多维框架,提供指导和应用方向,以应对各学科所关注的社会、经济、环境挑战。以下是SDGs在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中的具体理解和应用:

 管理学

  在管理学中,SDGs提供了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尤其在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企业可以将SDGs的目标纳入其经营战略,推动绿色生产、资源节约、以及社会责任实践。比如,通过采纳SDGs中的气候行动和减少不平等目标,企业不仅提升其长期竞争力,还强化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关系,增加品牌价值。此外,SDGs也可用于衡量和报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回应股东、客户和员工的需求。

 社会学

  社会学视角下的SDGs关注社会结构、公平和包容性的发展。社会学家可以利用SDGs中的消除贫困、性别平等等目标来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制定促进社会正义的干预措施。SDGs为探讨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框架,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迁的复杂性。此外,SDGs推动的社会性别平等、减少贫困等目标也为社区发展、移民和少数群体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心理学

  在心理学领域,SDGs中的健康与福祉目标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人们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压力和变化来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心理韧性。SDGs还可以用于设计心理健康项目,以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支持,从而在不同群体中提升心理福祉。例如,围绕SDGs的包容性教育目标,心理学家可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减少心理健康领域的服务不平等。此外,社会心理学可以研究群体如何形成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集体行为的改变。

 教育学

  SDGs为教育提供了促进公平、包容和质量的指导框架。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SDGs中的优质教育目标来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少年获得包容性教育资源。此外,SDGs鼓励在教育中融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学者可以设计跨学科课程,使学生理解并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活动中,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下一代。此外,SDGs在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方面也有应用,为提高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素养提供了指导。

 法学

  法学领域的研究者可以通过SDGs分析和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框架。例如,环境法学家可以根据SDGs的气候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法律法规。同时,SDGs对法学研究也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如反贫困、性别平等和法治建设目标,均要求法律体系具备包容性和公平性。通过SDGs,法学界可以推动国际法和国内法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对接和更新,从而提供更为完备的法律支持。

 政治学

  在政治学中,SDGs为各国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国际化的参照标准。政治学者可以研究国家如何在发展战略中实现SDGs的目标,探讨国家治理、国际合作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性。SDGs中的全球伙伴关系和和平正义目标特别适合用于分析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结构,为各国在气候变化、贫困减缓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此外,SDGs还可以用来衡量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绩效,从而推动政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经济学

  经济学可以利用SDGs的目标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经济学者可以研究通过绿色投资、负责任消费和包容性就业等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SDGs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和投资创新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评估这些政策对国民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长远影响,并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SDGs的贫困、就业和教育等目标为解决经济不平等提供了经济学的干预依据。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与SDGs中的健康与福祉目标高度契合。公共卫生学者可以利用SDGs的框架研究如何实现更广泛的公共卫生目标,如消除传染病、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减少营养不良等。SDGs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可以推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例如全球疫苗分配和疾病防治合作。此外,通过SDGs,公共卫生学者可以强调社会决定因素在健康差异中的作用,推动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具包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SDGs的环境目标密切相关,尤其是气候行动、海洋生态和陆地生态等目标。环境科学研究可以根据SDGs来制定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科学方法。SDGs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科学者可以通过研究生态恢复、气候变化应对和资源再利用,促进社会向绿色发展转型。

  总结而言,SDGs为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框架,使不同学科可以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开展研究和应用。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应用和合作,SDGs不仅推动了知识的创新,更引导社会实现全面、公平、可持续的未来。



相关研究:

Sachs, J. D., Schmidt-Traub, G., Mazzucato, M., Messner, D., Nakicenovic, N., & Rockström, J. (2019). Six transformation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Nature sustainability, 2(9), 805-814.


以上内容符合期刊(KCI):

  综上所述,SDGs不仅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框架,更是社会科学各领域的重要理论支柱和应用工具。它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系统性目标,使各学科能够在其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复杂问题。通过SDGs,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可以找到促进公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这一框架还鼓励各学科打破孤立研究的界限,采用协作式、跨领域的方法,共同推动社会的系统性变革。SDGs的多维度目标为学术研究和实际政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间的合作不仅在理论上更加紧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成效。社会科学各领域应当以SDGs为参照,将其作为政策制定、教育引导、资源分配和社会干预的基础,在全球层面实现真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各领域不断深入探索和实施SDGs的目标,这一框架将不仅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进步,还将塑造一个公平、创新、和谐的全球社会结构。因此,各学科在实施SDGs时,应保持适应性与前瞻性,以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能够推动全面、包容和人本导向的社会进步。这一过程中,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通过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的社会行动,为人类福祉和地球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出版(以下评论引用自国内知名机构):


北大核心 & 南大核心:





相关书籍:


韩未来教育推荐主题:

研究主题:员工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为调节变量的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企业在推动绿色创新方面的角色愈发重要。研究员工环保意识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内部文化的提升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此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员工的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以分析其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理论框架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SDT认为,个体在自我认同和内在动机驱动下,倾向于采取符合自我价值的行为。员工的环保意识可以视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能够激励其在企业内部推动绿色创新。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SET认为,员工的行为往往受到与组织间的交换关系的影响。组织支持感作为交换关系的重要体现,会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因此,在员工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中,组织支持感可能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模型

该研究模型设定如下变量关系:

自变量:员工的环保意识(Environmental Awareness)

因变量:企业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

调节变量: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

研究假设

H1: 员工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H2: 组织支持感在员工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组织支持感和绿色创新行为相关数据。

问卷设计将采用5级Likert量表。

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因果路径分析,验证员工环保意识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

调节效应分析:使用多层次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检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

变量说明

员工环保意识:衡量员工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可通过自评问卷测量,如“我会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企业绿色创新:指企业在生产、研发、管理流程中采用环保技术和创新策略,数据可通过管理者的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记录获取。

组织支持感:指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对其价值和贡献的认可与支持,测量工具可参考Eisenberger等人开发的POS量表。

预期结论

员工环保意识越高,企业越容易在产品和流程上实现绿色创新,因为员工环保意识能够激发创新需求,并形成创新文化。

组织支持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高组织支持感能够进一步增强员工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影响。即在员工感觉到组织对其环保意识的支持和鼓励时,更加愿意推动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行为。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在推动绿色创新方面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组织支持感来增强环保意识的作用效果,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更强的绿色创新氛围。这一发现可以为企业制定员工激励机制和绿色文化塑造策略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号hanweilailunwen

公众号hanweilaifanyishe


微信号studylearning2010

公众号hanweilaifanyishe


微信号hanweilai2021

公众号hanweilaifanyishe


微信号PHDlunwen

公众号hanweilaifanyishe




韩未来翻译社
专注于韩国语语言翻译,本硕博论文及学习辅导。留学生一站式服务,研究机构。学术研究以及知识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