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玲来说,不存在绝对正确的选择。你选了什么,接下来就要拼尽全力,把它变成正确的选择。
金玲清晰记得那个起点:2024年7月23日下午,金玲在浏览宁夏高院网站时,看到了宁夏法院开展第二批选派法官(法官助理)挂职锻炼的通知。就是这条通知,改变了她之后的工作轨迹。
这一年,金玲32岁。有一个女儿,两岁多,正是黏人的阶段。她自己工作也处于平稳期,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银川中院审监庭、审管办工作。历经几年的历练,她已经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似乎是一条很稳妥的发展路线。
但金玲还是果断地报了名。
“现在还不敢说这个选择绝对正确,但我正在努力让它变得正确。”
在金凤法院挂职两个月后,金玲这样说。
挂职工作刚开始时,并不顺利。
“刚来时,整个人就像一辆油箱里装满了油的汽车,钥匙一扳就轰隆作响,力量感十足,前路方向清晰,目标明确,但驾驶技术并不成熟。”
在中院时,金玲所做的工作更像“幕后”,但进入金凤法院,就要一头扎进老百姓堆里,扎进案山卷海中,以往的知识储备在千变万化的实践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于是金玲整个人像患上了“知识饥渴症”,见到好书便读,遇到问题便问。
“人在‘知识饥渴’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发现很多老师,和我搭档的书记员马静是我的老师,她经验很丰富,教会了我很多。每一个当事人,都是我的老师,和他们每次交流沟通,都能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工作是一寸寸走出来的,一点点悟出来的,一件件案子办出来的。抓住每一个最渺小、最简单的进步,金玲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金玲努力让一切改变,都显得云淡风轻,但私底下,在心理上,她也遭受过“狂风暴雨”般的洗礼。
在去金凤法院之前,金玲做过无数次心理建设。但真正到岗位上,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子时,金玲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恐慌随之而来。
“但很快我就顾不上了,因为没有时间,有那么多当事人等着我接待,那么多案子等着我办,必须快速地列计划,实践,边做,边学,边调整自己。所以准确说,我并没有战胜恐慌,是工作一忙起来,就无暇顾及了。”
金玲骨子里是个乐天派。她确信无论多么焦虑和无助的当下,都会过去。把精力用在那些核心的事上,努力去办好那些看似平凡但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的“小案”,不期待立竿见影的改变,接纳差距,与之共存。境遇自然会随着坚持而改变。
很快,金玲便又找回了蓬勃的生命力。挂职第二个月,案子的数量还在增加,为了尽快结案,每天的下班时间调整到了晚上8点半。加班太累时,大家偶尔也会互相调侃、逗乐。金玲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同事们就拿她开玩笑:“金玲人品好,性格好,啥都好,就身体不好。”
金玲便笑,同事们也笑,笑声裹在一起,旋转,跳跃,像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将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夜越来越深,大家收拾下班。走出办公楼,金玲一抬头,见星光点点,在头顶闪耀,下面,凡尘中的人们在苦中作乐。
“苦中作乐,就不会觉得苦。”金玲说。
现在,速裁庭常见的案件,金玲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结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
在金玲看来,法官是一个六边形战士,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查清事实真相的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缺一不可。而这些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千锤百炼才能获得。
“金凤法院像一个资源富矿,能接触不同类型的案子、不同的当事人,这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调解工作,是金玲目前从事最多的工作之一。以调解为切入口,金玲边做边总结。
“调解其实非常锻炼人,它不仅考验法律知识,更是一个修炼心性、磨炼韧性、淬炼意志的过程。调解纠纷时,倾听和共情非常重要,但自己要扎得很稳,不能被当事人带着走。”
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先一步步做好当下。关于未来,金玲没有想太多。
金玲说,她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宏伟理想的人。但她一直深信: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设限、不定义,努力抓住每一个微小的可能性,并赋予它新的能量和生命。不拘泥于预期,也会活出生命该有的姿态。
如果前方分出两条路,一条宽阔、疏朗,自己非常熟悉,走在其中,并不用劳心费神。另一条,人迹更少,但也因此曲径通幽。这条路的前方是什么?又将通向哪里?也许,只有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风景。金玲就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条路。
一路上,她已见识过艰难险滩,直面过困难挑战,不管外在风景如何变化,她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止。她相信,踏过荆棘,终有繁花。她相信,她的征途,不只是平芜春山,更是星辰大海……
文源 | 政治处
审核 | 马海婷
编辑 | 慕雨芙
责编 | 马海婷 李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