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立立微言,品味人生故事——王玉立老师公众号“立立微言”研讨实录(一)

文化   2024-10-10 15:55   江苏  


静阅湖

创意教育写作实验室




在美好的暑期,静阅湖创意教育写作实验室发起了王玉立老师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原创作品写作研讨会,共10位老师参与,研讨文章分两期陆续发表。





王玉立老师是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骨干教师,2017年9月18日,她在个人公众号“蘅妈日记”上发表了第一篇原创文章,2020年公众号更名为“立立微言”,至今已发表了143篇原创内容。


玉立老师的文章中有儿女亲情,有山河湖海,有朝阳晓露时的街坊烟火,有春风化雨的师者仁心。王玉立老师的故事温柔似水,柔中带刚,让我们一起走进立立微言,汲取前进力量。







【研讨体会】







边界感,三段式,微言大义


朱延华

1. 边界感


跟玉立网上认识三年了,虽然从来没通过电话,更没线下见过面,微信聊天都是微乎其微,但因为经常读玉立的“立立微言”,就感觉玉立就是立在身边的学生一样,再熟悉不过。最近,昀蹊主持研讨玉立的公众号写作,拉了个十来个人的小组群。在群里,玉立也说,对于她来说,每次读我的微信号文章,就是在和我聊天。
‍‍‍‍‍‍‍‍‍‍‍‍‍‍‍‍‍
因为公益写作活动,为玉立点评过一篇文章,加了微信好友,算是认识了。那次公益写作活动,我没有玩收徒游戏,写作活动结束,与写手们的群互动也就结束了。
‍‍‍‍‍‍‍‍
现在人都注重边界感,在公益写作活动中,我与写手们的交流互动,主要在工作群里和作业表格里,只是在微信号发表写手文章时,有的写手会通过微信私聊发来修改稿和个人简介、照片。我有什么话需要跟写手说,都在群里直接交代,群交代的好处,是有什么普遍性的建议意见,跟一个写手说,也就等于跟所有写手都说了。我特别看重这种群互动,因为自己说的话,写手会有自己的理解,在群里互动,有第三人第四人一起讨论,会把问题讨论得更加清晰明了,也会让我看到写手们还有那么多不同的想法观点,这对于我本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提升。
‍‍‍‍‍‍
对于边界感,我有自己的认识,比如,在写作活动之中,导师与写手都是活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项目结束之日,就是项目的边界,出了这个边界之后,导师与写手的师生关系也就自动结束。之后继续的交往,就是一般的师友朋友关系了。
‍‍‍‍‍‍‍‍
玉立与我建立师生关系,是在很久之后,因微信号写作中,我偶然开始“何以不”系列写作,吸引了一批好朋友同题跟写,玉立也跟写了两篇。再之后,玉立经常读静阅湖微信号文字,对巡赏校园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也在自己的班级巡山。就这样,优秀的玉立认我为师,让我格外惊喜。
‍‍‍‍‍‍‍‍‍‍‍
玉立一定也是个边界感很强的人,无论为人,还是为文,边界都非常清晰,读她的文字,感觉特别舒服。

2. 三段式
‍‍‍‍‍‍‍‍‍
“立立微言”是玉立的微信公众号,她在微信号发表的文章,常常是三个部分构成,这已经成为玉立文章的重要风格特征。文章中三个部分讲的故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为玉立的巧妙构思,这些故事就有了内在逻辑关联,共同为玉立文章的主题服务。
‍‍‍
凡是发生  必有其正面价值》,第一个故事叫“起早摸黑的宝妈”,讲的是玉立为了送走读的女儿上学,起早摸黑很辛苦,但她对女儿却列出了四大条好处,感谢女儿给了她这个机会;第二个故事叫“牛仔裤的故事”,讲得是牛仔裤之父李维斯创业的传奇经历;第三个故事叫“凡事发生,必有其正面价值”,讲得是女儿班主任的钉钉群签名的故事;这三个故事,被玉立用正面价值这个核心主题串联在一篇文章里,既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又给人以启迪。
‍‍‍‍‍‍‍‍‍‍‍‍
让孩子和我们一起直面真实的生活》这篇文章,第一部分“伴郎的作业”,讲的是班级小东请假去做伴郎,玉立思考之后同意了,给小东布置了作业,让他了解当地婚俗,调查婚礼花费,结果小东回到学校后,做了很漂亮的PPT,在班会上进行了分享,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第二部分“不差钱与吸血鬼”,讲的是家庭经济情况与学生就读选择的故事;第三部分“养娃育人脚踏实地”,夹叙夹议,介绍了自己在育儿与治班中涉及相关问题的经验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

冬至生寒意  亲情暖人心》一文,第一部分“小失落大感动”,讲的是小女儿给家长写信,居然是写给姐姐的,心中有失落,但看到两个女儿姐妹情深,大女儿对小女儿的照顾,又特别感动;第二部分“温暖的所见”,讲了两个温暖的母子故事,一个是徐姐照顾八十岁肺阻塞老母亲的故事,一个是中年男子陪伴白发老母亲看球赛的故事;第三部分“亲情”,主要是从前两个部分引发出来的感想与讨论,得出善待家人珍惜亲情的结论。
‍‍‍‍‍‍‍‍‍‍‍‍‍‍‍
2024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非常有趣,第一部分“蜜蜂带给我的警醒”,讲的是玉立带着孩子去河边玩,小女儿被蜜蜂蛰了一下,她安慰小女儿说:“没有被蜜蜂蛰过的童年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童年!”结果大女儿不高兴地说,难道自己保护得好就不是真正的童年了。由此,玉立引入“路径依赖”的理论框架,来检讨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第二部分“背靠大树好乘凉”,从停车位太小自己开不进去开不出来讲起,讲到自己不逞强,主动请技术高的同事帮忙,由此引发出“谁是你的大树”的诸多思考。第三部分“时间的朋友”,讲自己年末发烧,看窗外大雾,以为是自己烧得看不清世界了,由此引发出对看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不同带来的不同效应的诸多思考。
‍‍‍‍‍‍‍‍‍‍‍‍‍
即便是大扫除,玉立也能写出三个故事来,《做好扫除 好好生活》的三个部分,层次特别分明,第一部分“扫除改变人心”,玉立居然从扫除当中悟道,“身处逆境时,把周围打扫干净,就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打扫卫生虽然是小事,但是当你一心一意把角落里的垃圾清除掉,就能让自己再次发现自己的价值,尽管它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到专注打扫卫生获得的胜利成果,就可以把这份认真、这份态度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可以做成的事情可以越来越多,也就能找到专注做事的甜头,也就能触底反弹。”第二部分“扫除改变事业”,先讲自己小时候看母亲的国营商场特别注重打扫卫生,到张爷爷启发她喜欢跟干净的还是脏的小朋友玩,再讲到键山秀三郎开始经营“YELLOW HAT”汽车服务公司注重干净获得企业成长的故事。第三部分“扫除改变社会”,从每个人都喜欢卫生的环境讲起,介绍了郑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进展与要求,由此引发进行适度讨论,给予读者以启迪。

一个写作者,要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很难,玉立却很容易就做到了,那么多学生开了公众号,玉立的文章,是一眼就看出来的,这得益于她的三段式写作风格。在两年半前,我曾借用王鼎钧先生的拼图理论分析玉立的文章,希望玉立在文章的结构方法上,继续实验探索,在王鼎钧先生拼图法基础上,把三段式再做提升,形成自己写作方法。
‍‍‍‍‍‍‍‍‍‍‍‍‍‍‍‍‍‍
3. 微言大义

玉立的文章,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常常从小切口讲故事,生发出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教育对人生的大思考,在夹叙夹议中体现微言大义。

任何事情,到了玉立的笔下,就不仅是叙述故事,一定会在故事里引申出一个道理出来,就比如最近观看电影《抓娃娃》,她就写出了阅读量四万四的爆文,文章第一个故事,还是作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位家长,非要让小儿子读高中,圆自己有儿上大学的梦,小儿子提出要看心理医生,这位家长找到玉立老师,让老师跟孩子说他没病。玉立分析后,跟家长说了自己的判断——孩子不能适应高中生活,他要求看心理医生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玉立这个判断,应当说非常专业,也是从具体事实当中得出的大道理。很可惜,家长依然屏蔽在自己的梦里,一定也听不进去。接着,玉立开始叙述《抓娃娃》这部电影,概括说,“父母把孩子当“练号”,一个没经验练坏了,再生一个再练,把孩子当试验品一样,这就是电影《抓娃娃》的剧情。”这个介绍,一下子就让没看过电影的读者有了基本的认识。到文章第三部分,玉立上来就说:“剧尾的彩蛋里,马成钢跟春兰说,想要再生一个。这句话细思极恐,让我们看到,马成钢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对待,只把孩子当成一个实现自己理想、接管自己事业的工具去培养而已。”读到玉立的这个分析,作为读者,即便没看过这部电影,也能充分感受到电影结尾这句话的恐怖。
‍‍‍‍‍‍‍‍‍
玉立是既有叙述力又有思考力的作者,细读她的微信号文章,总能被她讲述的一个个小故事所吸引,更为可贵的,是她总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的观念、观点、价值判断表达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表达,其实是玉立长期大量阅读和平时善于思考的文字呈现。
‍‍‍‍‍‍‍‍‍‍‍‍‍‍‍‍‍‍
每次打开玉立的文章,总会被她文中丰富的信息量所吸引,她的文章,不仅有她的日常教育生活故事,也有她从阅读积累中信手拈来的各种小故事,还有各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生动故事与专业理论,被玉立的巧手组合编织到一起,就有了比单个故事单个原理更丰厚很深沉的哲理意蕴。

阅读玉立的文章,常常被她文中散发出来的温暖气息所感染。我常常说,作者看到什么,写出什么,其实都是看到自己、写出自己。玉立在欣赏紫丁的文章时,写道:“紫丁是善于觉察的,对家人、对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对工作......这点是我想从她身上积极学习的。”紫丁的这个特点,在玉立的文章也同样强烈。玉立是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自己的家人、自己学校和学生有着深深的爱,在所有文章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爱,这种爱是有温度的,因为她的爱不是空泛的,而是落实在每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情境中的。

喜欢玉立的文章,重要的一条,是她的文章总是氤氲着诗意抒情的美好,在玉立的文章中,我们能跟玉立一起,去与自然亲近,去与电影亲近,去与孩子亲近,去与学生亲近,去与各种美好亲近。玉立的文章,总带给读者光明、善良、热情、向上、包容、轻松。

玉立的文章,虽微言大义,却一点都不像钻石玉器那样让人敬而远之,更像是一枚枚闪亮的贝壳,让人爱不释手,却不觉累,不觉烦,不觉生硬,不觉做作。









立立微言 声声动人


张慧霞


昨日罗振宇在金山岭长城上开了一场直播,中间提到写作。他说,写作是不断生成自我的行动,让自己在行动中变得清晰。

 

读玉立老师的文,就是这种感觉。她常常从学生的老师、孩子的母亲双重角色来解读周围发生的事情,看到的新闻、遇到的电影。用理性的思维、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探寻表象后面的规律和真相,从而通过文字,让发生在文中的行动使人看得更加清晰。

 

玉立老师的文无不散发着对育人理念的秉持。人的心里装着什么,眼里就能看到什么。她深切地关注着发生在孩子、学生身上的教育故事,有时候是在旁观察,反复思考,仔细琢磨,有时候则躬身入局。她总是用恰当、准确的切入点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教育,细雨润无声,她的教育如是。

 

她的文总是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在最新更文《<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阅读量达到4.4万。她先从自己学生故事入手,通过倾听、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继而分析电影的情节,最后对两件迥异事情背后相同的家庭育儿理念进行阐述、分析,锐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似父母对孩子深厚的爱其实是伪命题,同时真诚地传递什么是真正的爱。

 

她的《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不仅阅读量高,而且读者的留言也甚为活跃,她依旧用三段论来简述自己的观点,先从自家孩子对吐槽的反应,利用脑科学论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从自身的经历入手阐述社会给予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对邯郸少年杀人案的教育责任问题,进行一步一步分析,环环相扣、以理服人、以文服人。

 

为什么玉立老师的文章能和读者有这么多的互动呢?我想这和她读书、观察、思考、以及教育工作的践行和对事件的敏感度密不可分。这也是她教育智慧的充分体现。

 

她的文不仅充满了理性,也充满了各种日常的美好。有疫情期间和孩子们去河边捕捉鱼虾,有闲暇时间的一起爬“山”,有全家总动员开展家庭种植,有和粟宝、靓宝各种有趣的小互动,也有和陌生阿姨在桥边的奇遇……一桩一桩,时时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感受着她的快乐。

 

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这是玉立老师公众号的定位和介绍,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写的,更是这么做的。

 

立立微言,声声动人,不仅打动了人心,更是打动了人脑,读罢,意犹未尽,陷入沉思,给人以力量。









虽曰微言 实蕴大义


张金宝


加入师门之后,就关注了王玉立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和玉立老师很少互动,但从立立微言的文章中学习到了很多,与玉立老师算是神交已久吧。


立立微言2017918日发的第一篇文章,玉立老师可以算是资深的公众号运营人士了。136篇原创作品,涉及家庭教育、生活感悟、育儿心得、读书观影各个方面,确实达到了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的初衷。要是展开全面研讨的话,肯定力有未逮,总会挂一漏万,那就索性藏拙,谈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篇。


震惊世人的邯郸恶少年杀人案发生之后,玉立老师写了《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成为恶魔?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成功的教育需要请学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请家长做好家长该做的事情,请社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确实如此啊!孩子是社会的人才,是老师的学生,但归根结底是家长的孩子!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胖猫之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指路人》的写作缘起是另外一个社会热点事件““胖猫重庆跳江。玉立老师由胖猫之死联想到单位保洁大姐对儿子的恋爱指导意见:不要伤害对方,不要伤害自己,不要影响自己的发展。这让我想起了李泽厚对自己儿子在两性关系上的指导,同样也是三条:不要得艾滋病,不要怀孕或使别人怀孕,不要太早结婚。我认为保洁大姐和李泽厚先生的意见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基础之上:不要违背道德和法律。而且保洁大姐的指导更有概括性。在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都需要一个指路人,有或者没有,真是天壤之别。而承担指路人这个角色最适合的人就是家长。这样证明了《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中的观点,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两篇文章建立了思想上的联系,形成奇妙的呼应。


最后想谈的文章是一篇爆款文章《<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阅读量达到4.5万。别人看的喜剧,玉立老师看到的是教育。貌似细致入微的付出,其实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掌控,让人细思极恐。父母用尽心力培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幸福,还是为了达到父母的目的,孩子是可以感觉到的。玉立老师想说的其实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只能为他们提供助力,而不要尝试去控制。想一想,有多少人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呢?


这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跳出了传统写作的窠臼,都是以生活中的情景开篇:与粟宝的交流”“被树杈卡死的猫”“主动要求就医的孩子,到写作对象,到对教育的反思和探讨。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丰富高超的联想力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通过以上三篇文章,我理解立立微言中的大义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读立立微言,探索教育真理

 

付玉田

 

在对王玉立老师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的深度探索中,我被其内容的丰富性、深度以及广度所震撼。自2017年成立以来,这个公众号以其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的独特定位,通过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文章,不仅展现了王老师对教育、生活、育儿、读书和观影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首篇文章《孩子,每一个经历都是帮助你成长的阶梯!》以一个母亲的细腻笔触,生动描绘了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对于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王老师深刻地阐述了每一段经历,无论是喜悦还是挫折,都是个体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阶梯,它们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向更加成熟、坚韧的方向成长。这种对成长过程的正面解读,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视角,更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克服。

 

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则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学校教育在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的局限性。王老师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体系,尤其是其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也提醒家长和社会各界,应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通过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关怀与指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一文则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式父母的反人性教育方式,让孩子背上思想负担,那些父母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偏偏要孩子来实现,这样很不公平。王老师以自己身边的案例真实可信的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更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健康追求人生理想,而不是无止境的折磨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少替孩子做决定,把未来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

 

王玉立老师的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不仅是一系列个人故事的汇集,更是一份关于生活与成长的深度思考与指导,我们从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与信息,更能够在心灵深处获得启发与成长,这无疑是对教育这一主题最生动的诠释。









阅微言,明大义

    ——研读立立微言公众号文章


丁海霞

 

“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的掌门人是王玉立,当我说出这个身份时是偏介绍性的。我和她还有另一层关系,玉立和我是同届校友,但我们两个在校期间并不认识彼此,而是在毕业多年后,我们两个在一次省级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上相识了,那次相识也只是给了我我们两个彼此熟悉的基础,彼此牵挂倒谈不上,但同一学校培养出来的我们有很多话题,我们还有共同的同学“耀辉”,所以,我俩偶尔有时间了会聊一下生活和心情,获得一些彼此的慰藉。那时仅限于校友关系。


我和玉立真正的相知是在郑州“幸福职教人写作群”,虽然我们两个属于不同的中职院校,但有着共同的爱好“求学好问”,玉立的公众号开通于20179月份,几乎和我的公众号同时开通。但纵观全号,我和玉立的文章有着明显的区别,我的文章除了是给学生的导读和领读外,大部分是自己情绪的集散地,生活的小感悟。而玉立的写作风格是著名的“三段论”式写法,清晰的写作逻辑,细腻的文笔,让我每次读玉立的文章有一种“微言大义”的深刻,她把对孩子的教育,对学生的引导 融入生活,渗入哲思,读她的文章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和咀嚼生活的甜美。


师父朱延华也特别喜欢玉立这样的写作风格。但师父对玉立的了解更多是通过文章,说:“玉立的文章,总带给读者光明、善良、热情、向上、包容、轻松。”,而我对玉立文章的了解和喜欢,更多是从把现实中的玉立与文中的进行相互印证,她本人就是一个特别真实的“热情、善良、包容、向上、好学”的好姑娘、好妈妈、好老师!


再来说说玉立的文章吧。玉立的文章每篇我都看,每篇文章都逻辑清晰,三段论式的写法结构给人一种“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是此主题—怎么思考本主题”的干脆利落,每每读完,让忙于感性思考的我有一种恍然大悟地感触。就说最近她写的《抓娃娃》这篇文章,一篇与时下电影同名的文章,写出的有对带学生的思考,有对教育子女的思考,也有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忧思。


玉立的文章往往就是通过对一个小题目、小切口、小现象、小问题等进行分析、认知、重构,所以说“阅微言,明大义”是我对读她文章的整体感受,而这种写法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我要学习的内容。








出品  |  朱延华
主持  |  李昀蹊
             编辑  |  李昀蹊  张慧霞
审核  |  张慧霞

静阅湖
静阅大学,闲窥文艺。朱延华老师教育叙事,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