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高清极品,一次看个够!
从古至今,名家画龙
大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有关龙的形象,“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归根结底,龙的绘制是古老图腾拼凑出来的产物,并没有人真正见过,画家们在创作中也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三国 曹不兴
在绘画中,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的曹不兴。据张勃、许嵩《吴录》载,曹不兴在当时以画技名列民间八绝之一。他来受聘于孙权,成了一名宫廷画家。为讨好孙权家族,画了幅《青溪见赤龙出水图》,画上标明送给当时只有三岁的孙权之孙孙皓。
陆探微在府中见到此轴,尝试将它放置水上,顿时“应时蓄水成雾,累日滂霈”,还真像一条真龙呢!故南朝齐谢赫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这段轶事说明龙画技法在当时已日臻完善。曹不兴画过各种各样的龙,他曾描绘过“龙头样四卷四头,清溪侧坐赤龙盘赤龙图二卷”,遗憾的是他所绘作品却无一流传至今。
东晋 顾恺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也擅长画龙,且“多才多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绝妙”。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画中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回收顾盼,座前立一神女充当驾手,云车之前有六龙并驾驭齐驱拉车奔行云中;另有一龙从水中跃起,奋爪升腾,颇有气势。图中之龙皆头部略短,双角细长微曲,蛇颈兽躯,形态驯良温顺、充满稚气。洛神赋图 局部
南北朝 张僧繇
南北朝的张僧繇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画龙大师,唐人李嗣真称他的画“骨法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可见其画龙技术之高超。据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形态逼真,画完后,却不给龙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非让他点。结果,画完眼睛的两条龙飞天而去。从此,张僧繇声名大噪,“画龙点睛”的成语亦流传至今。
唐朝 冯邵正
盛唐画家冯邵正,擅长画龙和水。唐开元中,关辅大旱,京师缺雨尤甚,少府监冯邵正提早在某殿西壁画一素龙,然后再令四壁各画一龙,只见得“奇状蜿蜒,如欲振跃,绘事未半,若风云随笔而生”。皇帝与众官“于壁下观之,麟甲皆湿。设色未终,有白气若帘芜间出,入池中,波涛汹涌,雷电随起……不终日而甘露遍于畿内!”画龙致雨的故事成了统治者津津乐道的惠民神话。
唐代 吴道子
据《宣和画谱》记载,吴道子也是一位擅长画龙的高手,“道子画龙,则麟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酉阳杂俎》续集也记载道:“(长安)西中三门里南门,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可见其画龙的熟练程度,时人还见吴道子“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黑夜窸窣时,安之不霹雳。
南宋 陈容
到了宋代,由于“南渡偏安”后人们的思想渐趋自由活跃,一些知识分子乃至士大夫的民族忧患意识日趋强烈,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以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之形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以龙之非凡的气势和神行变化无常,来寓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此时开始出现真正的画龙“专业户”,北宋的董羽、王显道、吴怀和南宋的陈容、艾淑、僧法常等都是画龙名家。其中,尤以南董羽和陈容最为知名。
据说,陈容是中国古代最会画龙的人。在陈荣之前,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的龙形态多样,各具风格。后来大家看到了陈荣的龙,不由得惊呼“哇,这才是龙真正的样子啊!”龙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于是,大家都学他画龙。这种风格影响深远,可以看一下中国当代画家任重的《九龙闹海》,里面九条龙的形象也有传承陈容的画法。画中龙之形态皆腿爪粗壮,身长尾细,角若坚木槎丫,须如赤火烈焰。这两条龙犹如“团龙”纹饰的活化版,另七龙的虬曲矫健之姿,也更贴近高古龙纹与造型的深化。感觉得出既隐含着数千年前的亘古情愫,又充塞着年轻奔放的冲劲。
《九龙闹海》 任重
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龙的形象标准基本形成定式,并有了一套程式化形式。从传世的龙形象作品看,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都比以前更加成熟。如明代浙派画家汪肇的写意山水人物画《起蛟图》,描绘了主仆二人于狂风骤雨之中行经山径,主人似闻惊雷驻足回首仰视,恰见天际翻滚乌云之中有一条蛟龙奋爪腾龙而上。清代 周璕
还有清代的画龙名家周璕(1649——1729),以画龙闻名,他曾把自己画的画张贴于黄鹤楼,标价格为一百两。有臬司衙门里的一个人,登黄鹤楼看到了,欣赏了一番,不置可否,说:确实要一百两。周璕随即将画送给他,说:我并非是一定要得一百两的,只是看看世人怎样看的,您能识画,是我的知己呀,我要赠给知己。因此出名了。他画的龙翻腾在云雾里,几至百转,远处浅近处深,隐隐隆隆,可谓非常好看。周璕有多幅作品传世,他的《墨龙图》藏于南京博物院。
张善孖(1882~1940)
近现代著名画虎大师,张大千的二哥。
张善孖画龙并不多见,然深得变化之意,亦具其一贯雄浑霸道之气,气势惊人。此画表现双龙翻飞,于阴云漠漠中忽隐忽现,纳云吐雾之态,颇罕见,或为贺朋友新婚之礼。上首龙着墨更多,双眼如炬,下首龙倒置,仰视上首龙,为衬托之用。龙与龙之间虚实相映,犹如琴弦弹奏有张有弛,势气逼人。
房毅(1889~1979)
擅画墨龙。其笔下之龙,大多不写龙之全身,只重点刻画龙之首,龙身其余部分隐于云雾中,偶能见得龙爪一现。画中淡墨染烟云变幻,突出龙踞云端的空间感,亦增加龙之神秘与力量,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黄山寿(1855~1919)
“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麟似鱼,须似人,腹似蛇,爪似凤”,墨色焕发,洁净含蓄。
倪田(1855~1919)
他画龙挥亳落墨,随笔而生筋骨精神,不仅刻画细腻,而且很注意气氛的渲染。青龙于湍急的潮水之中,踊跃腾空之势,跃然纸上。
温永琛(1922~1995)
朱梅邨(1911~1993)
杨善深(191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