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场,我们在线上,我们是晶报主持人!

时事   2024-11-08 09:46   广东  

用文字传递真实
用镜头记录生活
书写属于这份职业的荣光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致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节日快乐!


在晶报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
手持话筒、面对镜头
在各档视频栏目里讲述着不同侧面的深圳
“我们的共同身份是晶报主持人”


谢晨星

晶报采访中心副主任

谢晨星。

代表作品:

视频节目《晶报10分钟》


大咖们顶峰相见,而我勇攀高峰

做了十多年的文字记者,今年正式进入融合跨界模式,文字报道不可或缺,视频又成了新的战场。从文字的海洋里跃入镜头的舞台,每一次切换,都是我与世界的一次新的对话方式。


传统媒体如何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晶报今年上新的嘉宾对谈新闻评论视频节目《晶报10分钟》就是个短平快的“爆款”,既有价值传播又有流量,既谈社会热点,也聊深度话题,这对文化记者出身的我是个巨大的挑战。


节目话题跨越经济、人才、文旅、AI等,无论是节目的“定海神针”米鹏民老师还是常驻嘉宾苗凡卒老师,还有各行业的“飞行嘉宾”,都是知识储备超群的大咖,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对谈如流,而我,短短十分钟,唯有在千行百业中疯狂“切换”,才能跟上各位大咖的节奏。经常是大咖们顶峰相见,而我勇攀高峰。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在《晶报10分钟》,我总会想到苏轼那句诗“抬眸四顾乾坤阔”。



张羽淳

晶报采访中心副主任

张羽淳。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电影院里看奥运,现场亲测:燃爆了》


在影院看奥运!真难忘


四年一度的巴黎奥运会到来,点燃中国观众的观赛热情。今年,观看奥运会又多了新方式,那就是在电影院看奥运比赛!


7月30日晚上,作为当期“这就是深圳”的主持人,我很幸运地来到深圳中影国际影城欢乐海岸店和观众们一起看了一场乒乓球混双决赛,这一次,我不仅仅作为主持+记者的身份,同时也变身为中国队的粉丝,能和那么多球迷一起为偶像加油打气,让我倍感新鲜和荣幸。能将深圳市民对奥运赛事的热情记录下来,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范劭华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

健康新闻部主任

范劭华。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深圳首座“医疗航母”》


久违的“独家”


一天,我们“老大”问,新华医院是不是要开了?他住龙华,看着这个新医院“长大”成“巨无霸”。“小范,去探探?”好嘞,马上就干。网上说这家医院是按“城市花园”来设计的,我也很期待呢。到了现场才发现:周围还是工地,室内软装也没有结束,工人们还在忙碌……怎么拍出“城市花园”的样子?还要等吗?不行,好不容易能进来,就自由发挥吧。


医院手术室装有流层系统,没空调的时候异常闷热,医院外头又是烈日炙烤,里外跑几圈下来,摄影师全身湿透,我精心化的妆也全脱了,不要形象了,硬着头皮拍完。所幸,视频出来流量不错,还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后来我听说有不少同行朋友也想进去拍,可惜都没有成功。我们的片子就成了那段时间的“独家”。



罗婉

晶报采访中心记者

罗婉。

代表作品:

《晶报带你游深圳|港味十足,这家书店能呆一整天》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作为主持人,我深入城市角落,探访了街头艺人、福利院孤残儿童和无声面包师。两年前,我记录了无声咖啡店的温暖故事,如今我再次用麦克风捕捉他们的生活。尽管与无声咖啡师交流有障碍,但她的笑容和黑板上的字让我感受到她的真诚。


在深圳,这些无声的天使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平台,城市包容让他们的梦想有了安放之地。在深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叶婷婷

晶报行政中心综合办文秘主管

叶婷婷。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梅”好“食”光,一起FUN开吃》


记者,记着


从笔尖到话筒,

从工位到现场,

从版面到画面。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

我和新闻在镜头前。

你看不到我的时候,

我和新闻在道路上。

一次次出镜主持让我明白,

记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而是真真切切地“记着”,

“记着”抵达的现场,

“记着”身边的变化,

“记着”倾听的故事。



曾子豪

晶报行政中心综合办人事专员

曾子豪。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莲花山公园又上新了!“观光线”Next Level》


观光车的悠然之旅与主持之梦的绿意绽放


我是行政中心综合办的一名人事专员,日常的工作虽然忙碌却充实,但心中总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选中在“这就是深圳”栏目拍摄深圳莲花山的选题中担任主持人。


观光车载我穿梭于绿意之中,我怀揣紧张与期待踏上绿茵草地,一声又一声“三、二、一”,记录下我的声与画。那一刻,我仿佛与自然共鸣,主持之梦在绿意中悄然绽放。这次经历,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更是梦想启航的序章。



池婷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

法治新闻部记者

池婷。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宛若江上火龙 看!深中通道绝美夜景》


深中通道采风,见证历史


6月27日,我有幸与媒体同行探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一个新的奇迹,横跨伶仃洋,连接深圳与中山。


探营中,我目睹了建设者的辛勤成果,每一个细节都彰显智慧与汗水。夜幕下,通道灯火辉煌,如火龙横卧碧波。我站在桥上,望着这震撼人心的景象,所有的疲惫仿佛瞬间消失。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媒体人的荣光与责任,也更加坚定了记录时代、传播美好的信念。



李慧玲

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

视频编辑

李慧玲。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被这条顶流夜市“硬控”了》


和栏目一起,探索城市的多元


2024年2月29日是五年一度的大鹏清醮,也是我第一次作为出镜记者参与报道。在大鹏所城的古城门下,热闹非凡且充满烟火气的景象让我忘了要初次出镜的紧张。


大鹏清醮中不仅有“千人将军宴”这样规模宏大的盛宴,更是一段传承了60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未曾深入了解的深圳一面。以出镜记者的身份带领观众体验和参与这场活动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这就是深圳”这个栏目的独特魅力——一同去发现、去探索深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刘羚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

市场新闻部记者

刘羚。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年货“购物车”,载满“好生活”》


当我成为出镜记者


6年前的11月,我来到晶报的第一年,第一次出镜。但其实,首次面对镜头的我是毫无准备的。为跟上报社全媒体转型的步伐,文字记者也应该尝试视频转型,借助视频的形式向大众报道新闻事件,于是有了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出镜报道。


从开始的几十秒露面主持,到近一个小时的直播,在当记者的这几年,我有过很多尝试,更感恩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尝试和体验中,收获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强大的自己,这都是记者这一份职业带给我的。我想在未来的路途,这份职业还将带给我更多未知的惊喜与收获。



高晴雅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

教育拓展部记者

高晴雅。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坐坪山云巴,寻找宫崎骏的夏天》


给年轻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新闻的传播渠道从纸媒到短视频的转变速度之快,对新闻的生产方式和内容本身带来巨大影响。我认为,传统媒体人从政务型文字记者到出镜主播的尝试,不仅是一次自我的更新,也是在时代变革之下积极拥抱变化。


自晶报“这就是深圳”栏目成立以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给了报社年轻人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自我的视频平台,也让晶报再次焕发新活力。每一次的出镜,都是文本反复修改、精心打磨,在镜头前语速、状态的一遍遍调适。拍摄三四条,选出能及格的打底,再来一条,反复如此。经验不足,全靠练习。感谢宽容友爱的同事们的包容和鼓励。



黄丽斯

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

视频编辑部编导

黄丽斯。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拥抱田园!深圳楼顶上的“天空农场”》


镜头背后的“挑战”


在迎接环球邮轮“太平洋世界号”停靠深圳的那天,我们见证了1300多名游客上岸。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下船的时间只有半小时,我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物色好采访对象并用英语去采访交流,是我这天最大的挑战。幸运的是,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对乌克兰、爱尔兰、日本游客的采访和拍摄。


正当我准备去岸边录开头词时,发现天空乌云密布,刮起了狂风,在我们和港口的工作人员沟通后,我用了最快的语速赶在了暴雨到来之前完成了拍摄,留下了我在镜头前一片凌乱的主持画面。



黄履艳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

新媒体运营专员

黄履艳。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深圳的宠物都可以去哪儿玩?》


因宠结缘,从幕后转向台前


我叫黄履艳,今年是我来到晶报的第三年,目前在全媒体事业中心以新媒体运营专员身份负责官方新媒体账号内容发布工作。5·29第六届“深圳爱犬日”视频报道是我第一次出镜,这是一次新奇又紧张的体验,但对于同是“铲屎官”的我,能够携带自己养大的毛孩子一起出镜,为更多人科普深圳宠物友好政策,感受更多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与职业自豪感。


我之所爱与我之所为互相成就,生活的浪漫尽显于此。



马金煊

晶报全媒体事业中心主编

马金煊。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空杯减塑”计划 深圳在行动》


一次勇敢的尝试,一份宝贵的成长礼物


“刚刚!我第一次尝试出镜主持,有点紧张,但这次尝试还挺有意义的,就当作过生日的仪式感吧!”在结束第一次出镜主持拍摄后,我向朋友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分享自己心中的激动。


那是一个略有凉意的春日清晨,我的内心却因为这次特别的尝试而燃起兴奋的火苗。从仔细查看各种材料、反复琢磨稿子,到特意向有主持经验的同事请教如何才能在镜头前更自然流畅、更妥帖得体地表达;从手足无措,到逐渐自如,这次经历让我坚信,只要勇于尝试,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马婷婷

晶报全媒体城区中心

龙华线驻点编辑

马婷婷。

代表作品:

《这就是深圳 | 夜龙华,休闲健身成时尚》


窥探到生活的更多面


我的第一次主持,在龙华文化广场,周围有许多看热闹的围观群众,作为i人的我在这样的情境下更是十分紧张,但要完成这次拍摄就需要我去努力适应周边的环境,并且“为i作e”,引导受访者一起顺利完成采访。


这次的出镜主持初体验,不仅让我学会了适应环境、调整心态,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换一种视角去见证身边的变化和发展,见证每一份幸福美好与活力,同时,也有机会去倾听到更多陌生人的故事,窥探到生活的更多面。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
记者这样的一种触达现场、触达真相的能力
不是AI可以替代的


视频号中搜索“晶报”
在“视频”栏目下
查看相关主题视频
“晶报”也将为您带来更多精彩

来源 | 晶报

编辑 | 刘珂


往期推荐

“重量级嘉宾”,已抵达!先睹为快→

这场歌汇持续3个月!

最新!李佩霞认罪悔罪

徐若瑄确诊癌症,术后发声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晶报
深圳报业集团主管、深圳晶报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新媒体。这里有感动的故事,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让我们一起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