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外媒体看民和】光明日报客户端| 青海省民和哈家圈村:初尝药香 喜获新机

政务   2024-11-11 07:18   青海  

“在耕作方面,我们无疑是行家里手,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种植中药材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正是驻村工作队将这些新事物带入了我们的村庄,将这些新知识引入了哈家圈,为我们村的蓬勃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哈家圈村党支部书记张真忠在接过青海康蕴中药饮片厂厂长马忠福递来的那叠沉甸甸、象征着黄芪丰收的钞票时,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2024年初春时节,哈家圈村驻村工作队在这片承载着无数代村民辛勤汗水的古老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300公斤黄芪种苗。

“种下的这1.3亩试验田是精心挑选的,不仅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更是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增收致富新途径的重要里程碑。”哈家圈村驻村工作队员自豪地介绍着。

在过去的一年里,驻村工作队不懈努力,坚守在田间地头。他们还前往附近马营、古鄯、官亭等地区的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持续提升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此外,工作队还多次邀请来自青海省畜牧兽医学院的博士团队以及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的技术专家,为黄芪种植项目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将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工作队希望为哈家圈村的黄芪种植业注入强劲动力,让科学的光辉照亮村民们的增收和致富之路。

时光如梭,转眼间收获季节如期而至。当收割机械在试验田里轰鸣,翻动着一片片金黄色的黄芪藤蔓时,驻村工作队员们的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难免有些忐忑。队员们深知,这次试验不仅关乎村民们的切身利益,更是对驻村工作队辛勤付出的一次重要检验。当看到那一串串饱满的黄芪根茎从泥土中露出真容时,队员们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喜悦与自豪。

村民们纷纷聚集在试验田边,围成一圈,仔细地观察着那些丰收的黄芪。

“这黄芪长得真好,看来这次尝试很成功啊!”

“真没想到啊,咱们这地里还能刨出这种‘金疙瘩’!”

村民们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一边抚摸着黄芪的根茎,感受着那丰收的喜悦;有的村民甚至小心翼翼地将黄芪根茎放到嘴里,兴奋地品尝着来自泥土中的药香。

青海康蕴中药饮片厂的厂长马忠福看着遍地的黄芪,赞许地说:“这黄芪的品质确实上乘,我们愿意以每公斤6.5元的高价悉数收购。”听到这番话,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与马厂长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马厂长进一步承诺,将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助村民们进一步提升黄芪的产量和品质。

“这1.3亩的地,收获了800公斤的黄芪,创造了1200元的利润。”驻村工作队表示,尽管试种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加之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尽管收益有限,但大家伙和村民们并未因微薄的利润而感到沮丧。相反,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收入的决心。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委员们在认真总结种植经验、梳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省内中药饮片厂的加工流程及设备进行了细致考察。他们计划通过实施“产地趁鲜加工”模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黄芪的附加值,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益。此外,工作队还将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展望未来,哈家圈村的黄芪种植与加工产业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指导下,村民们正一步步走向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通讯员郭凯宁)

监制|  白林娟

责编|  岩   子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民和之声
民和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