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树木开始落叶,陆续进入休眠期,而一年一度的秋冬植树造林工作也拉开了帷幕。为什么要选在秋冬季进行植树造林工作?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造林成活率高。这一时期,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土壤墒情好,苗木本身水分充足,营养充分,移栽的过程中不易失水,能保持较多水分;苗木与新换土壤适应期较长,到土壤封冻以前苗木受伤根系可得到愈合,翌年初春苗木能提早发芽,成活率高。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一、适地适树适种源,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
二、选择多树种造林,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防止树种单一化;
秋冬季植树多采用截干技术,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宜进行秋冬季造林。通常潜伏芽寿命长、萌芽力强的树种可以采用秋季栽植,如杨树类、柳树类、槐、臭椿、白蜡等类,另外还要考虑树种的抗寒性。为了兼顾效益,也可酌情选用一些诸如核桃、苹果、梨、大枣等经济树种。
北方地区应在树木开始落叶后进入休眠前进行。此期间,树木地上部分已经停止生长,但根系还没有停止生长,移植后根系可恢复生长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过早移植,地上代谢等活动较旺盛,容易失水,影响成活;移植过迟,地温偏低,不利于根系恢复。
苗圃地要在落叶前10—15天灌足透水,保证苗木体内蓄积充足的水分;严格剔除病虫害苗;苗木出圃后要及时修剪侧枝、定干,对径级规格较大的苗木,修剪后要及时对剪锯口进行涂抹愈合剂,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的流失。
苗木运到后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定植时,需要假植。具体方法是挖一条宽30~50厘米(以捆粗细而定),深30~50厘米(以苗大小而定)的土沟,将土培在土沟一侧沿上,把苗捆根部放进土沟依次成行。在挖第二条土沟时,并将土培到第一条沟放置的苗捆根部,直到埋完,然后浇水。
种植穴要深。秋冬季造林的栽植穴要比春季造林的栽植穴深一些,保证苗木根系完全在土壤冻土层以下。一般栽植穴深度要达到80厘米以上。对于浅根系的树种,进行冬植的话,要适度深栽,来年春季及时在树盘内撤土,以提高地温,提高成活率。
栽植应坚持“深埋实砸”和“一提二埋三回填”的原则。深埋实砸,即根要埋深,以地径以上3-5cm为宜,并砸实回填土;一提,即苗木放置坑内,埋第1次土后将苗木轻提,保证根系的舒展;二踩,即提苗后,用脚将土踩实,再埋第2次土,踩实;三回填,即栽植时必须回填3次土,第1次填表土,再回填心土。
秋冬季造林完成后一定要灌透水,保证栽植穴内土壤水分达到最大饱和度,以保证苗木整个冬季的水分蒸发供应。这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干旱或多风时应尽快浇水并要浇透。定植后的3天至5天内,连浇3遍,待第三遍水渗入后,将土堆树基,形成高30cm的土堆,有利于防风,保墒,保护根系。
1.清理杂草、枯枝败叶等地表杂物,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毁,这样在防治火灾的同时也有效杀灭越冬虫蛹和病菌;
2.在树干1.2米以下涂白,杀灭树皮缝隙中越冬的病虫,减轻枝干冻伤,抵御病虫侵害;
3.在土壤封冻前,增施有机肥(农家肥),促其健康成长,提高树木抗病虫危害能力。
4.在迎风方向距苗木一定距离打月牙埂防冻,埂高60cm;
5.在土壤夜冻昼消时,浇足冻水,防止树木冬春失水抽条。
来源 / 平原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