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记忆中的“烂腌菜”
政务
2024-11-29 21:11
内蒙古
“烂腌菜”作为准格尔旗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下饭菜品,常常受到家乡人的追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选材配料,但不管是哪一款“烂腌菜”,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上至年逾古稀的老者,下至初明事理的孩童,说起“烂腌菜”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口吻与你攀谈许久。 “烂腌菜”也称碎菜,“烂”字,既有碎的本意,又有品种繁多,一体成型的深意。“烂腌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底层群众的饮食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狩猎和采集。当时的人们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期限,也为了节约家庭生活成本,就发明了用食盐腌制蔬菜的办法。到了现代,人们对“烂腌菜”的制作和食用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制作方法更加细腻,原材料选配更加丰富多样。当下“烂腌菜”的制作方法分为:准备食材、腌制和发酵三个环节,其原材料也非常值得考究,主要包括:“圆白菜、芋头、蔓菁、白萝卜、心里美(俗称辣辣换)等,在实际腌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材,其中圆白菜既可以单独腌制,也可与其他菜品混合腌制,如需讲究口感丰富和视觉诱惑,还可以加入胡萝卜、芹菜等配菜,再以小辣椒、大蒜等加持,色、香、味俱全,绝对能让你的眼、鼻、口得到充分满足。腌制“烂腌菜”的节令是深秋,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开始了冬储的节奏,农村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毕,农民将打下的粮食分储到位后,地里种植的蔬菜一部分留作腌菜用或拿到集市上售卖,被挑选剩下的残次品则用于喂猪、鸡等家禽。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将菜做到了合理利用、避免了浪费。我出生在准格尔旗沙圪堵镇,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百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沙圪堵人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耳濡目染间也使我享受着这方热土带给我心驰神往的感觉。从我记事起就开始品尝母亲亲手腌制的“烂腌菜”,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比较清贫,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的工资,母亲全职在家,起初在老家还有几亩耕地,到后来随着我和弟弟长大,还有家庭生活开支,父亲无奈放弃了土地的耕作。生活在沙圪堵街上,家中没有喂养猪、鸡等家禽,所以四口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全靠买,家庭花销无形中加大。为了补贴家用,母亲织过地毯、开过门市、打过工。深秋的沙圪堵集市热闹非凡,人们挑选着中意的“烂腌菜”配料,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带着我挑选,用母亲的话来说,我比较矫嘴,利用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挑选好之后,大袋小包地提着回家了。家中每次腌菜都是全家总动员,分工明确,我和弟弟负责清洗,父亲负责切碎,母亲负责腌制,清洗的时候我老是偷吃,总是招来母亲的数落,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母亲常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和弟弟饭量大,所以每年不论是腌烂腌菜、酸菜,别人家有一小桶或者一小瓶子就够了,而我们家必须用瓮来腌制,突出一个“量”大,腌好之后没等发酵好,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吃开了,每天放学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回家吃“烂腌菜”,那时候好多家庭主妇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烂腌菜”,各自交流着腌制的方法、口感,谈笑风生间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学习腌制“泡菜”,与传统的“烂腌菜”夹和起来吃,口感也非常不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的孩童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每当我吃到“烂腌菜”的时候,都能回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往事,“烂腌菜”的经历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传承。
准格尔旗发布
让更多的人,认识准格尔,了解准格尔,关注准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