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徐州(5)苏轼与黄楼

美食   2024-10-05 19:01   安徽  

编者按:


古时候黄河流过徐州,后改道向北,在徐州的故黄河南岸有一个黄楼,是苏轼在徐州时重要的建筑,也是徐州市历史与苏轼文化的印证。沿着故黄河跑步,用脚步体验苏轼走过的路。


Editor's Note:


In ancient times, the Huanghe River flowed through Xuzhou, but later changed course and flowed north, leaving behind an old Huanghe River in Xuzhou's old town on the south bank. The Huanglou Tower, an important building built by Su Shi during his time in Xuzhou, is a testament to Xuzhou's history and Su Shi culture. Running along the old course of the Huanghe River allows you to experience the path walked by Su Shi with your own feet.


沿着黄河故道跑步,是我多年来回到故乡必须做的功课,回味故乡的历史,饱览故黄河的风景,慰籍思乡的情愫,每一次跑完步都让我精神倍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就像给自己充电,回到工作岗位,更加勤奋的工作和学习。

黄楼起源的故事

北宋熙宁十年(1077 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徐州)城下。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带领全城军民奋战 45 天,终于使徐州城转危为安。大水退去后,苏轼提出“筑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张,并着手修堤。为了纪念抗洪胜利,苏轼在城东要冲处筑一座十丈高楼,因按五行之说,黄色为土,土可克水,故取名“黄楼”。黄楼落成之时,苏轼邀请苏辙、秦观、陈师道等名家登楼,举行了一场“黄楼诗会”,留下千秋佳话。


苏轼所写与黄楼相关的诗篇及解析:

《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干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雪。”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楼建成后的重阳节所写。去年重阳时徐州城正遭受洪水之患,一片凄惨,而今年黄楼新成,局势已变。诗中既描写了去年洪水时的艰难困苦,又展现了今年重阳节时在黄楼饮酒赏景的情景,通过对比凸显出黄楼建成的意义以及人们战胜洪水后的喜悦。

《黄楼》诗篇对现代人的意义

文化传承方面:

它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让现代人能够了解到北宋时期徐州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以及文人之间的交流活动等。通过苏轼的诗篇,我们仿佛能看到当时徐州人民抗洪的艰难场景以及黄楼建成后的喜庆氛围,这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着现代人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精神激励方面:

苏轼在诗中展现出的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对现代人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徐州人民在洪水面前没有退缩,苏轼更是身先士卒,这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苏轼和徐州人民的精神可以鼓舞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战胜困难。

文学审美方面:

苏轼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仗工整,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审美体验。《九日黄楼作》中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如“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等诗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现代人可以通过欣赏苏轼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奶酪的故事
研究奶酪技术,分析全球奶酪动态,传播奶酪文化。 奶酪让生活更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