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终老贵州岑巩狮山之谜 |申翔
文摘
2024-11-28 06:00
四川
一代佳人陈圆圆香销玉殒、魂归何处。三百多年来,在民间、在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其在清军攻入昆明后投塘自尽,葬于商山之侧;有人说其逃回原籍苏州(陈原籍应为江苏武进,但从小生活在苏州)死后葬于苏州;还有人说葬于吴三桂建“大周”国,登基称孤道寡的湖南;还有人说其晚年出家后不知所终。总之,陈圆圆的去向扑朔迷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岑巩县提出了陈圆圆葬于该县水尾镇狮山下的马家寨村一说,并以墓葬、口授密传的家史、多人见证的实物、地域环境等证实了陈圆圆及吴三桂一支后裔在这里的生存轨迹。陈圆圆葬于马家寨的说法越来越被各界认同,陈圆圆终老何处之谜也逐渐清晰。2007年6月,笔者有幸在岑巩县旅游局王军局长、黄静副局长以及原水尾镇副镇长吴素英(吴三桂第十二代裔孙女)及导游潘素芬的陪同下,实地探访了马家寨,踏勘了吴氏家族男女墓地。结合本人对明末清初的粗浅了解认为:这里应是陈圆圆及吴氏一支后裔的避难、生存、繁衍之地。本文不去探究吴三桂从准备投降李自成,后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掳去而“冲冠一怒为红颜”,到引清兵入关、带领其关宁铁骑疯狂追杀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在吴三桂面前从未胜过一仗)、执杀明桂王、勒杀南明最后一个小朝廷皇帝永历帝,被清室封为平西王,进而又叛清称帝建立“大周"国,改元昭武,最后被“千古一帝”康熙剿灭的历史过程;也不去分析吴三桂准备降李(自成)、引清入关,降清继而又反清称帝的心理轨迹,以及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的恩、爱、情、怨,只是从自己了解的角度向读者介绍 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城后陈圆圆与吴三桂一支后裔在贵州的简单生存情况。众寨拱卫马家寨
吴氏后裔居住在马家寨,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城,吴三桂“大周"国继承者其孙子吴世璠服毒自杀,(吴三桂已于三年前病死)吴氏遭到灭族,但战乱中也有一些吴氏子孙逃出,匿于楚雄者,后人更姓为谢,隐于宾州者更姓为杨。陈圆圆在吴三桂儿子吴启华(吴世麒,有些著作中称是吴三桂侄儿)、军师马宝(一说为总兵)等护卫下,来到狮山脚下,同行的还有吴三桂的两个孙子吴世杰、吴世龙。在狮山下吴氏后人也繁衍到一千多人,数百户吴姓人家居住的马家寨错综迷离,没有人带路犹如走在迷宫,这也是吴家后人为防止清军追杀而精心构建的吧! 马家寨背靠狮山,周围环状分布着胡家寨、邱家湾、尚家寨、郑家湾等几个汉族村寨,拱卫着马家寨。据介绍,这几个寨子所居族人均是以前陈圆圆、吴启华、马宝所带来的亲军护卫后裔。过去这些村寨村民路经马家寨,凡坐轿、骑马者,皆要下马下轿步行,充分体现了马家寨在邻近寨子中的地位。走进马家寨前,要途经一个陈姓苗族村寨(大树林村),陈圆圆避难于此曾拜一陈姓苗族女主人为干娘,并告诫后人,吴、陈二姓后人按辈分兄弟姐妹相称,不得通婚,至今沿袭下来。吴氏后人和当地少数民族通婚者众,与陈家友好相处,但没有通婚者。大树林村也和其它汉族村寨一样拱卫着马家寨,狮山与众村寨形成了马家寨的天然屏障。
马家寨的来历
整个马家寨人户,没有一家姓马,全部姓吴,并且按陈圆圆继吴三桂以下应(启)字辈之后,制定的十二个字辈、“仕大朝庭、世再勋明、继可御坤、永能兴国"取名。(从这些字辈排行中,不难看出当时吴氏族人的雄霸之心)。当年,陈圆圆在吴三桂之子吴启华、军师(总兵)马宝的护卫下,带着吴三桂的两个孙子定居于此(一说陈圆圆来此后就近在天庵寺继续出家修行)。马宝追随吴三桂南征北战、浴血疆场,对吴氏忠心耿耿,到此后,在附近敖山寺出家,暗中护卫着陈圆圆和吴氏后人,是吴氏后人血脉得以相承的大恩人。马宝死后,吴氏后人将其安葬在吴氏墓地突出位置,这也是吴氏墓地唯一的外姓墓。清王室对吴氏的追杀放松后,吴氏后裔于光绪年间给马宝立碑,铭文为“清故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公玉是马宝号,以玉喻宝,墓联为“重垒土茔人祖即己祖,夏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和吴氏前几辈先人一样没有生卒年龄,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谜团。同时也表达了吴氏后人对马宝的崇敬。因为吴氏后人处于防止清军追杀灭门、出于对马宝的敬重故将寨子取名马家寨。马家寨居于狮山下,两侧是吴氏后代墓地,寨子右边的狮山绣球凸上是吴氏历代已故女眷墓地。陈圆圆墓居于半山中部,其十二代后裔、原水尾镇副镇长吴素芬告诉我们:“我家起始老太婆就安葬在这里。”在这泥土封堆的坟茔前,立有清雍正六年间的隐姓埋名碑。碑文书刻“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吴素芬介绍,吴门暗指陈圆圆籍贯江苏(江苏为古吴国),二是指陈圆圆嫁入吴家,而聂是符号,与现代简化字聂巧合,更是暗释陈圆圆原姓邢,与陈都有“耳”字旁,指她是一个耳有一个耳的姓,位席二字则显示其地位殊荣尊贵。马家寨吴氏由于用了隐姓埋名碑,加上整个家族对外守口如瓶,使得陈圆圆墓多年来安然无恙。吴三桂儿子吴启华(吴应麒)墓位于马家寨右侧的狮山狮腿上。这里也依次排列着吴家男性历代后人数百座坟茔。吴启华墓联书刻:“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反映出了吴启华在家族遭到灭门时承担的家族责任。吴三桂的两个孙子之一吴世杰娶妻生子、繁衍族人,现后代繁茂。而为预防遭遇不测,陈圆圆将吴三桂另一孙子吴世龙送入寺庙出家以在必要时为吴氏留下一线血脉。吴世龙死后,吴氏后人为其立碑,碑联曰“礼佛诵经阖族孙曾沾德惠,修茔扫墓千秋祀奠启人文。"从这几座墓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形势和每个人对吴氏家族保存繁衍的功绩。这几座墓(马宝、吴启华、吴世龙等)的铭文、墓联都是在光绪三十二年由吴氏后人根据口授密传的家史刻的。当时清王朝也基本没有过问吴三桂后代的事了,所以从碑联也基本反映出墓主的生平情况。陈圆圆墓
吴三桂儿子吴启华墓碑
水尾镇吴氏没有家谱,很多祖上的事皆为口授密传,一般每代只传一人。吴氏后人皆奉陈圆圆为始祖老太婆(陈圆圆没有亲生儿女),众口一词是平西王吴三桂之后。一些上年纪的人过去都玩过祖上流传下来的大刀(估计应为吴启华或马宝等人遗物)共两把,一把重 96 斤,一把重 106 斤(一说 86 斤),但五十年代毁于大炼钢铁。另传寨内有一颗金印和一封吴三桂给部将的密札。进入犹如迷宫般的马家寨,反映出历代吴氏后人的警惕和防范心理。早期吴氏墓葬均无生卒年月,或隐姓埋名,或没有碑,也可看出是出于防备的目的。毕竟稍有不慎,全族将面临灭顶之灾。从马家寨老一点的建筑看,可看出主人谨慎的心态和要求后代上进的寓意。吴氏的一些老房子,四合天井和院门均呈外八字形,寓意吴氏后人要发扬光大,走出山门,路要越走越宽。在马家寨许多农户家里,可以看到清代和民国早期的家具,显示出这里的人不同于别处的传统风格和大家遗风。随着清王朝在关内统治的日渐巩固,吴氏后代对清王朝也构不成威胁。清廷对吴氏后代的追杀也日渐放松,各地吴氏后代以耕读为生,逐步有人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在马家寨的吴氏后代中,就有三人中了进士,两人中举人。我们在马家寨就看到了两座进士旗座和一座单人旗座,显示出吴氏家族衰落中的辉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圆圆安葬于马家寨的消息传开后,山寨数百年的宁静被打破了,各界非常重视,也引来了盗墓贼的窥窃。1990年盗墓贼光顾了陈圆圆墓,掘坟开棺将尸骨抛洒一地。吴氏族人闻讯赶到时,盗墓者早已逃之天天。吴氏族人悲愤地收集尸骨重新安葬,并从湖南请来骨科专家鉴定。陈圆圆尸骨只缺左手无名指指骨,身高在1.68m 左右,36 颗牙齿齐全(一般人应为 32颗),说明陈圆圆墓是实葬墓,不是衣冠冢。而其身高在附近村寨、在本地极少这么高的女性。吴三桂死时 67 岁,综合各种材料,陈圆圆小吴三桂 10 岁左右,吴三桂死于 1678年,1681 年昆明城破,陈圆圆流落于此应该在 60岁左右,在颤沛流离中死去,牙齿完整,确切死亡年龄及时间成了永远的谜。
本文原文刊载于《黔东南日报》
申翔:副教授,曾任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遵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研究,著有以上领域专著17部共五百余万字,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