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习】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

文摘   2024-10-08 08:42   吉林  

服务群众,始于心,践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治理的水平和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干部处在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第一线,承担着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的重任重担,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事务繁杂,近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对上承接的任务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责任和事权向基层扎堆下移,相应的权限和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出现“小马拉大车”“庙小牌子多”等现象。


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持续加以推进,目的就是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切切实实用在服务群众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为民服务的温暖。



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是从天而降、与生俱来的,更多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学习、运用、总结、提升得来的,基层干部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都需要持续花费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充电蓄能”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从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对干部的素质能力、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广大群众渴望获得更加精准、便捷、合理、智能的服务体验。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解放基层干部的“手脚”,让基层干部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更多脑力、体力都用在做好群众工作上。



服务群众既要有“温度”,更要有“力度”。经过努力,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基层负担明显减轻,新时代群众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但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初步解决的问题有可能反弹,实践中还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服务好群众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特别是要注重以制度刚性维护基层组织职责刚性,注重以制度建设保障党的群众工作用心、有情、到位、管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和机制上破题,为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提供了制度保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21条具体规定,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一些地方将清单制引入基层治理,进一步厘清基层职责边界,让基层干部“知其有所为、知其有所不为”,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实、促发展、创实绩上。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服务”“减担当”,而是应该注重提升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向基层科学赋能,给基层干部松绑,增强学习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聚焦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工作,聚焦政策落地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初审:邰俐峰
复审:张   浩
终审:慕连鸽



白山党建
党建文化、政策法规、宣传微窗口、服务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