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的“商水模式”:玉米、秸秆双“丰收”,秸秆变天然气

财富   2024-11-14 08:45   吉林  

玉米收割后,秸秆处理难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负担、生态的包袱。如今,随着相关政策的支持、技术的突破及模式的创新,过去被视为“废弃物”的秸秆,正在成为“香饽饽”。

在商水生物质项目工厂里,玉米秸秆被“吃干榨尽”——机器设备“吃”进玉米秸秆,“吐”出来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全程没有废液废渣废气排放。

2024年秋收时节,记者走进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地探访玉米、秸秆双“丰收”的新景象,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

打造“四位一体”的秸秆收储创新模式

商水县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亩,产生秸秆约150万吨。之前,秸秆要么被付之一炬,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要么直接还田,产生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及病虫害等问题。

2020年,商水县引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天然气项目,该项目由河南豫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出资,使用必奥新能源的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并由其负责运营,解决了干黄秸秆处理难问题,建立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模式。

在商水县汤庄乡的玉米地里,记者观察到,一台台茎穗兼收机和秸秆运输车辆正并排前进,玉米粒通过兼收机进入储存箱,秸秆则被粉碎后吐出装进秸秆运输车。据了解,这种新型茎穗兼收机由运营方改良设计每年秋收前,他们会联系多家合作社,组织300多台茎穗兼收机和收割机手到商水县进行收割作业,一亩玉米收割费仅50元,比市场价低30-50元,让利于农户。

只见一辆辆秸秆运输车进入不远处的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过磅后,秸秆被放置到贮存池内,在钩机和铲车配合,碎秸秆被压实后整齐地堆放在一起。据悉,商水生物质气项目周边分布着两个收储中心,储存的秸秆可满足生物质工厂一年的原料使用量。

商水生物质项目创建了政府、企业、合作社、机手“四位一体”的秸秆收储创新模式,打通秸秆废弃物高效收集处理、储存、运输、利用全流程,节省了粮食收割、秸秆离田等种植成本,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导致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提高了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天然气相关利益主体的效益。据悉,河南省农业厅正在全省大力推广该模式。

环境、社会、经济三重效益结合和统一

商水生物质项目总投资6亿元,该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为国内采用必奥干式厌氧发酵工艺的首个8个罐体标准工厂,是同类技术路线中规模最大的单体生物质项目。

在商水生物质项目厂区,记者注意到,一堆堆经过粉碎的玉米秸秆,经由厌氧发酵、净化提纯、固液分离等工序,变成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及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

发酵是秸秆处理的关键。相较于传统湿法技术,商水生物质项目采用的干式厌氧发酵技术,解决了黄秸秆工业化发酵过程中产气率低、气量不稳定的技术瓶颈,工艺成熟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产气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碳减排量大等优势。2023年,经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专家鉴定,必奥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及成套设备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商水生物质项目年处理玉米秸秆约20万吨,生产生物天然气约2000万立方米、固体生物有机肥7.5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2.2万吨,保守估计可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

同时,该项目还是源网荷储试点企业,将在近3万平米的厂房屋顶安装了分布式光伏设施,一年可发电400万度,通过独创的气电协同运营模式及乡镇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项目,充分利用周围风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商水生物质项目的经济性、社会效益俱佳,年营业收入1.5亿元,年利税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业人员约500人,为周边农户直接增收3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商水生物质项目仅使用商水县八分之一的秸秆,就满足了全县55%的燃气需求,成为豫东、豫南地区“气化乡村”工程的补充气源,还可以与河南省正在推进的“地力加油站”项目相融合。

眼下,环境、社会、经济三重效益结合和统一的生物质能“商水模式”已经形成,企业、政府、农民,以及产业链上各方都能多赢。

“该项目能有效缓解当地秸秆处理的难题,通过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构建更加有效的绿色资源循环体系,促进商水县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 




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临17-5号

电话:010-68665555

秸秆产业
以国家秸秆产业发展联盟为中心,辐射整个秸秆行业的主体。从资源、资本、技术、设备、市场等五方面进行全面融合,与地方政府及重点企业深度合作,以资本投入、技术输出、市场营销为主导兴建实体企业,实现地方政府、投资者、经营者的多方共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