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燃灯者:为众人燃灯者,不应沉寂于暗夜

文化   2024-11-11 07:03   吉林  

“我手中只有半支白粉笔和一支破笔,但还想用它来响应这些古今中外贤哲们的智慧和勇敢。”

——赵越胜《燃灯者》
人的一生,得遇一位好老师,很不容易。幸运的人能够被一位好老师治愈,而不幸的人可能一生都在治愈坏老师留下的伤痕。
对于师者的尊称,最高的荣誉莫过于“燃灯者”,他们是人间的盗火者,然后将思想的火种、文明的微光传递给他人,以照亮一小部分人的方式来照亮整个世界。
然而,这个时代燃灯者越来越少,所幸在某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我们还能追寻到关于他们的记忆。
在旅法哲学家赵越胜老师追忆恩师的《燃灯者》一书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位带来着“思想之火”的燃灯者,与一段长达三十余年、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
燃灯者点亮了灯,我们才开始恐惧黑暗,也正因体会到恐惧,才奋起争取光亮。几十年前,赵越胜的老师曾告诉他,“从权利和自由的角度上看,我们根本就是奴隶。”
“但做奴隶不可怕,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的情况时常会有,但记住不要自愿做奴隶。读书思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沦为奴隶而不知。”
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这些话让年轻的赵越胜如梦初醒,他从未经历过这样一种精神上的冒险——“我们根本就是奴隶”。而让赵越胜意识到这份恐惧与光亮的燃灯者,就是一代哲学大家周辅成。
周辅成出生于1911年,1975年底,还是一个小工人的赵越胜在市机械局办的专职哲学进修班中,结识了自己的老师、时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的周辅成先生。
在先生的第一堂课中,赵越胜第一次听到了主流意识之外的东西,他惊讶于老师口中古希腊哲人的奇思睿智,他说:“先生只手为我们推开一扇窗,它面对着蔚蓝色的海洋。”

周辅成生生
自从这扇窗打开后,赵越胜便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不止,其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与老师交流不断,书信不断,成就了一段最真挚、最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
他们讨论“文革”,谈论“改开”,时代、历史、哲学、自由的真义,都是他们交流的内容。
在赵越胜于中国社科院攻读哲学研究生时,周辅成还与他约定,每月都在北大图书馆见上一面,然后吃一顿饭。这一约定一直持续了两年左右,直到赵越胜完成论文答辩。
尽管后来赵越胜因种种原因漂泊海外,但师生情谊并未中断,他们经常相会于巴黎,一起参观巴士底狱,在先贤祠拜谒卢梭、伏尔泰。
2009年5月,已98岁高龄的周辅成因病去世。在先生去世之前,赵越胜已经开始撰写追忆恩师的几篇长篇散文,其中最著名的那篇《辅成先生》于先生去世后四个月定稿完成。
这几篇文章既有真挚感情,又饱含思想灵光,同时更是记录了两代学人对那段真实历史的讨论、反思,大量的历史细节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因其珍贵的内容与真挚的文笔,这几篇文章迅速在读者圈内传阅,连著名哲学家周国平都感慨说:“读了《辅成先生》一文,方知我对先生了解得太少太浅。”
可以说,两人是师生,更是知己与两个灵魂的对话。这几篇文章在私下广为流传后,朋友都鼓动说,这样的内容不出版成书,实在太过可惜。于是,才有了这样一本《燃灯者》面世。
本书一经出版,立即获得了更广泛读者圈的好评。有读者读完本书,专程去作者与周辅成先生吃饭交流的地方去点餐、怀念;有读者边侍奉生病的母亲,边读此书;更有读者说:
“一直以来,我以为世间除了木心和陈丹青这样的师生外,大概再也没有那种至诚至敬,又至情至性的师生了,直到遇见《燃灯者》。”
现实中,无论我们有没有运气遇到这样一位改变自己一生的好老师,把《燃灯者》送给自己、送给老师、送给孩子,都是一种感动,一种启发,甚至也是一种准备。
周国平评价本书说:“好文章就应该让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已被视为记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代知识分子交往的经典之作。”
陈嘉映说:“他笔下的人物那样饱满。本书所收入的文章,实不只是纪念友情,不只是对已逝时代的缅怀,它们始终在吁请我们思考自己,思考我们这个尚未结束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对在黑暗的荒原上载歌载舞的人来说,本书确是当头棒喝;而对醒悟者来说,它让孤独的人不再觉得孤独。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这本《燃灯者》增补版,本书增补了之前版本大量被隐去的文字,能够出版实属不易。先知书店取得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尉天骢老师的《回首我们的时代》与杨渡老师的《暗夜传灯人》,讲的是1949年之后,去台知识分子们的落寞与挣扎、抗争与传承。
有人说1949年是知识分子们的“生死分界线”。历史真的是如此吗?
是,也不是。更准确地来讲,是“同一片天地下,有着不同的苦难”:大陆在经历苦难岁月的时候,台湾则被二二八、戒严、白色恐怖笼罩。
《回首我们的时代》可以说是当事人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述,《暗夜传灯人》则是台湾后辈知识分子对师长的缅怀。
在大陆,台湾作家的作品,出版已是十分不易,再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次原版能复活加印,非常幸运。尉天骢老师生前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本书在大陆出版,但《回首我们的时代》,单审稿就超过两年;《暗夜传灯人》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好书难得,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传灯者系列”,这是一套不能多说、也无需多说的好书,完整了解“一个悲不敢泣的时代”的全貌)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买20本送给朋友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防失联,推荐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一键收藏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