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国》阅读感悟
20世纪初,四万万中国人在孙中山先生眼中只是“一盘散沙而已”;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是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全球外汇储备第一”,从器不如人、制不如人的积贫积弱,到自立自强的复兴逐梦,是什么力量拯救了中国?
阅读金一南教授的《为什么是中国》,我找到了答案。
救亡图强的初心是启程的号角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久已闭锁的大门,大清王朝兵败如山倒,随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最先觉醒的先进者们开始了救亡图存的变革之路。洋务运动倡导师夷长技,百日维新寻找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五四运动追求科学民主……
“欲事立,须是心立。”先进者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审时度势的判断与抉择,都是一次思想的跨越与蜕变,都包含着先进者思想上的苦闷与呐喊。金一南教授认为“所有先进的中国人就为这三个字——救中国,挽救民族命运于危亡”。尽管两次鸦片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戊戌维新很快夭折了,太平天国运动被武装镇压了……但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还不想着改革的方略,则是比失败更可怕的致命伤。穷则变、变则通,金教授高度肯定了先进者们的危机意识和探索精神,他斩钉截铁地断言:“他们都有缺点、都有错误、都有问题,但他们都是探索者。没有他们的探索失败,就没有我们后来探索的成功。我们后来探索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们基础之上的。”
共产党人的探索是领航的灯塔
“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不乏机会走到台前表演一番,但大浪淘沙,砥柱恒存,于无穷无尽的灾难中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
从诞生初始就不被人看好的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看似神话般的逆袭,却内蕴着必胜的密码,金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一种珍贵的历史自觉,既能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深刻领悟,又能对社会发展前景主动营造,既能够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又能迅速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
书中的“星火”“重生”“醒狮”等章节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没有“打土豪、分田地”,中央苏区便失去了经济独立的基础;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变,共产党人便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根基;没有红军万里长征的跋涉,便不会有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没有共产党开辟与发展农村抗日根据地,真正动员、组织、武装民众,怎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锋芒出鞘,怎能使长期被视为“东亚病夫”的民族真正地“站起来”,从此进入世界体系?没有党的自我革命的改革开放,我们怎会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奇迹?
当中国人民深陷战乱频仍的深重苦难时,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救他们于水火;当中华民族这一叶扁舟在风雨中飘摇时,是中国共产党勇毅担当,找到前行方向;当十年浩劫导致发展倒退时,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拨乱反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就没有中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群众的拥戴是最强的引擎
近代中国觉醒的本质是人民的觉醒、人心的觉醒。金一南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到孙中山,他们基本上都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的改造,都未把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的重点。”与之相反的,“中国共产党胜利最大的本源,是民众的支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回顾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救亡与复兴之路,我们看到: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中国后,是人民群众掀起了罢课、罢工、罢市的洪流,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物质匮乏的长征途中,是人民群众高擎着红旗,用手推车推翻了拥有美式装备的蒋家王朝;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人民群众怀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火热豪情,发愤图强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新时代;在解放思想、践行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是人民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让华夏大地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登上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在同新冠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是人民群众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气势恢宏的抗疫史诗。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明镜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经过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付出了巨大惨烈的牺牲,才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使“中国号”这艘巨轮向着新的目标乘风破浪。历史也是最强的催化剂,激励着吾辈青年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力量,转化为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前进动力,不负先辈、无愧时代、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何琴,政协委员,农工党市中支部委员会主委,市中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