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阅湖
在美好的暑期,静阅湖创意教育写作实验室发起了王玉立老师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原创作品写作研讨会,共10位老师参与,研讨文章分两期陆续发表。
王玉立老师是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骨干教师,2017年9月18日,她在个人公众号“蘅妈日记”上发表了第一篇原创文章,2020年公众号更名为“立立微言”,至今已发表了143篇原创内容。
玉立老师的文章中有儿女亲情,有山河湖海,有朝阳晓露时的街坊烟火,有春风化雨的师者仁心。王玉立老师的故事温柔似水,柔中带刚,让我们一起走进立立微言,汲取前进力量。
【研讨体会】
边界感,三段式,微言大义
立立微言 声声动人
张慧霞
昨日罗振宇在金山岭长城上开了一场直播,中间提到写作。他说,写作是不断生成自我的行动,让自己在行动中变得清晰。
读玉立老师的文,就是这种感觉。她常常从学生的老师、孩子的母亲双重角色来解读周围发生的事情,看到的新闻、遇到的电影。用理性的思维、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探寻表象后面的规律和真相,从而通过文字,让发生在文中的行动使人看得更加清晰。
玉立老师的文无不散发着对育人理念的秉持。人的心里装着什么,眼里就能看到什么。她深切地关注着发生在孩子、学生身上的教育故事,有时候是在旁观察,反复思考,仔细琢磨,有时候则躬身入局。她总是用恰当、准确的切入点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教育,细雨润无声,她的教育如是。
她的文总是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在最新更文《<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阅读量达到4.4万。她先从自己学生故事入手,通过倾听、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继而分析电影的情节,最后对两件迥异事情背后相同的家庭育儿理念进行阐述、分析,锐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似父母对孩子深厚的爱其实是伪命题,同时真诚地传递什么是真正的爱。
她的《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不仅阅读量高,而且读者的留言也甚为活跃,她依旧用三段论来简述自己的观点,先从自家孩子对吐槽的反应,利用脑科学论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从自身的经历入手阐述社会给予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对邯郸少年杀人案的教育责任问题,进行一步一步分析,环环相扣、以理服人、以文服人。
为什么玉立老师的文章能和读者有这么多的互动呢?我想这和她读书、观察、思考、以及教育工作的践行和对事件的敏感度密不可分。这也是她教育智慧的充分体现。
她的文不仅充满了理性,也充满了各种日常的美好。有疫情期间和孩子们去河边捕捉鱼虾,有闲暇时间的一起爬“山”,有全家总动员开展家庭种植,有和粟宝、靓宝各种有趣的小互动,也有和陌生阿姨在桥边的奇遇……一桩一桩,时时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感受着她的快乐。
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这是玉立老师公众号的定位和介绍,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写的,更是这么做的。
立立微言,声声动人,不仅打动了人心,更是打动了人脑,读罢,意犹未尽,陷入沉思,给人以力量。
虽曰微言 实蕴大义
张金宝
加入师门之后,就关注了王玉立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立立微言”,和玉立老师很少互动,但从“立立微言”的文章中学习到了很多,与玉立老师算是神交已久吧。
“立立微言”是2017年9月18日发的第一篇文章,玉立老师可以算是资深的公众号运营人士了。136篇原创作品,涉及家庭教育、生活感悟、育儿心得、读书观影各个方面,确实达到了“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的初衷。要是展开全面研讨的话,肯定力有未逮,总会挂一漏万,那就索性藏拙,谈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篇。
震惊世人的邯郸恶少年杀人案发生之后,玉立老师写了《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成为恶魔?”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成功的教育需要“请学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请家长做好家长该做的事情,请社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确实如此啊!孩子是社会的人才,是老师的学生,但归根结底是家长的孩子!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胖猫之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指路人》的写作缘起是另外一个社会热点事件““胖猫”重庆跳江”。玉立老师由胖猫之死联想到单位保洁大姐对儿子的恋爱指导意见:不要伤害对方,不要伤害自己,不要影响自己的发展。这让我想起了李泽厚对自己儿子在两性关系上的指导,同样也是三条:不要得艾滋病,不要怀孕或使别人怀孕,不要太早结婚。我认为保洁大姐和李泽厚先生的意见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基础之上:不要违背道德和法律。而且保洁大姐的指导更有概括性。在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都需要一个指路人,有或者没有,真是天壤之别。而承担指路人这个角色最适合的人就是家长。这样证明了《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中的观点,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两篇文章建立了思想上的联系,形成奇妙的呼应。
最后想谈的文章是一篇爆款文章《<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阅读量达到4.5万。别人看的喜剧,玉立老师看到的是教育。貌似细致入微的付出,其实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掌控,让人细思极恐。“父母用尽心力培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幸福,还是为了达到父母的目的,孩子是可以感觉到的。”玉立老师想说的其实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只能为他们提供助力,而不要尝试去控制。想一想,有多少人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呢?
这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跳出了传统写作的窠臼,都是以生活中的情景开篇:“与粟宝的交流”“被树杈卡死的猫”“主动要求就医的孩子”,到写作对象,再到对教育的反思和探讨。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丰富高超的联想力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通过以上三篇文章,我理解“立立微言”中的大义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读立立微言,探索教育真理
付玉田
在对王玉立老师“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的深度探索中,我被其内容的丰富性、深度以及广度所震撼。自2017年成立以来,这个公众号以其“讲述个人故事,分享前行力量”的独特定位,通过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文章,不仅展现了王老师对教育、生活、育儿、读书和观影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首篇文章《孩子,每一个经历都是帮助你成长的阶梯!》以一个母亲的细腻笔触,生动描绘了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对于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王老师深刻地阐述了每一段经历,无论是喜悦还是挫折,都是个体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阶梯,它们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向更加成熟、坚韧的方向成长。这种对成长过程的正面解读,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视角,更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克服。
《邯郸少年杀人案——为何学校教育使不上劲?》一文则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学校教育在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的局限性。王老师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体系,尤其是其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也提醒家长和社会各界,应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通过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关怀与指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抓娃娃>——以善意之名 行恶毒之实》一文则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式父母的反人性教育方式,让孩子背上思想负担,那些父母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偏偏要孩子来实现,这样很不公平。王老师以自己身边的案例真实可信的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更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健康追求人生理想,而不是无止境的折磨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少替孩子做决定,把未来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
王玉立老师的“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不仅是一系列个人故事的汇集,更是一份关于生活与成长的深度思考与指导,我们从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与信息,更能够在心灵深处获得启发与成长,这无疑是对“教育”这一主题最生动的诠释。
阅微言,明大义
——研读“立立微言”公众号文章
丁海霞
“立立微言”微信公众号的掌门人是王玉立,当我说出这个身份时是偏介绍性的。我和她还有另一层关系,玉立和我是同届校友,但我们两个在校期间并不认识彼此,而是在毕业多年后,我们两个在一次省级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上相识了,那次相识也只是给了我我们两个彼此熟悉的基础,彼此牵挂倒谈不上,但同一学校培养出来的我们有很多话题,我们还有共同的同学“耀辉”,所以,我俩偶尔有时间了会聊一下生活和心情,获得一些彼此的慰藉。那时仅限于校友关系。
我和玉立真正的相知是在郑州“幸福职教人写作群”,虽然我们两个属于不同的中职院校,但有着共同的爱好“求学好问”,玉立的公众号开通于2017年9月份,几乎和我的公众号同时开通。但纵观全号,我和玉立的文章有着明显的区别,我的文章除了是给学生的导读和领读外,大部分是自己情绪的集散地,生活的小感悟。而玉立的写作风格是著名的“三段论”式写法,清晰的写作逻辑,细腻的文笔,让我每次读玉立的文章有一种“微言大义”的深刻,她把对孩子的教育,对学生的引导 融入生活,渗入哲思,读她的文章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和咀嚼生活的甜美。
师父朱延华也特别喜欢玉立这样的写作风格。但师父对玉立的了解更多是通过文章,说:“玉立的文章,总带给读者光明、善良、热情、向上、包容、轻松。”,而我对玉立文章的了解和喜欢,更多是从把现实中的玉立与文中的进行相互印证,她本人就是一个特别真实的“热情、善良、包容、向上、好学”的好姑娘、好妈妈、好老师!
再来说说玉立的文章吧。玉立的文章每篇我都看,每篇文章都逻辑清晰,三段论式的写法结构给人一种“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是此主题—怎么思考本主题”的干脆利落,每每读完,让忙于感性思考的我有一种恍然大悟地感触。就说最近她写的《抓娃娃》这篇文章,一篇与时下电影同名的文章,写出的有对带学生的思考,有对教育子女的思考,也有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忧思。
玉立的文章往往就是通过对一个小题目、小切口、小现象、小问题等进行分析、认知、重构,所以说“阅微言,明大义”是我对读她文章的整体感受,而这种写法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我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