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动态| 1、国台办: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成为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2、探讨数字视听与全球传播新生态

文摘   2024-10-18 18:11   福建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传播动态
10.16-18

01

国台办: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成为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


10月16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针对近期两岸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情况,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在影视交流方面,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10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平潭成功举办。共有2264部短片和256部长片报名,报名数量为历届最高。最终台湾地区有9部作品入围50强,其中4部获奖。IM两岸影展已经成为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两岸青年导演以作品为媒,在这个平台实现了互动,加深了了解。


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10月11日-13日在福建平潭成功举办。共有2264部短片和256个长片剧本报名,报名数量是历届最高;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报名作品数量为137部,为4届以来最多。最终入围50强的台湾地区作品有9部,其中4部获奖。


知名演员、导演张艾嘉担任本届影展的评委会主席,廖庆松、魏德圣、陈玲珍、徐小明、黄茂昌、吴慷仁、张榕容等台湾知名电影人以各种方式出席影展活动。


来自台湾艺术大学游智杰作品《四牲六道》获得了本届影展评委会大奖,台南艺术大学汪少凡、台北艺术大学颜皓轩的作品分别获评新锐短片,台湾艺术大学黄庭慧的作品获评优秀短片。


青年是两岸的未来,两岸青年导演以作品为媒,在IM这个平台实现了互动,加深了理解。张艾嘉主席勉励两岸青年创作者说:年轻人跟我有的共同之处,就是我们都很勇敢。”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来源: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官网)

02

探讨数字视听与全球传播新生态


9月21日至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第26届年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数字视听与全球传播新生态,共同推动中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发展。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表示,在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影视传媒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届年会的召开不仅彰显了中国学术界对数字媒体生态下视听传播领域大变革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这一变革的积极回应和主动适应。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表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将积极响应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构建“四维一体”的新格局,为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认为,影视传媒领域正站在技术革命与文化创新的交汇点。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不仅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与发展机遇,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吉象深入解读了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他表示,本次课标修订过程更强调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改革思路和研究创新思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分享了他对中国影视产业创新网络发展的见解,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影视产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伦理挑战。谈到“人机一体”与电影导演的主体性问题时,陈旭光认为,“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了导演身体的延伸、器官的再造,导演的想象力、创意力同样得到延伸,导演的工作更多地体现为选择、判断和决定。”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常江认为,人工智能将极大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创作,推动媒体行业的全面革新。他表示,在当今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效能主义与文化主体性应如何平衡、科技资本主义对亚文化和亚生态的商品化会产生何种影响、对机器伦理体系应如何重新构建等问题,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反思。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冯应谦认为,追剧文化、算法推荐和个性化、原创内容创作以及隐私监控等议题,都应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视听媒体研究所关注的新现象、新问题。同时,他从互动内容、个性化的人工智能驱动体验等方面阐述了流媒体电视的潜在创新,为与会者提供了思考的新方向。
  
行业专家们也在主题演讲环节为影视传媒行业生态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行业的前沿经验。HTC资深总监杨楠分享了《VR大空间及虚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追光动画制片人宋依依则以《<长安三万里>创作分享》为题,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分享了其在项目中的经验和心得。
  
本次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与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承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3

第十三届中拉高层学术论坛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当地时间10月15日,第十三届中拉高层学术论坛里约特别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高翔表示,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会同拉丁美洲研究所和巴西等国相关研究机构,推动发起了中拉高层学术论坛这一对话机制。多年来,论坛持续成功举办,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以及中国同拉美国家智库之间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研究、公共外交、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高翔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下个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将在里约举行,全球目光正在聚焦巴西。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选择在里约举办第十三届中拉高层学术论坛特别会议,聚焦中巴关系、挖掘合作潜力、凝聚学术共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高翔强调,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共同威胁,面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网络安全等共同挑战,中国和巴西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关切。近年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巴西深化战略互信、拓展战略合作,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巴西“再工业化”“加速增长计划”等中长期发展战略对接,中巴合作发展更具全面性、深入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继续精诚合作、砥砺前行,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共同发展、加强人文交流,推动中巴关系发展行稳致远。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和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巴关系、“全球南方”与全球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伊莎贝尔·西奎拉表示,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高层次对话,为中巴合作注入了战略思考,并为未来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思路。在中巴建交5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中巴学术界将开展更多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巴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消除全球不平等等共同目标贡献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认为,中国和巴西同为具有国际和区域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脆弱性,这些共同特质为中巴未来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锚”作用。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表示,作为大国,中巴肩负着应对“全球南方”共同挑战的责任。中巴合作需要引入新议题、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并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携手促进全球治理的进步。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
转载仅用于公益宣传,如出处有误或疑似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END


编辑/文慧芳

审核/刘君荣 黄雪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 关注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每本定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

可随时破月征订,欢迎订阅!

联系电话

0591-87522929

投稿邮箱

dncbtougao@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