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第332期|胡迟:鬼叔中和他的影像记录

文摘   文化   2024-11-17 20:02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绿  潮

鬼叔中和他的影像记录

■ 胡  迟

我第一次看《玉扣纸》是2013年左靖先生在合肥策划的橡树湾第二届独立电影展。

当时,我手头有一个工作,是关于非遗项目系列专题片的拍摄。我们和一个摄制组合作,负责根据项目内容和导演拍摄的素材写解说词。25分钟的专题片,导演说,至少需要6000字的解说词。

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已经风靡中国,成为纪录片的王者。很多人,因为它,成为美食纪录片的爱好者。

那天下午,当我面对《玉扣纸》的影像呈现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同一个时间段,接触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它们正好演绎了中国纪录片理念的递进过程:宣教式纪录片——艺术式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

宣教式纪录片里,解说词是重头戏。整个纪录片的素材剪辑,类似图配话。镜头语言贫瘠单薄,更谈不上影像自身的逻辑结构,观众一直被解说词带着跑,一部片子看下来,脑子里几乎没有视觉记忆点。这种呈现方式很落伍,但体制内大家已经习惯成自然,况且一年要做30部片子,用这种类似八股文的制作方式,无疑是便捷高效的。



在没有看《玉扣纸》时,我把《舌尖上的中国》作为解说词范本向撰稿作者推荐,因为它的叙事结构比较新颖,小切口,以个案进入,渐进到一个地域美食乃至地域文化的叙述。这是一种亲切的、平民化的视角,又是人文的、美学的视角。它符合大部分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也符合大众对于纪录片的定义。

但《玉扣纸》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刚刚建立起来的纪录片观念。它没有权威的全知式的表达,它甚至也没有悲悯的或反思的或惆怅的任何的表达,它只是呈现,呈现它所记录的生活最真实的质感。

它不是视觉的盛宴,有的画面甚至有点粗糙,有些片段游离主题,它就像生活本身,散乱、琐碎、纠结、迷茫甚至有时会无聊,但片子里那些人物远离了所谓主题的滤镜后,他们不再是角色,他们成为了“莫名其妙”的自己。他们做的事、说的话,他们一些突如其来的感慨和抒情莫名地抓住了我。我觉得我不是在观看他们,是在进入他们,进入一个被时代边缘化的行业,一群被边缘化的人,一个即将消逝的传统……

我在那一刻意识到,这才是记录非遗最好的方式。自此,我开始关注独立电影和独立电影制作人。

后来,我陆续看了鬼叔中的《老族谱》《砻谷纪》《罗盘经》……就像记住了那个夜晚唱情歌的老萧,我也记住了心事重重的小邱、神气活现的老周、木讷专注的流水……



鬼叔中是个诗人,这个身份,我不意外。他去溯源客家文化,其实就是一个诗人的精神返乡。

但他还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当时我问他,那你怎么有时间拍这些?

他说,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期。

他逼着自己,一年一部片子。

他沉浸于慢工细活,沉浸于对一个地域风土的持续关注,沉浸于孤独而执着地捡拾故乡传统的碎片。

在《闽西风土影像志》中,鬼叔中徐徐铺陈,娓娓道来,贡献了诸多可以和影像成为互读的文本。我很喜欢他的这本书,喜欢他的叙事风格,舒缓散漫、真诚自由,又时时刻刻感受到其间充盈的丰富与深沉。一如他的影视作品。

顺便说一下,我还读过他的诗。写诗的鬼叔中是热烈的,甚至有一种近似愤怒的激情。

但在影像作品中,那个鬼叔中消失了。鬼叔中在影像作品里放进了他对乡土全部的温情、专注和包容。

做影像的鬼叔中是沉静的,在这本书里讲故事的鬼叔中也是沉静的。

鬼叔中说,他当初拍《玉扣纸》,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最后一家土纸寮也倒闭了,后人可以通过《玉扣纸》的影像记录,了解其生产工艺和原生态场景。



他或许当初只想用影像最大限度记录这些老手艺的“技艺”,但同时,他也用影像留住了这方水土的“文化记忆”。

时间的河流里,每一个河段,水面都会倒映出不同的风景。

时间没有尽头,记录也是无止尽的。若干年后,我们沿着这些影像回溯,或许会在某一刻发现,我们的文化传统其实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鬼叔中说自己是一个怀旧者。但他的影像记录早已远离文艺中青年的怀旧视角,他更多表现的,是某种能够促进尊重、对话和消弭“本我”和“他者”固有框架的影像实践。

鬼叔中影像里的“他们”,也是“我们”。而这种类似原生的呈现,应该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表达。

(本期组稿编辑:马丽春。图片由作者提供。)

《绿潮》投稿指南  
《绿潮》栏目由绿色文学社主编,与《同步悦读》合作推出。绿色文学社由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郭因先生发起并创建,现任社长为马丽春。《绿潮》将以郭因先生的发刊词(见《绿潮》第一期)“凡是有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和谐的现象与问题,凡是有关人类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美化的现象与问题,都将为我们的笔墨所触及”为办刊理念。
《绿潮》编辑:马丽春、胡迟、王金萍、戴旭东、乐华丽。顾问:春桃、苏北。
《绿潮》投稿信箱:qcqc4574@163.com
篇幅3000字以内为宜,杜绝错别字,未在任何平台推过,来稿文责自负。投稿格式:作品 + 个人简介 + 个人照片+文章配图。

胡迟,非遗保护工作者。曾出版《新安画派》《中国美术》《打开记忆之门》《从前·慢》《流逝的乡土》等。《从前·慢》入围商务印书馆2016年“春季十大好书”。《流逝的乡土》获2018年安徽社科普及奖,入选2019年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